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消费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消费的符号分析及思考


  摘 要:消费主义文化是西方国家步入消费社会之后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思潮,它将消费视作唯一目的,随着这一文化思潮的渗入,消费主义的转变,即从“物的消费”转向“符号消费”,中国高等教育的“场域”日益产生了消费主义倾向。符号消费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等教育,其中的很多问题都值得人们关注与深思。因此,就个体消费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消费的符号进行分析及思考。
  关键词:个体消费者视角;高等教育;消费主义;符号消费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9-0179-02
  引言
  从“物的消费”转向“符号消费”是消费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在消费日益符号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消费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具备符号化特征。此种消费主义推动了消费者异化倾向,人们步入校园的原因在于对教育背后象征符号的追求,而不是对教育宗旨与教育价值的关心。长此以往,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因此,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高等教育消费符号的消解对策至关重要。
  一、个体消费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消费符号特征及其评析
  1.高等教育消费符号特征。教育属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着社会生活。“物的体系”已经形成了对人的包围,商品消费逐渐演变成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符号消费及依此产生的意识形态也逐渐演变成消费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组织着众多环节,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交换环节与消费环节,同时还对人们的交往行为产生了影响。无论是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是消费行为都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在符号化日益显著的今天,教育消费也逐渐被裹带进去。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对公民实施最高等级教育的高等教育,其本身尽管不是权力工具,无法直接满足符号消费的欲望,但高等教育却可以依据其在社会上起着宽泛的职业筛选体系的作用,建立其的符号价值与意义,这便是个体消费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消费符号的隐形性与间接性。
  2.评析。高等教育消费符号具备的隐形性与间接性,说明人们在高等教育方面实施消费所期许的结果不是能够立见成效的,它与奢饰品购买所带来的效果不同,因为昂贵奢饰品的购买可以立刻使购买者产生一份领异标新的高贵,而学生学习与接受的高等教育需等到他们应聘到合适工作之后才有可能兑换成以往的欲望需求。然而实际上,高等教育的学习仅是学生就业不可缺少的条件,雇主对于求职者水平与能力辨别的依据主要是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所以,高学历是走进高收入职场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的学习是学生就业的全部条件。社会因素、个体因素等都对学生就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社会因素主要涉及政治、经济与教育文化等,个体因素主要涉及知识素养、心理冲突与自我评价等,这些因素与个体接受的教育程度共同构成了学生就业的“充分条件”。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的消费中,若过于注重其隐形符号价值与意义,便会产生过分的幻想,从而难以在现实中实现最初的预期,导致学生就业难。
  总之,从现实角度来说,高等教育消费日益步入极端化,体现为消费主义倾向。此种消费主义推动了消费者异化倾向,人们对教育意义、教育价值的关心越来越少,甚至忽略了自身精神素养、道德品质的修炼,只盲目追求教育背后的象征符号,如身份、地位等,进而导致人们的综合素质与道德水准有所下降,难以实现人的综合发展。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文明与和谐才是人们所追求与向往的,对于消费主义给人们价值取向带来的侵蚀,我们应保持警惕,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高等教育消费符号的消解对策,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享受高等教育。
  二、个体消费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消费符号的消解对策
  1.强化政府行為调整高等教育扩招规模。政府不应为了缓解学生就业压力,鼓励高等院校实行“扩招”。近些年,随着高等院校规模的不断拓展,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越发凸显,为了缓和此现象,政府开始实施研究生扩招等政策,于是,大部分本科生都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从而引起研究生就业压力大的事实。毫无疑问,这在无形之中推动了高等教育“符号消费”的发展,学生片面地认为高学历才是就业的“充分条件”,从而更加重视高等教育符码效用。所以,政府应合理减缓高等教育扩招速度,特别是对于研究生的扩招,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精英教育。另外,相关部门还需了解与掌握社会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创建预警机制,督促高等院校依据就业实况合理调整招生规模及专业设置。
  2.创建能力、品质与学历相结合的用人导向机制。在社会中,和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是用人单位,这些用人单位选取人才的标准对高等院校学生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通常,用人单位会将学生受教育程度视作录用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等教育消费的符号有所倾向,毋庸置疑,受教育程度可以展现学生的能力,但此“符码”并不代表着学生的整体能力。如果把高等教育的“符码”固化成用人单位选取人才的依据,而忽视学生与“符码”相配合的水平与能力,那么高等教育消费的符号倾向会越发严重。所以,用人单位在关注学生学历层次的同时,还需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个人能力等,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导向效应。
  3.加深学生对高等教育内在价值的认识。高等教育消费的符号倾向实则是对高等教育内在价值的异化,所以加深学生对高等教育内在价值的认识至关重要。高等院校可以定期开展讲座,举行辩论比赛等,通过这些形式激发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进行深入思考,使他们认识到高等教育“符码”只是一种象征,其背后蕴藏的道德品质、精神素养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价值,是他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结论
  总而言之,消费主义文化思潮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高等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不可否认,消费主义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消费主义倾向给高等教育运行带来的潜在威胁也不容忽视,需要合理规避,若任其发展,那么高等教育的本质意义与价值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毋庸置疑,高等教育自身具备符码价值,但是,若学生将文凭、证书的获取视作学习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那么学生便会盲目追求符号效用,忘记教育宗旨。所以,高等院校应慎重对待外部相关利益者的诉求,不可一味迎合;学生也应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价值背后包含的具体构成要件,如知识、技能等,从而为高等教育消费符号的消解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焦磊.高等教育的符号消费倾向及其省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4,(1).
  [2] 卢盈.现代教育的“符号崇拜”[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
  [责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