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历史篇一:动画片的起源和历史
动画片的起源
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上的野牛奔跑分析图,是人类试图捕捉动作的最早证据,在一张图上把不同时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的概念间接显示了人类“动”的欲望。今天的连环漫画的先驱在大约公元2000年前埃及的墙壁装饰上被发现,它描绘了两个摔跤手的一小段连续的复杂动作。达·芬奇的黄金比例人体图上画的四只胳膊,表示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中国绘画史上,艺术家有把静态绘画赋予生命的传统,如“六法论”中主张的气韵生动,聊斋“画中仙”中人物走出卷轴等(虽然得靠想像力弥补动态)。这些和动画的概念都有相通之处,但真正发展出使图上的画像动起来的工夫,还是在遥远的欧洲。
如果没有首先理解人眼睛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动画就不可能实现。视觉的暂留,首先被法国人保罗·罗盖特发现,1828年他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或木竿再两面间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外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被旋转时,鸟在笼子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象。
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高原利用留影盘原理,发明了转盘活动影像镜,这是在边沿有一道裂缝的转盘画上带循环图的卡。看的人将图画对着镜子,转动转盘,透过裂缝观看,就会把一系列旋转中的图画看成一个运动图象。
1831年,法国人Joseph Antoine Plateau把画好的图片按照顺序放在一部机器的圆盘上,圆盘可以在机器的带动下转动。这部机器还有一个观察窗,用来观看活动图片效果。在机器的带动下,圆盘低速旋转。圆盘上的图片也随着圆盘旋转。从观察窗看过去,图片似乎动了起来,形成动的画面,这就是原始动画的雏形。
沿用这两项发明技术,1860年皮埃尔·代斯威格内斯在圆筒内壁贴上图画,利用转子带动它旋转,观者通过筒顶的槽观看,筒壁上的图画竟魔术般地动起来。这个动画制作技术一直被沿用至今天,而皮埃尔也因他的这一“旋转圆筒图画留影技术”,被当今动画影视界视为鼻祖。
动画片的历史
1906年,美国人J.Steward制作出一部接近现代动画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面孔的幽默形象》(Humorous Phase of a Funny Face)。他经过反复地琢磨和推敲,不断修改画稿,终于完成这部接近动画的短片。
1908年,法国人Emile Cohl首创用负片制作动画影片,所谓负片,是影象与实际色彩恰好相反的胶片,如同今天的普通胶卷底片。采用负片制作动画,从概念上解决了影片载体的问题,为今后动画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9年,美国人Winsor Mccay用一万张图片表现一段动画故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象样的动画短片。从此以后,动画片的创作和制作水平日趋成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制作表现各种内容的动画片。
1915年,美国人Eerl Hurd创造了新的动画制作工艺,他先在塑料胶片上画动画片,然后再把画在塑料胶片上的一幅幅图片拍摄成动画电影。多少年来,这种动画制作工艺一直被沿用着。
1928年,世人皆知的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创作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1937年,又创作出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他逐渐把动画影片推向了颠峰,在完善了动画体系和制作工艺的同时,还把动画片的制作与商业价值联系了起来,被人们誉为商业动画之父。直到如今,他创办的迪士尼公司还在为全世界的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动画片,可以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动画公司。 1995年,皮克斯公司制作出第一部三维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使动画行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动漫历史篇二:中国动漫历史和现状
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问世,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就在国外得奖,《三个和尚》、《葫芦兄弟》、《雪孩子》、《黑猫警长》都曾在国际上获奖。我们还拍摄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孔雀公主》、《牧笛》,以后又陆续拍摄出《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等优秀的作品。
中国动漫产业历史和现状
2008年09月30日 星期二 下午 04:08
实际上,中国动画已经走过了很长的时间,2006年恰好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诞生80年,当时是由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短片。上世纪40年代,他们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影院长片叫《铁扇公主》。这些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方面的起步还是相当早的。
起步
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就是现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从那时起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解放之前的中国动画产业是从上海起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却是从东北起步的。
1956年,一群东北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骨干受命到上海组建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7年,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个非常健全的、专业的动画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一直到文革结束之前甚至可以说到90年代中以前,中国的动画产业都是和市场脱节的,完全是计划经济模式:全国只有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影厂)。当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长片如《大闹天宫》等等,还有一种就是短片如《小蝌蚪找妈妈》,但都是胶片拍摄,产量不高。变革
但在8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改革开放之后。电视业发展迅速,许多国内的动画片开始在电视台播映。
其实国外早已经有了电视动画片,这种动画片不是一集的,而是连续性的,一做就是一个单元。以前国家规定美影厂每年播放动画片的长度为300~400分钟,而300分钟的时间相当于十几集到二十几集的长度,对于电视的需求量远远不够。因此也慢慢允许国外的一些动画片进入中国。最早的有《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变形金刚》等。
中国成为系列动画片的概念是美影厂的《黑猫警长》,虽然影响很大,但只有5集。后面又拍摄制作了《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加起来也就26集,
这样的生产数量还是远不能适应电视的需求量。
所以在80年代后,一方面引进较多的国外动画片。另外一方面开始有除美影厂以外的电视台开始关注这种样式的动画片,并开始投资动画片的制作,一些动画片制作公司也慢慢诞生了。
电视台属于投资者,负责确定剧本然后找制作公司来制作动画片。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动画的加工业开始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电视动画片的需求量急增造成了从美国开始70年代的制作成本开始上升,需要寻找成本更低的生产地区,于是找到日本,所以说日本的动画也是从美国借过来的。
日本随着和美国开始做以后自己的动画片,凭借其原来就很深的漫画功底,做出自己的民族特色。从帮美国加工到自己慢慢形成一个独特的样式。当我们看到日本及美国的动画片时会发现明显的差异,一个差异是美国动画片是讲究动作的流畅性。那么在技术上需要相当多的动画张数来完成。比如说10分钟他要做8000张到10000张。张数越多动作越细化,成本也就越高。而日本的动画片静止的画面较多、比较漂亮,但是动的不多,日本20分钟的动画片最少的只有1500张,明显差异很多。
后来台湾也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基地。台湾的宏广早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动画加工基地。宏广公司曾经到过1000多人这样的规模。然后承揽了美国相当多的重要客户的加工制作。然后美国在韩国也找到了它所要的加工点。在上世纪80年代将这样的加工转移到中国,开始在深圳这里出现了许多动画加工厂。但是这样的制作没有知识产权,没有品牌,在中国只是一个环节。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一个过渡,动画业也受到了一个巨大挑战。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了一次大的改革:一方面开始引进国外的电影大片。另一方面就是销售体制上的改革,以前从制作完成后的审批到销售只有中国电影公司一个口。国内外片子全部的发行都由中影公司来做。价格也不是根据市场票房定的,而是国家规定的。电影制片厂真正意义上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简单的制片厂,从开始制作就已经决定了销售。拍好与拍坏与销售毫无关系。现状
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购。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但美国日本动画业发展了20年,远比中国要成熟,数量也很多,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另一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电视台都是垄断的,销售上只有一种价格。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单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市场,这种劣势也导致相当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加工制作领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这10年也是中国动画市场
化的10年。
中国动画产业在这10年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是产量和从业人员的数量扩大了,以制作时间为例,从原来的300分钟增加到了去年的40000分钟,据了解,目前仅在广电总局申请立项的动画片已达到了七八十万分钟之多。
现在全国动漫产业涉及的企业有数百家,大到几百人的制作公司,小到十几个人的工作室团队。另外除过中央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在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之外,地方政府这两年对于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也都有一定扶持,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
还有一个标志就是现在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超过200所,就读的学生有20000多人。
现在的新说法叫动漫,是将动画和漫画这两个相关的内容合并在一起,至少涵盖动画、漫画和游戏三方面。这个概念在国内也是近两年形成的,但真正原创的东西太少,虽然有官方统计的数量达到了40000分钟,但是真正有影响的作品却很少,说明我们原创的能力相对薄弱。另外,中国的动漫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由于原创不够,缺乏有影响的作品。因此制片方和投资者对于这个产业的投资都很谨慎,虽说都知道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但缺乏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动漫行业的产业链也比较长,属于中长期投资,从投资到回收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因此在资金方面还是很缺乏。
记者近日获悉,备受关注的电视黄金时段播放国产动画片政策可能会在今年对外推出,国产动画片节目投资、制作乃至销售企业都有望从中受益。
对于仍处于成长时期中国动漫产业来说,这是一个大好的“外部环境”,然而有了好的政策,还需要动漫公司好的投资方式,这样内、外因共同起作用,中国的动漫产业才会有希望。
除过今年过亿大手笔推出《莫比斯环》的环球数码,记者又采访到了另外两家动画公司,虽然他们的目的都是要在动漫市场上淘金,但投资方式和运作思路却有所不同。
中影动画:海内外市场互补
“目前中影动画预计海外市场的回收将占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在2006年2月初的采访中,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萍女士以这句话作了开场白。
2005年6月20日,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中影动画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动画企业,也是中国向外资开放以来成立的唯一一家中外合资而
又有出品权的影视动画公司。
在接下来的采访过程中,江萍边回答问题,边在纸上作以演示,想把问题说得更清楚。
“首先考虑国际市场,考虑如何引入国外资金。”江萍解释这样做是由于目前国内的动漫市场还不太成熟,作为唯一一家合资的动画公司中影动画立足以中国文化为本,把重点放在国际市场运作的同时,兼顾国内市场的开拓。
虽然国家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最近两年给了动漫产业一些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但由于目前国内动漫市场不太成熟及动漫产业需要比较大的投入等因素,制约了企业的融资规模。针对这种情况,“中影动画是怎样融资的?”记者问道。
“我们主要的方针是以销定产,首先拿出故事梗概和动画卡通形象,提供给相关的发行商、投资商,再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对海内外市场有一定的预测后,在我们自己很自信项目也很成熟时,正常情况下,投资商就会很容易跟进资金。”江萍在纸上划着,“一般国内的投资额占到项目总投资的35%~60%,在中国市场回收可能性较大的项目我们愿多投入。我们的重点一般放在国际市场”。
江萍表示,中影动画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预售、植入广告等。谈到这些的时候,江萍不断地给记者举起例子来。“比如《马小跳》就已经预售60万~100万人民币,而《极速小子》就是采用植入广告的方式来筹集部分资金。《梅娅的剑》2000万美元,其中800万就已经有一家资金雄厚的企业出资了。另外《孙悟空大战数码人》正在做前期,正在申请相关的政府扶持,希望能得到政府的资助”。
看到记者脸上露出了疑问,江萍解释道,“投资方之所以愿意与我们合作,主要是由于他们认同我们的规范化运作模式。”即中影动画项目融资的时候,投资方的利益是根本,比如投资方投资了100万元人民币,那么在影片收入达到100万的时候,先将这100万归还给投资方。然后,超过这100万的收入,才拿出来双方按比分成。
同时,为了降低风险,中影动画还将海外的市场共设一个账号,即院线所有收入都存入这个账号,以便好监督按比例直接分账。
“我们还正在和有关方面合作准备筹备中影的动画投资基金。这样可以避免投资商把钱全部投入某个项目,从整体上降低风险,更好地保证投资商的利益。”江萍告诉记者。
动漫市场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播出市场;二是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三是衍生产品。其中,最后一个层次比前两个层次的周期更长,市场更广,并且赚钱也是在最后一个层次。
“我们在制作的同时,在国内国外都会有相关的动画图书跟进。而衍生产品的开发,市场部一直在跟进。”江萍告诉《资本市场》。
和平寓乐:从杂志做起
北京和平寓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小的动画公司,但其投资的思路却有些不同。见到其总经理安可是在下午,一位年轻的南方人。
“我们倾向于和企业合作。这种合作类似于为企业做大型的广告片。”安可告诉《资本市场》。他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一集大约22分钟的动画片,成本大约是每分钟1万元人民币,而在市场上一般只能卖到三四万块钱一集。所以这其中的差额要找到途径(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动漫历史)解决,安可认为,解决这种差额需要找企业贴片,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目前和平寓乐文化传媒就已经和某童鞋企业合作,该企业投资了20多万,即把该企业形象编成故事,然后用杂志推出,市场反映好了,企业愿意再拿出钱来,因为这种品牌形象就属于他们了,这对企业起到了宣传作用。而同时和平寓乐也赚到了钱。
“其实,目前我们主要是办动画刊物《孩子动画·寓乐动画》,推出如动画资讯等一些内容”。安可告诉《资本市场》。
“为什么不拍动画电视什么的,融不到资吗?”记者不解。
“国外的投资商愿意给我们投资,但对回报有很规范的要求,能达到要求是不缺钱的。但在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情况之时,我们很难保证可靠的回报率,所以即使有人投资,也不会立刻直接地进行动画片生产。而做杂志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安可解释道,和平寓乐文化传媒先根据市场,设计形象、编故事,然后登在杂志上,了解市场对其反映,如果反映好的,就引进资金拍成动画片,市场反映不太好的,就不再进一步投入资金了。并且,和平寓乐文化传媒目前发刊还能挣到钱,比如与其他动画传媒单位(如卡通频道)互动合作,让合作方宣传或直接购买刊物来提升销量。
“这种方式有点像日本的一些企业做法,先在动漫期刊等纸质媒体上发行,如果有市场反映好的故事,再拍成动画片。因为这种做法成本低,前期就开始有授权产品企业参与,风险就很小。”安可表示。
“我们目前还在做电视台的关系,做企业的关系,做院线的关系。这样,他们可以给我们一些版面为我们做宣传。在我们做起了品牌之后,还会建立动漫产品连锁店的品牌,专门销售动漫产品。当然,这是以后的一些设想。”安可告诉《资本市场》。
动漫历史篇三: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发展史
一、发端时代(二十世纪30年代)
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大闹画室》、《铁扇公主》等,其中《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是名列《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由于战争和无人投资,美术电影于1942年后中断了。
二、蓬勃发展时代(建国到1965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随着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折纸动画《一棵白菜》等影片的新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
中国动画业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这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期间具有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等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和政治色彩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
四、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动画制作进入繁荣时代,在1978年到1989年间,就制作了两百多部动画片,如《哪咤闹海》、《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电视动画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作品,从整体上看,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的艺术片,又有大量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求教育的动画片,制作手法基本沿袭万氏兄弟的流派。没有太多创新,也没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多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一些国外精品动画,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五、探索尝试期(1999年至今)
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尝试之一。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如今诸多动漫产业基地、动漫教育研究基地和民营动漫企业破土而出,各地动漫节、动漫展鳞次栉比,地方政府更是不惜血本,大力扶持本地区动漫产业的发展,以期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审美
以往的中国动画电影不乏优秀作品,从保留传统艺术特色出发,那些优秀的传统动画电影作品,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发挥。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审美是同中国传统美学一致的,主要表现为传统美术风格上的单纯性、表现手法上的写意性和故事情节上的思想性。
1.传统美术风格上的单纯性
《阿凡提》是早期的中国动画电影,《阿凡提》中的人物轮廓塑造采用了极其概括提炼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一种单纯美。“阿凡提”造型简洁,设计师用一个狭长椭圆的头形、香肠鼻子、黑豆眼、尖胡子,几笔勾勒了“阿凡提”的头部全貌。如此简单的造型,看似儿童的泥巴手工,却恰当地表现了“阿凡提”豪爽、风趣和机智的性格。“巴依”是贪婪、狡猾、阴
险而又愚蠢的人物,设计师采用同样的省略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性格。设计师强调了“巴依”脸部和双手的特征。脸部的塑造突出了刺猬眼、蒜头鼻、大嘴巴、缺牙齿、扇风耳等大的造型特征;双手的塑造重点在动作上,巴依的身体是笨拙的,但他的手指由于擅长剥削而特别灵活。他习惯在讨价还价时不停地翘动手指,在挖空心思攫取别人财产时,狡猾地扭动着他那抱在一起的双手。
2.表现手法上的写意性
中国动画电影表现手法的写意性特点以水墨动画类型最为典型。《小蝌蚪找妈妈》是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它是依据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水墨画创作的。这部作品布局开朗、意境宽阔,充分体现了水墨动画的水墨特性。中国传统美学主张以形写神的观点,与西方美学强调的纯粹写实性和模仿性不同,而水墨手法最能表现所绘对象的神韵。另外,中国传统美学除了主张以形写神,还强调以形写意,水墨动画《牧笛》是根据李可染的国画作品改编的,是诗情画意浓厚的艺术作品。作品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却有牧童那稠密的诗一般的梦幻,还有令人心醉的田园式鸟语花香,其意境使人产生共鸣,作品继承了传统的写意抒情的美术创作方法。
3.故事情节上的思想性
动画片《雪孩子》描写了“雪孩子”的好朋友小兔家着火遇险,“雪孩子”奋不顾身进入小兔家,救出小兔而牺牲自己的故事。《雪孩子》的故事采用了儿童所喜爱的童话形式表达了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故事短、情节简单,但有趣而且富含哲理。动画电影实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结合,不知不觉在儿童的心灵里播下美的种子,有潜移默化的教教育作用。 美学特征
一、创作理念的个性化
创作理念包括创作思想、创作思维、创作追求、创作目标等多重内涵。创作理念的个性化与民族化,是中国动画整体艺术的基础与前提。个性化民族化是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一切艺术的生命和灵魂。水墨动画片是60年代初试制成功的片种。动画人物造型采用“单线平涂,没有边缘线,能从影片上表现出毛笔画在宣纸上的效果,具有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即水墨画的特点。为中国电影艺术实现民族化、个性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折纸动画是在儿童折纸和手工劳作基础上加以改造、演化而成的,造型与表演夸张简练,节奏轻快活泼。剪纸动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广大劳动妇女世代相传,形成相对稳定,深深扎根于民间,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剪纸艺术集剪、刻、绘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其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造型方面,以《大闹天宫》为例,无论是主角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造型,还是玉皇大帝的造型,无不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敦煌壁画到中国戏剧的造型,可见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对中国动画片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的艺术特色,是以创作理念的个性化民族化为基础与前提、依托与支撑的。
二、思想内容的传统化
中国动画的美学特征,最重要的体现在它思想内容的传统化民族化上。思想内容是文艺作品的灵魂,指通过塑造形象,能动地表现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及其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中国动画思想内容的传统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层面:
1、故事内容的传统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中国优秀动画片很多都来源于中国的古典文学 佛教 神话故事等。中国的古典文学 佛教神话故事等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发展而确定的。而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修养、情感、思想、创作理念、创作追求密切相关,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动画片《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都取材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故事;动画片
《三个和尚》也取材于我国的佛教故事。这些动画片的题材,民族化特色十分鲜明。而它们的成功经验则证实了一句话:“题材选好了,就成功了一半。”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现在我国的动画生产严重滞后,许多民族化的题材资源严重流失到外国,被迪斯尼制作成动画电影的《花木兰》,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成功,票房收益令人刮目。另一个民族化的题材《宝莲灯》,同样畅销世界,被日本动画公司制作成为动画片《中华小当家》,也征服了各国的影迷。可见中国动画在题材的民族化方面,开拓的空间很大,抢占的时间紧迫,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我们要保护好中国传统的东西,像水浒,红楼等,一旦都被人家侵占,就会在全球激烈的动画竞争中,处于被动落后的地位,造成无题材可用,还得从新起步,恐怕为时晚矣。
2、主题思想的传统化。由于经受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中华民族具有了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性格。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愈挫愈坚、继往开来,靠思想观念、意识、主张等,张扬民族精神,体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中国动画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用于反抗、坚持正义的民族英雄主义精神。而民族文化则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民族精神的积淀和民族传统的凝聚。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中国动画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三个和尚》就以文化学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和尚挑水、两个和尚抬水、三个和尚没水”的哲理,反映出民族文化中的“惰性文化”的本质及其危害。
3、形象的传统化。中国有影响的动画无论在人物造型上还是在动物造型、植物造型、景物造型、器物造型上。都是具有典型的民族化形象。如《花木兰》、《葫芦娃》中的人物,都是典型的民族化的人物形象。《崂山道士》中的景物形象,也富有民族特色。
4、情感的传统化。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历史的演变让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经历,因而也有不同的民族情感。中国动画在体现中华民族情感方面,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坚持原则、宁死不屈,《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的寻根、真诚、执着,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民族情感。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特色,是以思想内容的民族化为依托和支撑的。
三、艺术形式的中国化
艺术形式是与思想内容相匹配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同样,中国动画整体的民族艺术特色,也是以其形式的民族化为手段与载体的。形式的内涵包括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风格等要素。
在风格的中国民族化方面,中国动画是十分成功的,大多运用民族传统的“写意化”风格,营造出虚实结合、动静相生、刚柔相济的意境,充满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许多动画片都以民族风格取胜,被誉为“国际化的电影”。
凡是比较成功的中国动画大多运用民族戏曲、民族绘画、剪纸、佛教音乐、象征、夸张、虚拟、装饰等各种民族化的艺术手段,共同构建起中国动画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