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测试篇一: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要点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要点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建国纲领。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1859年冬,干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1864
辛亥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从6月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的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北伐战争:1926年7月开始,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孙传芳、吴佩孚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1935年1月长征途中,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内容:会议全力纠正了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毛泽东指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和独立统一的中国即将诞生;②国际:它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也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法制建设: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宪法,这部宪法对建国以来三十多年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九二共识: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打开外交新局面: 10月,联合国第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在上海签订了。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中日建交的影响:符合三个国家的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1991年开始,中国外交部长每年都作为特邀贵宾出席东盟会议;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985的出发点。 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为鼓励公民参政,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在十二块铜表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罗马法的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②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③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于18世纪前期开始形成。根据这一制度,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数职,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总统共和制:
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法国的总统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两院议会。
德意志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持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但是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848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71年3月28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年3月,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月日,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次日凌晨,革命工人和士兵完全占领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起义取得胜利。期间,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政权转归苏维埃。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954
高中历史测试篇二: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纲要
必修Ⅰ 政治专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 ②皇权至上 ③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中央:中外朝,布衣为相 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
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
地方:道、州、县
北宋:中央: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作知州
元朝:中央:中书省 地方:行省制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制度:1.汉朝实行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监察制度:1、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宋朝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长官3、明朝设特务机构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
2、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小国寡民
2、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1)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范围的直接民主
二、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公民法仅仅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万民法:罗马帝国内部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国际法)
2、罗马法的意义
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的一定的胜利,限制了贵族随意解析习惯法,有利于社会稳定。
对罗马法的评价
1、积极作用
对罗马帝国:维系和稳固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对世界:(1)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2)是反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奴隶贵族的利益
第三单元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第一任首相:沃波尔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9年结束。
3、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的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5、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同进退。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美国成立初期是邦联制国家,各州的权力大于中央
2、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的目的:(1)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2)保证共和,防止独裁。
3、《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立法权--国会(参议院+众议院);行政权--总统(元首、军、政首脑)4年一届;司法权-联邦法院
理论来源: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分权与制衡,民主制原则
意义:开创了民主共和制政体,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总统是由选民选举产生
美国共和政体的最大特色:两党轮流执政(民主党和共党),两党的本质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封建势力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政体:总统制共和制 立法权:参议院和众议院
行政权:总统和内阁 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内容:①、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内阁首脑: 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②、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 (议会对皇帝负责) 局限性:带有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色彩,德国代议制具有不彻底性。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理论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方面的深刻变化
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巴黎公社的成立(1871.3.18-5.28 )
性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上升时期
3、(1)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并存的局面,实权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俄国十月革命
1917.11.7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影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
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三元里人民抗英: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联军发动,火烧圆明园 结果:签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最大特点:允许日本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结果:清政府与侵略者签定了《辛丑条约》。
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二、 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2、过程
兴起的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颁布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由盛转衰:天京变乱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
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
5、《资政新篇》(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
进步意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三、 辛亥革命
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办机关报《民报》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 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
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接着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⑤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3)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据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2)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政治: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 嘉兴
主要内容:①党的名称 ②党的奋斗目标 ③中心任务 ④领导机构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
条件:对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分析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①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
②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影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
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北伐战争(1926-1927年)
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7年):
失败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局部失败)。
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彻底失败)。
失败原因:主观: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根本原因)。
客观: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强大。
2、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
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8。1)
(2)秋收起义(1927。9)毛泽东领导
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土地革命
影响: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提高,巩固红色政权
4、红军长征主要史实(1934—1936)
(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
(2)过程: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
(3)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5)遵义会议(1935年1月):内容:①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
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战防御阶段(1937.7—1938.10)
(2)抗战相持阶段(1938.10—1944。初)
(3)战略反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8.15
6、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1)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
(2)解放战争
内战爆发的标志:进攻中原解放区
反攻开始的标志: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8年秋开始——1949年春结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南京的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的覆灭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展开(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
指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并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六、日军侵华和中国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1年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四大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凇沪会战、武汉会战) 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中共八路军)---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
抗战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国提供理论基础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北平)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性质)新中国诞生: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意义:(1)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2)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
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3)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2、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
高中历史测试篇三:高中历史周测试题
江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周测训练试题(五)
2014.10.6
1.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影响深远 B.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意识淡漠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2.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 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结合所学知 识,对材料中四位皇帝描写正确的是
A.秦皇初创中央集权,地方行州郡县 B.汉武设中外朝制度,以儒术行大一统
C.宋太祖以三权分立原则分割军政财权 D.清圣祖以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
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
(注:分封制)、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 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4.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 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 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应”模式 ②“侵略——革命” 模式 ③“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6.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阔”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 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8.《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 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 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9.古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
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说明古罗马法
A.注重法律裁判的程序原则B.将是否诚信作为判断案情的唯一依据
C.注重诚信而不讲究法律原则 D.把诚信作为古罗马法的原则之一
10.“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到来的一大标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内阁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
B.《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国走上军国主义发展道路,它虽然保存了很多封建残余,但是它的颁布仍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C.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当代法律制度中的许多原则和做法,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
D.法国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
11.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政治家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 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 隶制”。对上述两种评价的解读正确的是
A.“特定的历史时期”:美国两党制形成时期B.“最美妙的杰作”:邦联制赋予政府权力
C.“最先承认了人权”:世界上最早实行代议制 D.“有色人种奴隶制”:体现了该宪法的局限性
12.下列表格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造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民主、平等
C.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D.人民当家做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4.对“情”和“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汤显祖说“世民为情,情生 诗歌”;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独抒性灵,不 拘格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 ②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
③再现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思想活跃局面 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并传入中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D.②③④
15.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前,尤 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 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此期间人类精神觉醒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④“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
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
A.水路交通比陆路交通更便捷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17.古希腊哲学有一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 洗?”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衣,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 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 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A.柏拉图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8.从下列图片可以看出,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探索自然
B.人文主义
C.探索社会
D.个人主义
19.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 缈的梦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 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影响到文学作品
20.《十三行(1720—1856)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 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 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广州成为 这一时期中西贸易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美国宪法作出正确的评价,并非是件易事。??但总的看来,宪法的民主因素远远多于保守因素,如果再看是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仍然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如果再看到它对美国社会政治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作用的话,它无疑是那个时代中屈指可数的最进步的历史文件之一。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二 “光荣革命”是英国民众为反对英王詹姆斯二世的专横,于1688年发动的一次政变。??这是一次非暴力的成功变革,故被称为“光荣革命”。被英国哲学家罗素称为“一切革命中最温和最成功的革命”。
材料三 ??但是,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了几百年地盘进攻。改变了几百年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有两个议员的26个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迫使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让出部分权力。
——摘编自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美国宪法有哪些“民主因素”。“保守因素”又指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的“温和”与“成功”分别指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挑战”和“进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 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
材料二 破坏与建设
有人说如果没有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
材料三 侵略与学习
甲午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算是比较平等的。但是甲午以后这种局面就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够轻易忘掉不过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10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0分)
(3)根据材料三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结合20世纪上半期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日本也输了?有人说“甲
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从现代化角度谈谈你的理解。(10分)
江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周测训练试题(五)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识别,理解的能力,难度较低。中国人的姓是由血缘决定的;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姓氏是中国人血统渊源的标志,中国漫长的封建宗法制传统,决定了中国人对自己的血统特别看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案选B;A C 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故A项错误;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度,在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B项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指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分析材料封建转帝制是指秦朝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取代了此前的制度。神权政治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识别概括的能力,有一定难度。根据材料信息“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可以理解为“拆除沿路的炮台”;“指着脑袋”可以理解为“派兵保护”, 以及“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符合《辛丑条约》这一条约的特征,所以,正确答案选D;A B C三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中国近代化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①反映了鸦片战争促进新思潮萌发,②反映鸦片战争后的太平天国运动,③反映明中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
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迁移能力,有一定难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几个时间段的把握,按其口号的先后顺序,分别是 五四运动时期,北伐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 A C D三项按时间先后排序错误,均排除,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的信息,可知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的责任和献身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8、【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的信息可以看出,罗马的行政官并不是机械的照搬法律条文,而是根据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司法审判,这体现了罗马法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故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
9、【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的信息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