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视角的初创型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摘 要:随着创业时代的来临,传统企业的多元化扩张以及自主创业已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是企业在初创期往往因为自身局限性和盲目性而忽视潜在的经营管理风险。这些潜在的风险都会给企业带来隐患。本文主要基于财务视角,针对初创型企业常见风险点及相关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创型企业 经营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
一、初创型企业定义及类型
初创型企业指尚处于初创阶段(成立两年以内)的企业。从投资人对所属行业的管理实践经验的谙熟程度,初创型企业分为以下两类。
1.复制型企业。复制型企业指投资人本身就已具备丰富的行业管理实践经验以及行业资源,对新设公司的管理可以直接复制现有模式。例如,连锁超市企业新设一家连锁店。
2.新设型企业。新设型企业指投资人缺少甚至不具备行业管理实践经验。例如集团公司设立全新领域的分子公司等。本文主要针对此类公司予以论述。
二、初创型企业的特征
1.人员配置欠缺。投资人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成本控制等需求,往往在新设公司的初创期不会过多地投入人力成本。一方面,初创型公司在业务量尚未达到预期之前,往往要求员工身兼数职,不少公司在初创阶段财务部仅有一名员工同时兼任本应是不相容职位的核算会计和资金专员(出纳)岗位。另一方面,大多初创型公司提供的薪酬水平和自身知名度,很难吸引具备丰富行业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业务流程关键点(例如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等)的相关人员缺乏规范性意识和必要的管理经验。
2.内控制度缺乏。从完整性方面看,一个公司要建立覆盖运营、财务以及合规管理各环节的制度体系必然需要一个过程。越是在创立初期,公司管理随意性也相对越大。从适应性方面看,内控制度除了控制风险点,也需要符合公司的实际需要。在公司初创期,参与制度拟定的人员对公司公司战略方向不明确、对行业环境及业务流程不熟悉,导致很多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3.信息化工具配套滞后。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加之业务模式不断丰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信息化工具不仅可以串联起公司的整个业务流程,同时也可以起到内部监控与权限制约的作用。但是信息化建设的高额成本让初创型公司难以承受。
三、初创型企业经营管理主要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1.业务流程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1.1业务流程管理风险点。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可以说,它是贯穿企业运营活动的主线。业务流程管理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忽视对流程细节的关注,最常见的表现为对监督记录环节的淡化及流程权责缺失。
(1)记录与监督环节的淡化。初创型公司对于业务流程的思考,容易停留在相对片面的状态。具体表现为:重视经营活动中业务执行层面的环节,而忽视内部管理中记录与监督的环节。加之前文述及的信息化建设滞后问题,会使公司的财务分析及管理监督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案例1】某集团为促进多元化发展,于2015年进军农业板块,新设主营农资产品的连锁性企业N公司。N公司在创立初期将工作精力全部投入到供应商引进、门店选址、定价策略等事项上。忽略了必要的配套系统建设。这直接导致N公司在随后的经营管理中持续处于混乱状态,财务的记录与监督职能受到严重的影响。
(2)流程衔接与权责缺失。流程衔接与权责缺失源于流程中各环节的执行人员信息不对称,对其他环节缺乏必要的基本认识以及前文提及胜任能力和行业的融入能力欠缺。如果公司管理层未及时予以明确权责指定,就容易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制造混乱。
【案例2】续前例,N公司建立初期的流程设计中,规定了门店退货的途径是先由门店退至采购部管辖的中心仓库,再由采购部退回供应商,但未就退货原则、货物移交手续进行细化规定。随后,门店开始随意将滞销、甚至有毁损的商品运回中心仓库。而采购部则认为很多商品已经不符合退货条件,拒绝办理入库。于是,中心仓库堆积了大量无人担责的呆滞商品,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1.2业务流程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在业务流程中,细节是构成一套完整管理体系的必然要素。权责的指定,则关系到每个具体岗位的管理职能落实。细节的的失败将导致经营体系的失败。要规避案例中N公司出现的问题,则需要加强流程的梳理和测试。
(1)流程梳理。初创型公司在梳理业务流程时,应尽量做到落实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查缺补漏,同时明確责任人及其应达成的任务。针对流程交叉和流程重叠,则需要进行适当的简化,以提高业务推进效率。
(2)流程测试。流程测试即是一次模拟的预演。可以通过情景假设并配之相应的程序实操进行。这里的实操,需要真正地落在“实”处。诸如信息的沟通协调、单据填写与传递、信息记录与统计等环节,均需要作出相应的动作。以此分的发现流程中的设计漏洞和管理死角,并为补充和改进管理方案提供支持。流程测试的关键是各部门共同参与。这样,各部门的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在测试中进行充分的互补和沟通,才可能将各环节之前真空环节的风险降至最低。
2.资金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2.1资金管理风险点。相对于成熟期企业,初创型企业在资金管理上的风险突出体现在信用风险上。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初创型企业急于抢占市场创造业绩。特别是在企业属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经理人管理模式下,经营者难免习惯于采用激进的信用模式引流客源。
【案例3】续前例,N公司开设的农资连锁店均处于充分竞争市场环境,其竞争对手均存在针对大客户的赊销行为。为争夺市场,公司管理层默许门店自主使用赊销政策。由于此时业务系统及相关内控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财务管理部无法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监控,导致资金风险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2.2资金管理风险点应对措施。以N公司案例来说,如果单纯靠禁止赊销的防御型措施来规避风险,显然无法适应市场竞争。所以,应对资金管理中的风险,主要还是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1)信用评价管理。信用评价管理主要包括事前调查和事后管理。事前调查是针对潜在的债务人的信用情况做基本的了解。事后管理是针对历史赊销客户的履约情况进行记录,并建立信用档案,以此作为未来赊销方案的主要决策依据。
(2)信用风险考核。根据权责利原则,公司在授予营销人员赊销权力的同时,应同时要求其肩负起相应的坏账风险的考核责任,以引导营销人员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能自觉地对赊销风险进行衡量。
(3)信用额度管理。信用额度可以分为客户额度和营销人员额度两部分。客户额度管理一般应结合信用评价管理一并进行。结合评价指标配以相适应的额度,在不影响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也为资金安全提供保障。营销人员额度应结合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信用风险考核成绩设定。这样,既能让营销人员具有一定的灵活机动的决策权,保证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尽量将风险和责任控制在营销人员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四、结语
除了本文涉及的内容外,企业在初创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将面临行业监管、技术革新、人才管理等各种难以预测的经营管理风险。这些风险点的暴露既有内在的规律,也有独具企业特色的个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1]《基于可拓理论的创业企业初创期风险预警》,薛小荣、郭彦廷 《财会月刊》2012年第五期.
[2]《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创业企业风险分析》,巩艳芬、崔海燕、李友俊《企业管理》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