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 [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象征与旗帜]

  黄河文化的精髓      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约古宗列盆地,一股清泉涌出,启开洋洋大河之源。自此,黄河揽雪山、越高原、辟峡谷、纳百川、造平原,九曲十八弯,流经9省区,绵延5464公里,在山东垦利入海。
  黄河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是中华文明之母,炎黄子孙之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浩浩黄河穿越漫漫岁月,给流域及沿河人民带来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符号、中华文明的基本象征与旗帜。
  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则是其心脏的动脉,与祖国身心相连。黄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和智慧的中华儿女;而炎黄子孙犹如滔滔黄河之水,在不同的领域引领着时代潮流,也以不同的方式诉说着黄河不朽的荣光,影响着东方文明的历史进程。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赋予了黄河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们对黄河水利的开发利用,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我们对黄河水患的治理管理,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文明;黄河的壮美景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人文情怀;黄河的恩惠与润泽,养育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
  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在利用和治理黄河的实践中相继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黄河的恩泽,需要通过我们的辛勤劳作,才能转化为物质财富;黄河的洪水,需要通过奋力抗击,才能够化险为夷。黄河历经九曲十八弯而流入大海,她以其自然规律告诉我们,顺境中要自强不息,逆境中要迎难而上;只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才能够历经坎坷而薪火相传。
  黄河滔滔奔流、是炎黄子孙创新灵感的寄托和启迪。人类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必将顺应大道、与时俱进。在与黄河的相依相处中,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
  例如,我们顺应自然,就会得到恩赐;我们悖逆自然,就会受到惩罚。这些是黄河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些也在不断丰富着黄河文化的内涵。
  
  黄河文化的经济价值
  
  在人类居住的神秘地球上,流淌着许许多多纵横交错的大江大河。从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大河的流域、两岸以及三角洲地区都比较繁荣。河流孕育了当地发达的农耕文明和手工业生产,河流支撑着流域以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经济研究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黄河文化又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
  黄河文化是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经济发展史的文化。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黄河文化的核心吸引力,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生产与工作的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我们的祖先经过艰苦的劳动,既发展了人类的体质形态,又创造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黄河文化丰富多彩,涵盖了农牧业、工业、文学艺术、水利、建筑、风俗习惯、制度礼仪、宗教信仰、舞蹈绘画等各个方面。
  黄河文化是已经融入全球价值体系,并且是可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文化。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文明是属于世界的文化。在人类文明始祖的四大文明中,尼罗河文明沉寂在时光的寂寞里,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掩埋在亘古的沙尘里,印度河文明徘徊在虚无的忧伤里,只有黄河文明,仍然奔腾传承着五千年的生命密码;她打破了地域边疆界限,成为流传千载的不竭动力。
  从古代中国地理环境上看,黄河流域位于中国地理单元的中间地带,介于草原和长江流域之间。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黄河文化特殊的历史作用。她不仅不断接受融合北方的游牧文化,持续向南方输出自己的文明;而且,以其博大胸怀吸收着域外文化的精华,并不断地把自己的文明推向世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人类文明程度的共同提高。
  向东,她与朝鲜唇齿相依,与日本一衣带水;向南,她与长江文化相互依存,深入东南亚,并且漂洋过海,把黄河文化带到海外;向北,她影响辽河流域,与北美、中美发生了关系。以中原为中心,对外交流规模最大的还是向西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通道,中国的丝织品、漆器、铁器、瓷器、麻织品及造纸、火药、印刷等技术源源不断传往西方,西域的毛皮、香料、银器、艺术、佛教、西亚的伊斯兰教等也传向东方。
  黄河文化是持续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的文化,是真正的先进文化典范。这种引领既涉及中国国内,也引领着世界发展潮流。
  究其原因,这是由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早熟性和发达性决定的,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和农业经济丰富复杂的内涵,对较为低级简单的草原游牧文化和较为粗放的长江流域的稻鱼文化有着明显的优势。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而博大精深,泽润神州并远播寰宇,成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她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与旗帜,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比如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五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
  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即是草原、黄河和长江三大文化不断融合的产物,又反过来强化了这三种文化的相互联系。正是由于黄河文化在政治上的正统性,使其高踞多元文化的领导地位。
  
  黄河文化与齐鲁文化
  
  黄河流经齐鲁大地628公里,在山东垦利县汇入大海。黄河文化与齐鲁文化在山东大地融合,二者相融相通、相辅相成、息息相关。
  历史上,山东号称“一山一水一圣人”,形象地概括了山东的大好河山与文化神韵。现在概括齐鲁文化,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
  这“一山一水一圣人”,精确地概括了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齐鲁文化与黄河的关系。
  黄河经千转百回,纳千溪百川,在山东集大成,在齐鲁大地汇成滚滚洪流奔流入海。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壮气势;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黄河与大海的交汇融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黄河文明与蓝色文明的碰撞、融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黄河百折不挠后的归宿;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黄河文化那磅礴宏大的愿景。
  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讲,齐鲁文化表现为以“仁”、“礼”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崇尚气节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政治意识、重道轻器、重视群体关系的和谐等特征。
  由此可见,齐鲁文化与黄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齐鲁文化的形成与黄河在山东大地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黄河文化与齐鲁文化都在山东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有着扎实而稳固的文化背景,她们交织融合在一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山东人的性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齐鲁儿女的成长,对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滚滚东去的河水,我们不由得为自己是一名黄河水利工作者而自豪,不由得为自己是一名齐鲁儿女而自豪。目前,九千多万齐鲁儿女正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而努力。山东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同属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黄河文化与齐鲁文化是其中的核心与基础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黄河文化与齐鲁文化的促进作用,加快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