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_自媒体时代背景

  【摘要】新闻媒体一方面通过传播平台将政府的政策意图和执政方针传达给公民,同时在新闻事件中树立政府形象,另一方面媒体又是传达民意的声筒。本文分析了当下的全媒体时代环境,并对在此背景下的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作出了思考。
  【关键词】新闻执政 全媒体时代 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其功能和意义就不止于其本身的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还兼负?望者、监督者甚至引路人的职责,媒体的社会功能逐渐被凸显。这也决定了其与政府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新闻执政”的提法源于美国白宫的新闻发言人。具体而言,就是“执政者运用媒体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力和执政的合法性,向社会公众个传播执政者的决策意图、施政方针,以实现执政者的执政主张和路线方针。”①美国的新闻媒体享有自主的经济主权,它不隶属于公共权力机构,被称作除立法、行政、司法外的“第四种权力”。然而,媒体虽没有官方身份,实际上却充当着各种党派和组织的代言人,这一点在美国大选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政党集团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利益诉求,进而将媒体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同化成自己的影响力,从而使得媒体为其塑造一个拟态形象,当然,这个形象是以对其有利为旨的。
  美国政府新闻执政的策略包括:用表态制造新闻――在商业化媒体和全球化媒体的环境下,各级政府官员重视在事件发生后及时表态,第一时间发出政府声音,把民众迅速凝聚到政府的周围。用行动制造新闻――美国领导人经常在全国各地视察讲话,他们把每天的活动日程提前告诉记者,让记者把领导人的行动和讲话及时变成新闻,告知公众,力图使公众总是跟着国家领导人的行动、发言和思想行动。用政策制造新闻――即围绕“新闻性”制定政策。所谓“新闻性”,即修改或制订一项政策,一定要有新的内容并且会获得人民群众的欢迎。如果一项政策没有新的内容,就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在我国,丁柏铨教授曾就新闻执政问题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新闻传媒是执政党享有的特殊的执政资源。执政资源,“它当是执政党所拥有且可支配的物力、财力、人力、权力等有形资源以及思想理论、威望影响等无形资源,是上述各种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②而新闻传媒,属于政府执政的物质――精神资源。新闻传媒自身是拥有一定财富的社会物质机构,是盈利的市场主体和企业法人,故而自然是物质资源。但同时,新闻传媒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单位,是影响甚至塑造人们思想行为观念的机构,它作用于人们的意识领域,正如J?W?凯里在《莫尼斯和麦克卢汉》一文中所说:“传播媒介是巨大的‘社会隐喻’,他不仅传递信息,而且还告诉我们世界的存在方式;他不仅刺激并预约我们的感官,而且通过改变我们对各种感官的使用比例,实际上改变着我们的性格。”③可见新闻传媒也是政府执政的精神资源。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和交锋,而是在不断地矛盾和交锋中寻求进一步的共融。因为大众传媒就天然具备这种“政治交流结构”和“利益表达机制”的公共领域功能,天然地具有这种充当社会利益博弈的公共平台的功能。拉斯维尔指出的大众媒介的三大社会功能――监测环境、关系协调和文化传承,“如果这些功能能够规范地发挥作用,会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冲突,调解社会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④
  媒体一方面通过传播平台将政府的政策意图和执政方针传达给公民,同时在新闻事件中树立政府形象,另一方面媒体是传达民意的声筒。“对于民主而言,其运行的逻辑恰恰是建立在媒体与公共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假如媒体无法影响公众,或者公众无法接近媒体,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就存在很多障碍,民主制度事实上将难以运转。”⑤
  全媒体时代和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新环境给我国政府的新闻执政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传统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不断被新兴媒体所冲击,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上的优势也今非昔比。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媒体的受关注率决定了它的影响力,如果主流媒体不能在和市场化媒体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话,政府的议程设置将陷入艰难困境。其次,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出现,给新闻执政带来新的视角。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其优势在于无孔不入,网络覆盖全球,海量信息且第一时间放送,“手机时代”人人寸步不离移动电话,手机带给现代人的已经不仅仅是通讯的便捷,甚至是一种安全感和心理依赖,而电梯和交通工具上的移动媒体则把人们的注意力在特定时空下强势投放在一点上。政府如何加强同新兴媒体的联系与合作,这是关系其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新兴媒体作为市场主体,背后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集团透过它潜移默化的实现自己的诉求。李希光教授就明确提出新兴媒体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如果一个媒体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它其实就已经演变成了某种形式的政治权力。”⑥
  政府要有效发布政务信息和民众良性互动,就必须制定合理高效的媒体政策,从被动的事后惩罚到主动引导。我国现有的新闻执政的策略包括设立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等等,但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备的一套制度,政府相关部门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在信息社会媒体对公众的强大影响力。
  网络的深入,使得信息变的信手可得。受众在媒体前不再被动,人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这种表态是显性的,是具有示范作用和影响力的。但是,网络上平民话语权的放开,同时也带来了话语暴力。网民脆弱的神经极易被煽动,事实真相被曲解导致集体情绪的爆发。网络舆论监督是对官员的考验,公众自发地利用网络对官员进行监督,甚至兴起了独立调查人和民间舆论监督网站。“在网络的推动下,舆情的力量是惊人的,原本处于强势地位的官员纷纷转变为舆论上的弱势。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是官员新闻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能否正确对待网络舆论,不只是技巧和智慧问题,只有刚正不阿,才能在网络监督面前无所畏惧。”⑦换个角度来说,流言止于公开。沉默和被动是联动的,政府的失语只会让民众陷在各种低清晰度准确度却高煽动性的信息中,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政府执政。
  面对媒体和受众的双重考验,政府需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而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这一表述的具体体现。
  根据我国学者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的解释,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是以政府为传播主体,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为传播客体,通过发布、传播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
  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不仅表明了政府对待媒体的重视和合作,更体现了政府对于社会公众知情权、表达权等民主权利的尊重。权威信息的缺失是流言和小道消息诞生的根源,政府新闻发布向公众提供了明晰度较高的信息,从而使得政府处于新闻的“第一定义者”的优势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对舆论施行引导。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认为,政府应对新闻媒体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媒体控制(Media Control)”,后来叫“媒体管理(Media Management)”,现在叫“媒体合作(Media Cooperation)”。王国庆认为,“控制和管理都是居高临下的,而合作是把新闻媒体当作‘客户’,是主动向他们提供服务的。”⑧媒体合作,一方面可以发布政府想要受众知道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能控制对政府不利的负面信息的流传。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走向公开、诚信,拉近和民众距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①周蓓,《新闻执政――公共权力对媒体的驾驭能力》,《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4月
  ②丁柏铨:《新闻探索集――丁柏铨学术论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97
  ③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293
  ④陈力丹,《传媒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华传媒网,www.省略 ,2005年5月12日
  ⑤谢岳:《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77
  ⑥李希光:《新闻执政:现代政府的媒体战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月
  ⑦范以锦、邬倩,《网络考验官员‘新闻执政能力’》,《同舟共济》,月刊,2009(9)
  ⑧王国庆,《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对外大传播》,2005年10月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9级传播学系硕士)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