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食品标签“新衣”】 2016新食品标签标准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颁布后,很多食品换了新包装。那么,如何读懂食物标识的“新衣裳”呢?   关键词一:保质期   选购食品时,尽量选择保质期内、离出产日期较近的食品。买散装熟食、糖果、饼干等,也应向销售人员询问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保证新鲜。
  新规定:4类食物可免标注保质期,分别是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和固态食糖类。
  贴心提示:“免标注保质期”不等于“永不过期”,如果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也很容易变质。
  关键词二:食品添加剂
  选购食品,还需注意添加剂种类。果脯蜜饯常因着色剂违规或甜味剂超标被曝光;豆制品、酱腌菜也时常被查出防腐剂过量。有些生产商在标注添加剂时含糊不清,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新规定: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注明具体名称。
  贴心提示:一般来说,只要添加剂使用量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应该对人体无害,可放心选购。
  关键词三:营养成分
  有些食品包装用大号字标明“营养核桃粉”、“强化营养奶”,再仔细看标签,具体强化了什么,营养素又是哪些,根本不见踪影。
  新规定:“营养”“强化”类食品应明确标注营养素和热量,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定量标准。
  贴心提示:除了看清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还要确定营养素是否为自身需要。如强化碘盐,患有甲状腺疾病或对碘较敏感的人不宜食用。
  关键词四:食品的治疗功效
  把食品宣传成“包治百病”的药品,食品消费的主要对象变成了患者,不仅违背科学,更是一种欺骗。
  新规定:食品明示或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或者非保健食品明示或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内容,均不能在包装上标注。
  贴心提示:有些商家在推销过程中,搜罗国外对某种营养成分的研究,暗示能治疗疾病,看似科学,实则不符合规定,同样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