存在主义课程理论流派
[摘要]本文从课程论的视角,把存在主义课程轮流派作为一门学科,按照课程论的要素对存在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存在主义课程论流派进行了未来展望。
[关键词]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课程论 课程论流派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52-02
存在主义作为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并从20世纪60年代起走向衰落。存在主义课程论流派是伴随着存在主义而产生发展的,他们强调人的存在,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课程内容强调学生个体的需要、兴趣和经验,反对以学科为中心;课程实施主要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创造性活动和非连续性教学;师生关系方面提倡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反对教师的专制与控制等,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有着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存在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的已有研究
(一)研究现状
存在主义课程论源于它的哲学观念,至今存在主义哲学并没有在教育领域提出系统的理论,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主义哲学家如德国的马丁·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萨特以及奥地利的马丁·布贝尔等对教育有着诸多的著述,如马丁·布贝尔著的《品格教育》、雅斯贝尔斯著的《大学的理念》和《什么是教育》等。值得提出的是,美国教育理论家奈勒通过对以往教育思想的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而形成一系列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奈勒的专著《存在主义与教育》、莫里斯的《教育中的存在主义》等对存在主义本身包含的教育思想做了最通俗的阐述,是我们理解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极好的材料。
普遍认为存在主义课程论的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陈友松的《当代西方教育哲学》从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世界观、认识论角度论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从存在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价值论基础、本体论基础、人性论基础论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存在主义哲学家所写的关于实际教育问题的著作并不是很多,但是“存在先于本质”“自由的重要和选择的责任”的意义和价值等,都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从而为存在主存在主义课程论奠定了基础。
存在主义在课程问题上的基本主张:首先课程和教学目标方面,朱镜人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探讨与评价》《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等许多文章共同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进行自我认识、自由选择、自我负责,形成他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课程内容方面,陆有铨《躁动的百年》和《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都从理想的教材、重视人文学科、重视学生个人的需要这几个角度存在主义课程论的观点,而后者的书中除了以上几点外,又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知识观和重视活动课程的观点,丰富了对课程内容问题的研究。课程实施方面,存在主义者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师生通过对话和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存在,实现自身潜力的过程。陈有松的《当代西方教育哲学》和《西方现代教育流派史论》主要从布贝尔的“对话”理论来理解存在主义的课程实施的。《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从雅斯贝尔斯提倡的苏格拉底式方法、博尔诺夫提倡的非连续性教学的形式、奈勒提倡的个别化教育、布贝尔提倡的创造性的活动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课程实施的。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的论述并不是很多,而在仅有的论述教育的专著或文章中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课程论方面的论述就更少,大多数的期刊文章主要是对存在主义课程论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以及存在主义的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师生关系以及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对存在主义课程论的研究相对薄弱,而且方法多是纯理论思辨的。
(三)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有必要从课程论角度对存在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二、基本理论概述
(一)理论基础
存在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存在主义哲学,此外还有人本主义心理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对存在主义课程论流派也具有很大的启发。现象学为存在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基本的理论基础,存在主义从现象学中借用了揭示先天的、先与经验的意识结构的技术,还有存在主义哲学的主义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如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马塞尔等在创立自己的哲学之初,几乎都研究和接触过现象学,并根据他们各自的理解,改造、接受和采纳了某些现象学的观点。
(二)研究对象
把人的存在当做哲学的出发点,以“人的存在”为研究对象,这是所有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共同立场。
(三)内容体系
课程目标方面,存在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完成”;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人文学科,重视学生个人的需要,重视活动课程;课程实施过程就是师生通过“对话”和“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存在、实现自身潜力的过程;课程评价方面,重视评价的人性化、个性化、过程性、发展性;课程设计方面,存在主义课程论者主张不要按照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设计,而是按照每个学生的需要进行设计,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
(四)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历史研究法、叙事法、对话法、反思法和体验法。
三、存在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一)历史演变
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依据:这一阶段还没有广泛的将存在主义引入教育,对于课程理论的研究比较少,所以把它归为兴起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