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安管人民,还是为人民管治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排名

     几个月以来,公安部要求百万警察深入基层“大走访”,如此规模在新中国警察史上为第一次。这背后是怎样的施政思维,到底将给中国警务机制的转变,警民关系的改善,社会问题尤其是冲突性事件的处理方式,带来什么深刻的影响?记者专访了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
  
  “‘大走访’不只向老百姓传递了温暖,对警察也有激荡作用”
  
  记者:百万民警“大走访”已经持续三个多月。到底收获如何,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请先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大致情况?
  武和平:“大走访”是从去年12月25号开始的,实际上,在公安部做出这个全国性的战略部署之前,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公安机关已经在提倡“走”,公安部是及时发现基层经验,并将基层首创经验推至全国。
  这三个月走下来,概括地讲,已经给老百姓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排查、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集中整治了一批治安隐患;攻克了一批疑难案件。双节和节后“两会”基本上没有非常恶性的大案,从全国来看,治安形势基本上是稳定的。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大走访”对民警心理的冲击。这次“大走访”,“走”和“访”是形式,实质是警民情感交流。现在看来,不只向老百姓传递了温暖,对警察也有激荡作用。下去后感知社会脉搏,体察老百姓的艰辛,不少警察特别是“80后”的警察都被深深打动。有的民警原来不知道下面弱势群体有多苦、多么无助,尤其是被害人的悲惨遭遇。他们说:“没想到群众对民警上门走访那么感激、欢迎”,“所到之处,我们被泪水包围着,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也让我们下定了破案追逃的决心”。心灵的震撼之后要反思,要提升服务能力。不下去是不行的,不下去没这个作用。
  
  “做地地道道的平民警察”
  
  记者:也就是说,“大走访”带动了警务机制的转型。
  武和平:对。说到警务机制的变化,就不能不说到电影《今天我休息》。主角马天民原型是上海民警马人俊,他总是乐呵呵地帮老百姓干活,解决实际困难,完全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是个地地道道的平民警察。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警察的代表和缩影。
  我刚做警察也是这样。我是1971年当片警的,那时一下大雨,指导员就会叫我们赶快下辖区看哪里屋漏了,哪里有危情,看了赶快给房管所打电话。随后我们就骑着自行车披着雨衣到街道上。去干什么?通下水道。所以那时社区要是有违法犯罪的事,老百姓肯定都找我,“来来来小武,跟你说个事儿。”到了他家他就跟我说,隔壁昨夜打牌又打了个通宵,来的人好像不太正经。我心里就有底了,晚上就组织人出来巡逻,按图索骥抓罪犯,一查一个准儿。
  可见,百姓认你,信得过你,这种警民关系本身就是战斗力,实际上就是你在老百姓中间的威信,好的执法环境就是这样来的。这些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强调和提倡改善警民关系。比如我们一直有“百姓最喜爱的十大杰出民警”的评选,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户籍警汤敏,还有看守所的王晶,更不必说人民满意的公安局长任长霞了。因此作为老民警,我对“大走访”很有感情,我觉得重新回到了我熟悉和怀恋的情境。
  记者:这些典型是否较为个别,缺少普遍效应?
  武和平:他们无疑是我们警察队伍的标兵和典范。但是如何才能把一、二、三变成千千万,把一花独秀变成春色满园,使亲民爱民成为整个警察的集体形象?所以这次部党委下了决心,要让所有警察,从去年12月25号起都下去,带着深厚的感情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忧、排民难,鼓励民警扎根基层,都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如此大规模的全警行动,这在共和国警察史上是第一次。
  
  “‘大走访’可能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记者:但社会上可能有个疑问,“大走访”会不会是一阵风?怎么做到可持续?
  武和平:这正是公安部和各地公安机关当前所做的工作,即将走访群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百万民警大走访是孟建柱部长和部党委的决定,但这不是心血来潮,也非突发奇想,而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的深思熟虑之举。
  作为有着多年警龄的老公安,我认为,这“大走访”可能带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实际上找到了一个杠杆,一个密切警民关系的法宝。这个优良传统,就是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现代警务方式就是要搞信息化,要规范执法。这二者怎么结合,就要听群众的意见,要悉心体察群众的感受,用心研究群众的要求,积极回应群众的期待。
  
  “最好的社会政策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记者:百万民警“大走访”,到底走访什么能不能具体说说?
  武和平:“走访”中的生动事例不胜枚举,湖南为返乡农民工协调就业岗位5000多个,妥善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50余起;江西3000多名女民警共走访慰问留守、特困儿童2000余人;浙江在20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警企协作制度;辽宁社区民警通过18次走访,最终敲开一户因经济受损多次上访的老太太的房门,使对方消解了怨气,帮助当地化解了多起群体上访事件。还有一位所长,真情感化了一名预谋爆炸抢劫银行的刑满释放人员,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记者:我感觉这些事情有些好像不属于警察分内之责。
  武和平:立足本职,力所能及服务百姓,与警察业务恰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郑州市嵩岳社区堆了74卡车的垃圾无人清除,脏乱差带来了纠纷打架、溜门盗窃,民警宋文举带领同事组织群众把垃圾山清走,老百姓气顺了,建立了邻里守望的防范机制,案件少多了。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李斯特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最好的社会政策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实践证明,百姓在你心里有多重,你在百姓心里才会有多重,而这才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全部基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一件小事对警察来说可能司空见惯,但对普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所以大案要破,小案也要破”
  记者:这样的个案可以举出很多,但从全局上看,你认为与“大走访”前的警民关系比较,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呢?
  武和平:过去警民关系不尽如人意,客观原因当然不少,但主要应该从自己的感情、作风、能力等等方面找原因。一个是感情,你是不是真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一个是作风,你的作风是不是真把老百姓当服务对象,当成主人;最后一个是能力,你想搞好警民关系,但你的嘴巴唠不到一起,你的心思对不到一起,你的脚走不到位置,你的手差一功夫,你就跟老百姓就只能是两张皮,油和水的关系。
  正是看到这些问题,孟部长在公安部会议上,要求大家重温毛主席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主席这篇文章讲的是如何扩红(扩大红军)。要扩红,就要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通过满足群众的需要,来使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群众就会自然地围绕在我们周围。这一下子就把警民关系的重要性弄明白了,毛主席著作的生命力还是很强的。
  因此最重要的变化,也是跟过去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立足点的转变。比如,通过“大走访”,我们特别强调抓小事,抓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孟部长在浙江嘉兴视察时就说“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一件小事对警察来说可能司空见惯,但对普通老百姓可能是大事,一辈子都忘不了。所以大案要破,小案也要破。要“小处见大,把小事做好,逐步积累,改观局面”。
  每个民警都要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今后新招录的民警,要一律安排下基层,先掌握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对长期扎根一线的民警,要从职级待遇上倾斜,选配所队长要优先从他们中间提拔;要为基层民警减负,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做群众工作;一定要使“大走访”成为公安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警察的自觉职业行动,决不能3月来、4月走。这样,把警察都推向社区。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把工作都落实到每个细胞上,就像水土保持那样把根系扎在老百姓当中,这样一个工作,最基本,也最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