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独裁是坏东西,复印本民主呢

  站在位于26层的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的办公室里,透过宽敞明亮的窗户放眼望去,可以看到许多高高耸立的大厦和大厦周围大片低矮的棚户。在马尼拉这座城市,现代与落后、光鲜与灰暗、富丽与贫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拉莫斯先生对此毫不隐讳。在我们的交谈中,他指着那一片片低矮的房屋说,那里的居民是自由的。拉莫斯先生说的也许没错,棚户区的住户据说都是从全国各地来马尼拉寻找生计的穷人。可当我问他,菲律宾政府打算怎样去解决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时,他耸耸肩,没有回答。
  拉莫斯先生的办公室位于马卡蒂市。马卡蒂市是大马尼拉区16个市(区)中的佼佼者,类似于我们所说的CBD。这里有很多堪与世界上任何豪华都市媲美的高档酒店、饭馆和商场,还有美丽幽静的高档住宅区和使馆区。但就在离这里甚至不到一刻钟车程的地方,又有着一片片棚户区。不久前的一场大火,就使近万居住在那里的穷人无家可归。
  朋友告诉我,马卡蒂是在上世纪70年代崛起成为商务金融中心的,有很多颇有名气的高楼大厦都是在那个时候拔地而起,可以说,70年代改变了马卡蒂的容貌。那个时代的“作品”,也是马尼拉人现在常常会引以为豪的城市标志。
  说起上世纪70年代,稍稍知道一点菲律宾现代史的人,大概都会想到当年的马科斯总统和他那位因有3000双鞋子而闻名世界的夫人伊梅尔达。从1965年马科斯执政到1986年下台,据说马家的财富从最初的数万美金,暴涨到了后来的数十亿美元。
  1986 年2 月,百万菲律宾民众走上马尼拉市区展开了一场向上帝祷告的和平示威,独裁者马科斯最终在人民的抗议下出逃夏威夷。
  马科斯离去后,很多人希望,这个与美国体制已经接轨了的国家,会通过民主选举走向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但是,这个国家始终没有从马科斯执政后期的衰退与动荡中缓过劲来。
  今天你来到这座城市,除了能感受到两极分化之外,还会有一种不那么安全的感觉。街头挎着冲锋枪的警察在紧张注视着行人,进入大商场时要男女分开接受检查,还有那随时会突然拉住你乞讨的小孩,以及被警察严密保护隔离的高档住宅区和使馆区……朋友告诉我,目前流散在民间的未登记枪支已多达100万支,远超过军方和警方持有的枪械数目总和!
  列举这些绝非为了给马科斯的独裁翻案,尽管现在菲律宾的确有人在为马科斯说好话。没有人要否定菲律宾人民当年的选择。但是,菲律宾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究竟还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却是值得深思的,尤其是在我们要对中东的政局变化做出判断的时候。
  前总统马科斯的女儿伊米曾把菲律宾的政治模式称作是“(美国)制度的复印本”。独裁没能给菲律宾人民带来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全面发展,复印本的民主同样也没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天的马尼拉,仍然在“享受着”马科斯当年的基础建设,就像这个国家仍然在“享受着”美式民主一样。
  马尼拉唯一还有些现代特色的公交工具是轻轨,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马科斯时代开始修建的。而马尼拉大街上狂奔的“招手停”――冒黑烟的“吉普尼”(一种加长吉普车,周身被涂上各种花色)据说是美国人的“遗产”。二战后,美国大兵将破旧的吉普留在这里,马尼拉那时没有公交车,就全盘接受了这些美式吉普,改为公共交通工具。
  今天的吉普尼当然已经不是当年的美军吉普,但它在街头喷着浓浓的尾气轰鸣而过时,却的确有一种美式牛仔的“派头”。
  靠一场革命推翻独裁是容易的,但一场革命带不来真正适合菲律宾自身发展的政治框架。在东南亚,菲律宾现象并非孤例,而在某些中东国家的身上,也不难看到这种现象。
  难道在两个极端间跳跃是发展中国家通向发达的必经之路,或者是一个根本就没法突破的瓶颈?真的就没有一条中间的、渐进的、可以稳定前行的道路吗?
  看来,菲律宾人的选择还远远没有结束,而中东那些发生变局的国家,它们的选择也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