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涛:中非合作谱新章_黎文涛

  本届中非合作论坛,提出合作的八项举措,为未来三年的中非合作制定了“路线图”,使中非合作步入可持续发展之途。      承前启后,促中非合作成熟   
  此次会议主题定为“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在经历2006年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一北京峰会的的盛况后,此届会议也旨在引领中非关系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首先,会议践北京之约,商未来之计。会议主要任务是评估2006年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一北京峰会后续行动落实情况,制订未来三年中非合作规划。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会上介绍说,2006年以来中非合作的八项举措已全部落实。温家宝总理亦在本次会议上提出了未来三年推动中非合作新的八项举措,会议最终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明确了今后三年中非在重点领域合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具体举措。在政经领域密切合作之外,此次会议还突出了双方在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千年发展目标、多哈回合谈判等方面的合作目标。
  其次,论坛带动中非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把中非关系打造为“全天候的朋友”关系。会前,双方召开了论坛第七届高官会、第三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并举办了中非妇女论坛、中非青年联欢节、中非新闻研讨会、中非民间友好组织交流会,覆盖了企业,妇女、媒体和民间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弥补了之前中非民间交流、人文交流相对落后的局面,带动了中非各领域的机制化建设。
  
  新八项举措“亮点”纷呈
  
  首先,新“亮点”应对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新八项举措中第一项即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双方合作重点,此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欧美在气候变化上不愿承担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资金和技术的义务,一味拖延、搪塞责任的做法让非洲深感失望,非洲国家甚至集体抵制了11月6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相对比,中国却主动向非洲承诺援建100个清洁能源项目,同非分享经验和技术。此外,科技合作、以学者和智库交流为代表的人文互动成为论坛新的合作目标;
  第二,务实性前所未有。八项举措中有七项都以数字量化的方式来制订出合作目标,对比以往其他大国的做法,这不但秉承了中非合作一贯务实有效的风格,也有利于中非双方以及国际社会进行评估与监督;
  第三,援助力度明显加大。上届论坛被誉为“中非合作的里程碑”,援非力度空前,在金融危机下,此次会议继续加大援非力度。在提升传统的援非项目如农业、医疗、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训的“量”和“质”的基础上,承诺向非方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贷款。此外,新举措还包括“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此措施对扩大非洲产品出口的功效,可匹敌美国对非有着战略性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
  第四,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新举措侧重非洲民生与能力建设。粮食安全、疾病和教育都是困扰非洲发展的民生大问题。此次,农业、医疗和教育都被单独列为专项提出,加大对非人力资源培训,并为非洲中小企业融资设立10亿美元专项贷款基金,进一步提升非洲自身“造血”能力,有力反驳了西方有关中国在非洲攫取资源的所谓“新殖民论”;另一方面则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科技伙伴计划和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确保双方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中非合作论坛引各方热议
  
  一方面,非洲一致对论坛表支持,对中国表欢迎态度。十多位与会的非洲领导人均对合作论坛给予高度评价,盛赞中国“言必行,行必果”的援助精神。
  非盟主席让平认为中国在金融危机之下仍履行对非各项承诺,实属难能可贵;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表示论坛为非洲带来潜力和机遇,让中非成为全天候的伙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不但表示了对论坛会一如既往的支持,还为实现论坛共同目标,提出了中非应对国际各领域挑战的十项原则。非洲泛非网发表社论认为“中国是一个忠诚的合作者,而西方则‘好管闲事”’。《新非洲人》周刊总编安可马赫则说道:“在经历过西方干预之后,非洲现在就像一个被两位小伙同时追求的姑娘,她有权选择能让她最幸福的那个人。”
  另一方面,西方的报道更趋务实,对中国“殖民主义论”的渲染有所下降,并表现出“自省”态度。
  由于近年来中非双方务实和真沉的合作,以及温总理在会议上对“新殖民主义论”有力的反驳,致使西方媒体也慎用此论调来直接定义中非关系。
  西方媒体多是把报道力度放在新推出的八项举措,尤为关注百亿贷款以及中非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
  《金融时报》表示,中国和印度在前阶段取得应对气候变化立场的协调一致后,意欲拉拢非洲成为两国在今后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盟友。英国《卫报》称西方世界仍然把自己看成救世主,这种“伪善”的姿态,让中国与非洲在埃及相会。
  当然,在报道中,也不乏英法等媒体仍旧无法摆脱殖民者宗主国的“大佬”思维,仍用零和游戏思维方式来看待中非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