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必为名士妻:娶妻求淑女什么意思

  汤国梨小档案      汤国梨。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夫人,我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诗词家、书法家。曾参加浙江保路运动。1934年随章太炎先生来苏州办“章氏国学讲习会”。担任讲习会预备班总教长。1936年章太炎先生逝世。她去上海办“太炎文学院”。并担任院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民革苏州市筹委会副主委。民革苏州市委副主委、主委。九十高龄后所作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在中国近代史上,章太炎先生是革命先驱,也是国学大师。凡是大师皆有点“疯”,章太炎也不例外。婚姻大事本是严肃之事,在大师这里,则可疯话连篇为:“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他甚至还在北京上海各报刊公开登载了“征婚广告”,并对女方提出如下三条要求: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民国初年,此举在当时轰动全国。
  自古佳人配英雄,于是,国学大师章太炎与比自己小十六岁的民国才女汤国梨之间的姻缘就成了民国时期的一段佳话。
  
  迟迟没有意中人
  
  江南一带的小镇,常常被数个湖泊托举着,乌镇就是一例,因此它被人们形容为“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这片独立的荷叶,翰林第有两个,读书处有三个,自古就是文脉兴盛之地。
  1883年,汤国梨就出生于这里,平民之家。从两岁开始,她就跟随父亲辗转于异地他乡。因为生来端庄秀气又聪明伶俐,汤国梨从小就深得双亲喜爱。七岁那年,父母特意请了私塾先生在家教她习文认字,有书读有父母宠,那是她童年记忆里最为闲适的一段好时光。只是好景不长,九岁那年,父亲的突然亡故,改写了这一切,书是断然没法读了,形单影只的母亲只好带了他们三姐弟回到故乡乌镇,投奔舅父。彼时,作为家中长女的汤国梨已粗通人事,白天帮衬母亲以针绣钱贴补家用,夜晚则就着月光刻苦自学文化,常常是守着一本《康熙字典》,一部《诗韵》,一部《白香词谱》,学做诗填词到天际泛白浑然不知。小小年纪,已显露出她求学上进、意志坚韧的品质。
  受维新思想影响,汤国梨一直认为“国家、社会、家庭方面,女子俱有与男子同等参与之必要”,鸟的路在天上,她无时无刻不渴望走出乌镇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这样思来想去,有一天,她终于按捺不住把求学的愿望向舅父和盘托出。千里马从来不乏伯乐,汤国梨是千里马,舅父就是她的伯乐。目光远大的舅父认定聪明好学的外甥女是可造之材,所以汤国梨求学之事他欣然应允。不久,二十三岁的汤国梨入上海务本女学求学。
  务本女学创办于1902年,是我国近代较早创办的女子学校之一,培养了不少妇女社会活动家,与汤国梨前后期的同学有吴若安、张謇的女儿张敬庄、张通典的女儿张默君,以及舒惠珍、谈社英、边境宏、范天德、沈仪宾、余庆裳、崔正华等。汤国梨在学校里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一面和有抱负的同学纵论天下大事。她和张通典的女儿张默君走得尤其近,无话不谈。
  因为天生丽质,在务本女校汤国梨被称为“皇后”。她的“皇后”称号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她的绝色姣美、丽质天生的外貌,在学校时是数百女生中的佼佼者:二是她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无论吟诗作文、歌舞书画,皆为师生瞩目与称道,常以“影观”笔名在报刊上发表诗词文章。正因此,她眼光甚高,不肯“低就”,迟迟没有意中人。当时她曾写了《酒兴》一诗,借以抒怀。诗云:
  兴酣落笔书无法,酒后狂歌不择腔。
  一任旁人窥冷眼,自扶残醉倚暗窗。
  其实,汤国梨不是不想爱,只是于千万人之中,尚未遇到自己心仪的那一个。
  求学期间,汤国梨十分关心国事,参加了反抗清廷出卖苏杭甬铁路修筑权的运动,成为“妇女保路会”负责人之一,经常在愚园、锡金公所讲演,宣传保路拒款,支持者甚众。
  1907年夏,汤国梨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务本女学师范毕业。毕业后她抱了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愿望,回到故乡,应聘于私立吴兴女校任教师,后任舍监。最后任校长,致力于教育事业,前后共四年。淑女必为名士妻
  汤国梨三十岁时,意中人――大名鼎鼎的章太炎先生不期而至。
  那是爱神青睐的五月天,汤国梨的同窗好友张默君忽然塞给汤国梨一封信。写信人为大学者章太炎,纸短意简,但汹涌爱意真真切切,直看得情窦晚开的汤国梨脸上绯红。其实,张默君是受父亲张通典所托来给汤章做媒的,当时张通典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长。
  之前,汤国梨因为听过章太炎先生关于成立光复会、反对清王朝的革命演说,对他已有仰慕之情。但汤国梨在高兴自己终有所爱的同时又有所犹疑:“关于择配章太炎,对一个女青年来说,有几点是不合要求的。一是其貌不扬,二是年龄太大,三是很穷。可是他为了革命,在清王朝统治时即剪辫示绝,以后为革命坐牢,办《民报》宣传革命,其精神骨气与渊博学问却非庸庸碌碌者所可企及。我想婚后可以在学问上随时向他讨教。便同意了婚事。”
  按旧俗,章太炎要送汤国梨金饰为信物,一般应为四件。在友人的资助下,章太炎购得金戒、金镯、金锁,尚缺其一,后来他想到黎元洪当初曾赠送开国纪念金章一枚,于是凑成四数。可见,为了倾心的女子,国学大师也有凡俗的一面。
  1913年6月15日,汤国梨与章太炎先生在上海哈同花园举行婚礼,一时贺客盈门,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革命党人和男女来宾两千余人都来参加了婚礼,蔡元培先生亲自当证婚人。
  喜酒几巡过后,来宾忍不住要给新郎新娘出点“节目”。其中一位女宾提议:一、请新郎即席做诗一首,三十分钟为限,超时罚酒十杯:新郎吟成后新娘须立即唱和,若未能步韵,录写旧作一首亦可:二、在白纸上写下八个二寸见方的大字,请新郎新娘站在四五米外认读;三、请新郎新娘各述笑话一则,来客听过后,如有三人以上不笑者,罚酒一杯,五人以上不笑则罚唱歌一曲。顿时,喧闹的宴厅安静下来,大家盼着节目开始。
  少顷,但见章太炎抬头吟道:
  吾生虽?米,亦知天地宽。
  振衣陟高冈,招君云之端。
  才子吟毕,席间无不拍手叫好。新娘汤国梨毫不逊色,当即吟了一首她的诗作《隐居诗》:
  生来澹泊习篷门。书剑携将隐小?。
  留有形骸随遇适,更无怀抱人间喧。
  消磨壮志余肝胆,谢绝尘缘慰梦魂。
  回首旧游烦恼地,可怜几辈尚生存。
  其处世情怀与其夫系出一辙,举座一致赞叹佳偶天成。
  但进行到另两个节目的时候。章太炎因为高度近视,则显得力不从心了。好在朋友们挺身而出,帮其喝酒唱歌。觥筹交错,十分热闹。尚属中华民国初年最早的“新式婚礼婚宴”。
  这一年,章太炎四十六岁,大汤国梨十六岁。老夫配少妻。才子配佳人,成就一段佳话。
  
  章太炎前世修来的福   
  章、汤新婚仅一月余,“二次革命”爆发。以革命为重的章太炎先生即北上讨袁,自此遭袁世凯软禁达三年之久。这对新婚的汤国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忙遣家人去丈夫故乡余杭向族中人商议营救办法,不料所获结果是“族中已决定将他开除出族”。人情淡漠,这使她更增添了忧愤。
  这时袁世凯千方百计诱迫汤国梨进京。她回忆说:“袁氏为谋久羁先生,乃诱胁其接眷入京。于是常有自称为章先生门人或至友者来,或问余通讯情况,或愿代递秘密文件,意似殷勤。但余与先生结婚仅逾月而别,初未识其所谓至友与门人,亦无秘密文件之待寄,故唯唯而已。后有《大共和报》、《神州日报》程某、蔡某迭造我门,告日‘章先生已得当局谅解,且将舁以要职,车马洋房均已布置就绪,先生亦乐于接受,惟当局必须家属到京,方克成事,故望夫人早日成行耳。’言颇不伦,益增疑惧。盖促余北上者,欲以此息先生南归之念,以掩其幽禁之名耳。且亦有闻,袁氏以余尝参加革命运动。与陈英士其美有同乡之谊。促余北上,亦袁氏老谋深算,芟草务尽之计也。是故对移家北京事,余与先生有不同顾虑。家书中时而迫切相召,时而戒不宜行,正所以见先生处境之艰危。心绪之紊乱也。余则深知委曲之不能求全也。北行既无益,抑且徒增先生之累。故屡请其勿以家属为念:而对彼甘言利诱,亦唯置之不理而已矣。”一个女人有美貌不足以为奇,充满理性和智慧才魅力无比。汤国梨就是这样的女人,或许章太炎看中的也是这一点吧。大难面前看她,我们感受到的是她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之革命气节。
  被囚三年啊,一千多个日子,丈夫不在身边,要怎样看着时光一点点老去,幸好汤国梨擅诗词,孤单无助时可以以此解忧。
  当然汤国梨作为女人也有脆弱的时候,但是她不允许自己在坏心情里沉沦。三年里,章太炎先生四易囚所,两度绝食,二次越狱。为营救丈夫,汤国梨一边在书信来往中安慰与鼓励丈夫,一边只身在上海四处奔忙。
  1916年,倒行逆施的袁世凯倒台,6月底获释南归的章太炎先生与汤国梨团聚了。是爱让他们重逢了,这爱的力量来自三年中汤国梨给章太炎的书信,字字关情。汤国梨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之际,郑重地把他们交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题名为《章太炎先生家书》。
  1917年4月,汤国梨和章太炎先生的爱情结晶――长子章导出生了。由妻子到母亲的生活角色转变,让汤国梨多少有些无所适从,此时她最需要丈夫的手有力相握。但是章太炎却天天“集议孙公邸中”商议护法大计,最后竟不辞而别,随孙中山先生登舰南下,赴广州宣布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先生任护法军大元帅,章太炎先生任护法军秘书长。直到这些消息在报上披露时,汤国梨方知丈夫出走了,她感慨地说了句:“他真是有国无家!”但仅此一句,大丈夫志在四方,她选择一个人默默地挑起家庭的重担,抚养出生尚未满三月的孩子。章太炎这次出走又长达一年零三月之久,行程一万四千余里,忠实执行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在这些分离的日子中,苦的是汤国梨,家中要照顾,又无时无刻不担心着丈夫章太炎的安危,这种苦意志薄弱的女人是吃不消的,非内心坚强如汤国梨者不可。所以,娶妻如汤国梨一样贤良淑德,实在是章太炎先生前世修来的福。
  
  春蚕不肯无情死
  
  也许章太炎先生真的是个不一般的有情之人,就像他自己说的“情丝未断”,虽然他一声不吭地走了,但他终究还是会回来的。东北沦亡后,他对政治渐渐感到失望,于是带着夫人汤国梨在苏州定居下来,在这个人间天堂,他创办了“章氏国学讲习会”,汤国梨担任了讲习会教务长,这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联袂,因朝夕相对,感情与日俱增。
  之后二十多年里,他们夫唱妇随,心心相印,风雨同舟。1939年6月,正当民族危机日趋恶化之际,章太炎先生开始赞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正欲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时刻,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但因其一生献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成了永留青史的人。成功男人身后必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女人,所以章太炎的殊荣,有汤国梨的功劳。如果说章太炎是舟,那么,汤国梨则是他的一生之水。
  章太炎病逝后,五十四岁的汤国梨毅然挑起了家庭和章太炎遗业的两副重担。
  半年后汤国梨至上海创办太炎文学院,自任院长,继续为研究国学培养人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为拒绝向汪伪政权注册,主动停办学院,不顾敌伪威胁利诱,保持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不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名位,亦拒绝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苏南和苏州市首届人民代表,历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苏州市妇联执行委员、民革苏州市副主委、苏州市政协委员。“文革”中。汤国梨得周恩来总理保护,免受迫害。
  1980年7月27日,汤国梨因中暑,引起肌体功能紊乱,致发肺炎,导致心力衰竭。1980年7月27日清晨5时,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经历了中国近代最动荡壮丽的九十八个春秋后,她静静地长眠了。正如她早岁之作《春蚕》所说:
  春蚕不肯无情死,吐尽丝还化蝶来。
  历尽红尘终不悟,此身只合化成灰。
  
  责任编辑: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