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 高瞻远瞩 革新建构

  当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诞辰110周年、逝世20周年之际,《潘菽全集》(十卷)的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不仅是我国理论心理学界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件大事。
  潘菽先生是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是我国理论心理学的主要开创者,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卓越领导者。作为心理学大师,潘菽教授一生学贯中西、造诣精湛、睿智创新、贡献重大。
  《潘菽全集》(以下简称《全集》)是潘菽心理学思想的总汇,是改革传统心理学的理论武器,也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心理学的纲领。综观《全集》具有下述三个显著特点:
  
  重视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指导思想,端正学术研究方向是《全集》的一条基本原则,贯彻始终。
  潘菽语重心长、颇有感触地总结说:“我从事心理学工作已五六十年,要说有什么经验的话,可以归结为一条,那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科学上的一切成就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辩证唯物论哲学的指导下取得的。从事心理学工作尤其如此。”他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指导看成他的心理学的命根子。
  潘菽在20世纪20年代末在《苏维埃联邦心理学》的译文中,就涉及辩证唯物论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他除了在半个多世纪自己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日益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外,还有一系列重要的专论,如《唯物论心理学试拟提纲》(197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关系》(198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向外国心理学的学习》(1983)、《辩证唯物论心理学的方法论》(1985)、《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序言(1985)等。
  《全集》表明,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心理学的科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是关系着我国心理学发展的方向、道路和成败的大问题。潘菽认为,坚持马列主义是我们心理学的命根子。当然,潘菽也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要全面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贴标签。
  
  重视基本理论 提出独到创见
  
  坚持基本理论研究,不断地探新和创新是《全集》的另一大特点。
  潘菽早期较注重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希望通过实验取得可靠的结果,并逐渐积累科学资料,以求消除心理学各学派的分歧,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对各学科分歧实质的深入研究,他认识到,按照自己原来的设想未必就能达到所期望的结果。由此他转而更加注重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心理学的科学性。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特为中央大学心理学系开设了“理论心理学”课程,试图用辩证唯物论观点分析说明心理学中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潘菽发表多篇加强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指导性的专论,如《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初论》(1979)、《论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1980)等。他强调:“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是我国心理学强健发展和加快提高的生命线。”在潘菽看来,基本理论问题是心理科学体系的“梁柱”。研究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心理学的科学性,要走我国自己的道路,建立自己的体系。否则,如果基本理论问题弄不明确甚至陷于混乱,那我们的心理学就很难达到规范科学的水平,真正符合我国四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可以说,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不是可有可无、没有用处,而是非搞不可、大有用处。因此,加强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这是关系着我国心理科学发展全局的根本大计,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在潘菽教授的倡议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了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室,中国心理学会也成立了心理学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还创办了《心理学探新》专刊。他直接带领和指导我国心理学理论队伍逐一研究心理学中一些有很大分歧的根本性的理论问题。他自己更是率先开展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极为深刻而独到的理论见解。其主要观点如下:
  1、心理学学科定位观:心理学是阐明人类最本质特点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最重要的基本科学。
  2、心理学学科性质观:心理学是既具有近于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近于社会科学的性质的一种二重性科学,或称为跨界科学、边科学、中间科学。
  3、心理学范畴观:提出心理活动二分法,即将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两大类,认为情和意是属于同一性质的心理活动。
  4、心理学方法论:全面阐述了辩证唯物论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强调生活、实践的观点是心理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5、心身关系一元论:身是心的体,心是身的用。认为心理活动是人体,尤其是人脑的一种作用或机能,即人脑具有生理和心理双重机能。
  6、心理学意识观:认为意识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客观世界的综合的认识活动或认识作用。它不包括心理活动的全部,而只代表“知”的一方面。
  7、心理活动状态观:心理活动的动态表现是常说的心理过程,而心理活动的静态或较稳定的状态就是个性。他还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代“习与性成”的科学论断,进而提出人的性有生性(生成的性)和习性(习得的性)的新见解。
  8、“新三界说”:他把整个世界分成无生物界、生物界和人界。认为人的实质包括自然和社会两种成分,归根来看,人全部是属于自然、统一于自然的,人的社会性只是相对而言的,那种认为心理学是一种纯粹社会科学的看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这是对人的实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精辟论述。
  9、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精粹观:他概括出符合科学而光辉独特的七个论断,即人贵论、天人论、形神论、性习论、知行论、情二端论和唯物论的认识论,并将其作为我国心理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10、传统心理学的弊端观:它在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母胎中形成、发育起来,先天不足,并患有“意识模糊”、“人兽不分”和“心生混淆”三种严重病症,必须以辩证唯物论为理论基础进行彻底改造,同时对其合乎科学的具体成果加以吸收,洋为中用。
  
  重视开展改革 突出中国特色
  
  坚持心理学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是《全集》的宗旨所在。
  《全集》始终贯穿着改革与创新、批判与建设的精神,反复强调心理学改革的“无比重要性”。潘菽说:“心理学已经到了必须来一场彻底改革的迫切时候了。”而且这种改革“决不是修修补补的改革,而是一种从根本上进行重建性质的改革,可以说是一场严正的革命。”又说:“将要有的未来的心理学必须经过一种脱胎换骨过程从过去传统心理学改造出来,发展出来,推新出来。这就是说它将要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基本改变。”
  为什么对传统心理学必须进行改造呢?他认为,从整体上看,它们“所受到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哲学的严重束缚而一直未能完全摆脱。”具体来说,传统心理学的主要共同点:(1)混入兽为一谈;(2)不明白心理、人脑、人的肉体的本然关系;(3)无法对意识取得科学的理解;(4)只知道心理和生理的联系而不知道它们的实质区别,更不知道心理和客观世界方面更重要的联系;(5)把人看做只处在“刺激-反应”的关系中被动的东西而抹杀了他所特有的巨大主动性;(6)片面强调实验室方法;(7)根本忘记了人的心理和具体生活实践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们改革传统心理学的目的就在于创新,即“在改造中创造,以尽可能增强心理学的科学性以求最有实效地为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潘菽多次明确提出:我国心理学必须走自己的路,建立我国特色的科学心理学体系以便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为国际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如何改革和建构具有我国特色的心理学。潘菽教授提出有四条主要途径:(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指导;(2)要密切结合实际开展研究;(3)要有辨别地继承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宝藏,发扬国光,古为今用;(4)要有批判地吸收外国心理学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博采众长,洋为中用。他的这些正确主张被视为发展我国心理学的纲领,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潘菽全集》是潘老半个多世纪来研究西方心理学和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历史总结,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实行心理学改革的战略性思考,也是高瞻远瞩、勇于创新,力图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的重大尝试。
  因此,《全集》是一部值得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认真一读的好书。潘老对我国心理学特别是理论心理学的建构,必将永远载入我国心理学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