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呼和浩特广播事业新局面】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

  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1959年。五十年广播历程,五十年岁月留声,目前,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已拥用新闻综合广播、交通广播、城市生活广播、文艺广播四个频率。同时,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播出民族之声呼和浩特广播,与托克托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播出云中之声广播,并积极筹备组建了呼和浩特广播网,实现了在线直播。
  新闻综合广播坚持“新闻立台、服务首府,以新闻的方式报道生活”为宗旨,打造了《呼和浩特新闻》、《青城聚焦》、《连心桥》、《财经新干线》等具权威性、贴近性的名牌栏目,特别是《连心桥》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民生宣传栏目,并多次获自治区、呼市民生宣传栏目优秀奖。
  交通广播以“立足交通、服务呼和浩特交通人民”为理念,打造了《音乐早点到》、《一路好心情》、《万家灯火》、《大嘴吃四方》等一批深受广大听众喜爱的品牌栏目,已成为呼市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专业频率。
  城市生活广播以“走出直播间,开门办广播”为宗旨,以服务首府百姓为重点,以民生关注为核心,形成了一批如《市长热线》、《和谐社区》、《印象青城》、《玫瑰午夜》等有影响力的栏目,也是首府地区首家24小时播出的频率,是最具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的民生频率。
  文艺广播广播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紧跟时代脉搏”,突出娱乐、服务、欣赏三重功能,在加强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的同时,注重群众参与和艺术欣赏,以满足不同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实现广播对象化,类型化。
  民族之声呼和浩特广播新闻类节目信息量大,贴近民生,观点鲜明,内容丰富。为普及地区蒙古族语言、弘扬蒙古族文化艺术、解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增强呼和浩特对外宣传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云中之声广播根据地区特点开办了《云中服务台》、《午间随身听》、《云中致富路》等节目,定频定时直播,解读政策,传播科技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和人事部颁发的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集体奖。
  呼和浩特广播网的建成将实现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交通广播、城市生活广播、文艺广播以及民族之声呼和浩特广播等频率的在线直播和在线点播。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源、资讯等整合,实现广播节目的多媒体化,提高节目的互动性和信息量,达到无限覆盖,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提升呼和浩特对外形象。
  一.坚持解放思想,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2008年,我们在局台分离改革的基础上,制订了《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机构设置、干部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从机构设置上,我们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和媒体日益多变的新形势,重新科学合理地设置了机构。从干部任用上,环节干部竞聘上岗,职工实行双向选择,能上能下,建立了岗位管理责任制。在绩效考核方面,实现了在编职工与聘用人员同工同酬。同时,进一步实现了岗位管理责任制,财务计审汇报制、广告经营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通过改革,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基本运行更加高效,广大职工积极性极大调动,改革成果明显显现。
  一是节目质量进一步提升。10多档节目进入呼市地区50强栏目,特别是交通广播频率位居呼市地区各频率之首。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实现了频率播出数字化,购置了数字移动直播车,采编播实现了数字化,固定资产投入比过去50年之总和还多。三是活力进一步增强。广告收入以每年60%的速度提升。四是广大职工收入大幅提高,所有聘用人员参加五项保险,实现了同工同酬。五是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坚持新闻立台,努力提升新闻宣传效果。
  一是增强广播新闻的本土化、民生化,广播新闻立足本地,面向世界。从频率职能来看,我们承担着市委、市政府舆论阵地的政治宣传职能,政府要施政为民,必然要本地新闻频率提供重要的沟通平台,广播新闻的本地化会随着对本地政策的解读、本地民意的客观、充分表达而继续得到增强。从新闻选材上看,随着广播新闻本地化特点越来越明显,广播新闻对本地社区民生类新闻的关注度和报道力度还将继续增强。从听众需求来看,听众参与度的增强必然为广播打上本地化的烙印,广播新闻体现的民生民意来自本地、面向本地、影响本地。
  二是增强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和伴随性。“快”是广播节目的优势,也是广播新闻的关键因素。广播在保持“快”的同时,还需要将“伴随性”强的特点彰显出来,注重新闻报道的频次,做到时时有新闻,随时随处能听到较新的资讯信息,就是要使广播新闻展现的方式更加简洁、快速,以传递最新的新闻资讯为核心,强化第一时间。《呼和浩特新闻》每晚对全区新闻做一报道,次日早晨重播并相应增加新发生的新闻。《青城聚焦》则是对人们普通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今后我们将逐步推出整点新闻,随时提供气象、要闻、综合新闻、体育、财经、生活资讯等不同题材的新闻,为听众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做到各取所需,提高听众忠诚度。
  三是增强广播新闻的跨媒体合作。多媒体融合时代的来临,促成了各媒体之间彼此合作更加紧密、取长补短,共同服务于社会民众。从纵向来看,充分利用中央台、自治区台的传播优势,可扩大本地新闻的对外宣传和影响范围。我们既是中国广播联盟的成员单位,同时也是内蒙古广播联盟和内蒙古广播协作网的成员单位,通过联盟联合,实现新闻宣传的最大化。从横向看,在利用传统报纸、电视方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新闻素材和热点话题以广播的形态另作文章。特别是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媒介融合,可以进一步扩大新闻影响范围。
  三.坚持品牌创新,着力提高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广播的品牌是受众对优秀节目质量、良好频率形象、高雅文化品质、科学资源管理等形成的总体评价和认知。其中节目质量是广播品牌的基础,频率形象是广播品牌在市场和受众中表现的个性特征,文化品质则是广播品牌的内涵。
  广播作为媒体,其品牌价值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传播影响力、权威性、可信度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听众的心理和需求,作出准确的市场分析和品牌定位,在分析地区市场受众与媒体竞争格局的基础上,在节目形态、节目设置、节目框架、节目编排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而深深锁住目标受众,核心是寻找频率在市场中的最佳位置,明确频率的热点、亮点和实点。
  创新节目、亮化包装、优化设置、实行个性化差异传播,彰显广播亲切生动、活力明快的个性特征及风格,强化实用和实效。对频率理念、听觉识别、播出格式等进行整体设置和系统安排。与听众产生心理默契和认同,精心培养频率的知名度、满足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形成核心竞争力,完成频率的品牌塑造。
  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品牌形象是媒体凸显收听效果和广告增长的驱动因素。对各频率公益活动要进行系统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
  一是以社会活动提升广播影响力。近年来,随着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体已不再满足于信息传播的角色,而是通过开展各类社会活动塑造品牌,提升影响力。诸如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法律进社区活动等与节目相呼应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节目的知名度,提高了广播的影响力。积极开展新闻主题策划。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型主题活动――《天堂草原和谐家园》、汶川地震《携手共建新家园》爱心救助活动,《从青城到红城》纪念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型异地采访活动,《关注世界草原草地大会,关注生态文明》直播活动,《呼和浩特落实民生63条意见》大型直播活动等,通过这些大型新闻策划活动,极大提高了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的影响力,以及在广大听众中的美誉度。
  二是以公益行动营造社会公信力。广播需要自我推销,扩大广播在受众心目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尤其是要以此吸引、争夺潜在的受众群。近年来,我们“爱在呼和浩特”系列活动――爱心义务植树(每年一度)、爱心送考、儿童福利院救助活动、留守儿童学校捐赠活动、贫困山区小学救助活动、爱心书屋捐赠活动、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律师团义务法律援助活动等等,这些公益活动既体现了有责任感媒体的社会公益形象,同时也赢得了广大市民和领导的好评。
  三是以产业发展提升品牌竞争力。呼和浩特广播产业发展尚属探索阶段。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爱心车队联合会的成立,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飞越城市》阳光之旅的成立,都为我们加强品牌竞争、探索广播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以人为本,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队伍建设和人才素质的提高是强台之基,必须常抓不懈,只有切实加强职工队伍的教育、培训、激励和管理,方能激发广大职工的智慧和潜能,全面提升素质。
  一是多层次培养。对核心业务骨干和管理者重点拓展其业务知识结构,塑造复合型人才;对有一定从业经历的专业人才,强化其专业能力培训;对刚参加工作的新职工,通过传帮带的机制使其尽快成长。
  二是多通道发展。在同一岗位层级上进行横向岗位交流和岗位转换,逐步成长为素质精良、基础扎实、专业过硬、能力突出的多专多能型人才。
  三是多步骤开发,针对职工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科学设置培养和开发重点,为处于不同年龄段的职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
  四是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逐步建立以岗位职责规范为核心的干部考核制度,健全以功绩制为核心的干部管理制度,完善以辞职制为核心的干部问责制度,注重加大负面激励的力度,促使干部认真履职、秉公用权。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向管理监督、考核评价、教育培训、激励保障拓展,逐步形成衔接有序、相互配套的制度机制,要注重拓宽工作视野,学习掌握和顺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把民主竞争、权责一致、人岗相适、管人与管事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激励与教育相结合等价值取向引入竞争机制,并将其渗透到改革的具体环节和制度构建之中,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的现代化职工队伍,进一步增强电台的竞争力,以适应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