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历史篇一:潮汕历史文化知识
林伦伦、吴勤生 《潮汕文化大观》
第三节气候宜人,江河纵横
一、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潮汕的纬度较低,北回归线从南澳岛、庵埠、莲塘、河婆等地通过,把全区一分为二,亚热带地区的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温暖,而亚洲大陆东岸的夏季风给潮汕带来丰沛降水。水热结合为农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使潮汕平原土地生产力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丰富的水热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潜力提供广阔前景。
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潮汕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强烈的热带色彩,但不是真正的热带,这一点从我们的周围可以观察到。漫步在汕头市区海滨路,挺拔的椰子树给滨海城市带来一派热带风光,但却没见到像海南岛那样硕果累累的椰子。椰树是典型的热带植物,它虽然能在潮汕生长,但受温度限制,不能开花结果,个别结了果也是空壳一个。
太阳辐射是地表热量的源泉。由于纬度较低,潮汕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加上海拔高度低,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21—22℃,一月份最冷气温仍达13—14℃,七月份最热为27.4—28.4℃。虽然与全球同纬度地区比较潮汕冬季的气温偏低。如古巴哈瓦那(北纬23。09?)与汕头纬度相近,一月份气温超过22℃,比汕头高出8℃,这是由于潮汕受到干冷的冬季风影响的结果。不过,从全国来看潮汕冬季气温仍
然是比较高的。按气候学的标准来衡量,潮汕没有真正的冬季。气候上划分四季的标准是:候(五天一候)平均气温≥22℃为夏季,≤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根据这一标准,潮汕夏季长达6个月,其余为春、秋季。这就是潮汕气候上“长夏无冬,秋去春来??的基本特点。正当北国数九寒天,漫天飞雪之时,潮汕大地一片翠绿,生机盎然。潮汕的冬季少有霜日,大部分地方农作物全年生长,群众利用冬季进行冬种,实现一年多造,耕地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特别是冬种蔬菜,经济效益更加可观。所以潮汕的土地人口承载量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就是单位土地面积所能养活的人口比全国高出几倍。
潮汕的冬季温暖,夏季却又少有酷暑。我国的气候大陆性很强,冬夏温差很大,特别是内陆平原和盆地,夏天多酷热天气。而潮汕得大海的“恩惠”,夏季海洋像一台巨型的“空调器”,给潮汕送来清爽的凉风,所以7月中至8月初虽然出(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潮汕的历史)现超过35℃的高温,但时间短,一般只一两天。可谓冬季温暖,夏少酷热,气候宜人。2000年汕头与杭州、桂林等8座城市列我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其中原因之一是汕头的气候优越。
当然潮汕气温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每年冬天,偶有冷空气或寒潮光顾,造成低温或霜冻天气,其出现的概率大约两年一遇。内地和山区冬天冷害稍为严重些,沿海和平原则影响轻微。1955年1月12日揭阳出现潮汕极端最低气温—2.7℃。据记载,历史上潮汕也有过几场冰雪。如明正德四年(1509年)“冬十二月雨雪厚尺计”;清雍正七年(1729年)“春正月大雪”;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冬十二月二十八日起严寒,
雨皆成冰,深山穷谷积雪二、三尺许,至明年始消”。可见潮汕历史上有过奇寒天气,这是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波动的结果。20世纪全球气候处于温暖期,潮汕未出现严寒天气。
降水丰沛
潮汕年平均降水量1350—2200毫米,是全国平均降水的两倍以上,是我国多雨的地区之一。“近山多雨”,山区的雨量更大,大南山、南阳山、大北山区雨量超2200毫米,是广东的多雨中心之一。沿海和平原区雨量较少。潮汕的雨季从3月中旬至9月下旬,长达6个多月。56月是年降水高峰,以端午节前后降雨最集中,常出现大洪水,故称“龙舟水”。7—9月是台风雨季节,台风常带来暴雨,容易产生洪灾,但台风雨对解决秋旱和冬春用水有重要价值。假如过境的台风太少,多有秋旱出现。历史上正面袭击潮汕的台风对工农业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危害,是潮汕最严重的农业自然灾害。百年来破坏力最强的两次强台风是1922年“八·二??风灾和1969年“7.28”台风。1922年8月2日(农历六月初十)的强台风列20世纪全国三大风灾之一,据《潮州志》载,潮汕各县共死亡3.45万人。由于潮汕的降水多集中于夏半年,冬半年降水少,容易发生季节性干旱,包括春旱和秋旱,以沿海地区较常见,如果冬春连旱,对农业会产生严重影响。据汕头市自1880年以来的百余年降水记录,严重的春旱大约5年一遇。在旧中国,每逢天旱,米价飞涨,人心不定。20世纪潮汕最严重的旱灾发生于1943年春夏,称“饥荒年”。一方面农田因干旱缺水无法耕种,另一方面各河流下游咸潮上涌,引起广泛的咸害,出现饿殍盈途、饥民到处抢食的悲惨局面。此次
灾荒潮汕饿死45.53万人,仅潮阳死亡达20万之众。
二、四江一河
韩江
韩江是我国南方一条中小河流,潮汕平原的“缔造者?之一。韩江流域孕育了富于区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拥有潮州、梅州、汀州三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我国主要的侨乡。韩江是连结闽西、粤东近20个市县、上千万人口的蓝色纽带。历史上作为水上运输动脉,韩江把闽西、粤东、赣南的经济联成一体。今天正当全国许多城市面临?水荒”之际,滔滔的韩江水成为粤东人民的?生命线”,保护好这条“母亲河”其意义十分重大。
郦道元的《水经注》把韩江称为员水,唐宋时称恶溪、鳄溪,清代定称韩江。流域面积30112平方公里,自汀江的江源至澄海东溪口长470公里,是广东第二大水系。广东境内有流域面积的65%,福建占35%。潮汕范围内流域面积1741平方公里,长69.4公里。以大浦三河坝和潮州竹竿山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上游包括汀江和梅江,占全流域面积的85.5%,下游占3.4%。汀江长323公里,被誉为客家的“母亲河”。历史上客家人从他们的发样地一一福建宁化石壁乡沿汀江向南迁移,并发展成今天人数达几千万的海内外客家民系。汀江发源于武夷山东麓、宁化县西南部治平乡下坪村的木马山,婉蜒向东南穿越长汀、上杭等盆地,斜切闽西的北东向山地,多险滩、峡谷。其中以闽粤边境的棉花滩花岗岩峡谷最著名,这里正在建设大型的水电站。峡谷
以南大埔县境内有青溪径流电站。梅江长293公里,发源于莲花山脉西北坡、紫金县东南的七星岽,向北再沿北东向的宽谷流动。五华水寨以上称琴江,以下称梅江。梅州——三河多峡谷,已建成多座电站。汀江及支流梅潭河和梅江在三河附近汇合始称韩江。三河至竹竿山107公里的中游河段,两岸多山,峡谷与盆地相间出现,以高陂、馏隍、归湖等居民点较重要。广东省计划建设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以调蓄韩江的水量。竹竿山以下进入三角训,河道宽浅,泥沙淤积。凤凰台附近分为北溪、东溪、西溪三分支,西溪在庵埠附近又分出梅溪、新津律河和外砂河入海。1953年以前韩江有17条入海河道,其中北溪就有9条,构成三角洲的河网,经整治保留5个入海口,并建桥闸防止咸潮危害。 韩江的水量丰富,潮安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51亿立方米(1951—1987年),其水量比潮汕地表水的总量多出一倍以上。加上水质较好,是潮州、澄海、汕头最主要的水源。韩江的水量季节变化较大,水位有暴涨暴落的特点。当上游汀汇和梅江同时发生大洪水时,下游将出现特大洪水。历史上由于堤围较单薄,洪涝灾较严重。自宋代至1949年以前,下游溃堤成灾凡84次,大约每10年一次。下游堤围长350多公里,西岸的南北堤长43公里,是广东仅次于北江大堤的第二大堤围,对捍卫潮汕平原的安全关系重大。随着上中游一系列水库的建成,下游洪水的威胁将基本消除。由于近代流域内森林被砍伐,造成上中游,特别是梅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韩江泥沙较多,含沙量0.3公斤/立方米,每年向下游输沙763万吨,导致下游河道淤积。近期由于全流域造林绿化取得成效,加上水坝拦截,下游的泥沙将逐渐减少。
潮汕的历史篇二:潮汕历史变迁调查表
关于“ 潮汕历史变迁的了解 ”调查问卷 PS:亲爱的同学,感谢你参与我们的调查问卷,,请你填写后交予发放问卷的同学,谢谢!
1. 您是否了解你所成长的地方“潮汕”的历史?( )
A. 了解
B. 不了解
C. 偶尔听说过
2. 你是否知道潮汕从古至今有多少年历史?( )
A. 知道
B. 不知道
C. 大概知道
3. 您对哪一种潮汕民居特点的样式最为了解( ) <可多选>
A.四点金 B.四马拖车 C.下山虎 4. 你是否了解潮汕先民从哪里迁移而来?( )
A. 了解
B. 不太清
C. 不了解
5. 你知不知道为何韩愈深受潮汕居民的爱戴?( )
A. 知道
B. 不知道
C. 不太清楚
6. 潮汕方言沿用至今已一千多年,你是否知道潮汕方言发源于什么语言?( )
A. 闽南语
B. 梅州客家话
C. 台湾语
7. 你所认识的潮汕文物古迹有?( ) <可多选>
A. 潮州广济桥
B. 潮州开元寺
C. 潮阳文光塔
D.汕头崎碌炮台(石炮台)
8.你是否了解潮汕独具特色的文化? ( ) <可多选>
A. 潮州菜
B. 潮剧
C. 潮州大锣鼓
D. 潮汕功夫茶
E.其他:
9. 你是否知道汕头经济特区的发源地?( )
A.知道
B.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