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的职责] 哲学家

  也许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是哲学家对人类生存真相的一个最重要的揭示。他认为,一生都被束缚在洞穴里,只能面壁而生的人往往会把他们在壁上所看到的影子视为真人、真事,只有少数人有可能走出洞穴,看清真实的世界。这个见解后来发展为“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逐渐成为人们常识的一部分――人们遇事总会情不自禁追问背后的物理、事理和道理,而精英分子(广义的哲学家)则负有答疑解惑的任务,他们被视作是通晓真相的人。
  这就使得普通人对负有解惑能力的精英越来越依赖,如食品污染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全球金融危机怎么会发生,等等。一句话,民众需要精英分子――专家、学者、知识分子梳理时政,由表及里、由近及远,去推敲、去归纳、去想象和推测复杂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它昨天意味着什么,明天又可能意味着什么。
  我以为,追求常识世界(现象)与真实世界(本质)最真实之联系的是专家、学者乃至媒体的职责,他们若能给民众提供明确易懂的说明,就有理由为之自豪。可问题是,一方面,在日益复杂的现时代,对精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精英解惑的客观难度在增加。今天的知识精英大都是现代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现代教育的缺陷也体现在精英身上。他们只是在某个方面学有所长的人,往往缺乏整体眼光。其次,现代教育是知识教育,缺少人文关怀和素质内涵 (今天中国人普遍将素质视为某种技能就是一种误解),而任何现代事物都关涉到人的生命和价值,仅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命的是,随着人性的释放,各种利益诉求在人的生活世界里空前多样,这就要求精英能对各种利益诉求有不偏不倚的中立性、客观性,可这在今天这个时代是很难做到的。如果今天我们无奈地承认 “人人都是经济人”,那么要求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摒弃自身的利益诉求似乎也不合情理。最后,在我们这个现代世界里,普遍的教育和自我意识的高涨,使民众评价精英的眼光变得挑剔起来。
  就今天的实际情况看,我认为不是贫穷,也不是漠不关心,而是浮躁和对金钱不可遏制的渴望正在威胁着知识分子的眼光和良知,让他们承担不起客观分析的任务。须知金钱买不来睿智,面对这种现状,媒体有责任邀请各路专家、学者发表各种评论,让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案相互碰撞,在争辩中净化自己的见解。精英人物自身应当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竭力摆脱“屁股决定脑袋”的世俗力量。愿所有人――精英与民众――都能努力发表客观公正的看法,让头脑能真正独立地做出判断。(柳延延)
  (摘自5月24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