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ppt课件

历史ppt课件篇一: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全集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⑵工商业的发展: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⑶首席执政官梭伦:萨拉米斯岛问题;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2、过程与方法

纲要图示;情景再现;辩论比较史论结合;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⑵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三、课前知识准备

★综述第一单元三课之间关系: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响

★回顾必修一内容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改革公民大会; 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了解荷马时代

爱琴文明:(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 中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青铜器向铁器过渡的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希腊社会情况的是著名的《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发展简史:

(1)爱琴文明时期(公元前20——前12世纪):主要是“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多建立君主制国家;

(2)荷马时代(前12——前9世纪):外族入侵,文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

(3)早期希腊时代(BC.8—BC.6世纪):梭伦改革(BC594年)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约BC508年)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 Athens )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4)希腊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伯里克利执政时期(BC443—429年)

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腊城邦鼎盛时期,随后走向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征服。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人类在处理社会发展问题过程中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了解和认识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大改革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无数次改革,梭伦改革就是这些改革中发生得比较早且是影响深远的一次。梭伦改革发生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与其他地区的早期国家不同,雅典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民主政治。梭伦改革既是雅典城邦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起点。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回顾探讨梭伦之前雅典城邦曾经充满危机的历史。

讲授新课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

历史ppt课件

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合作探究】想想看,与古代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地理环境的不同: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各区域间有着小块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

造成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后的3个世纪,对希腊历史的了解主要根据盲诗人荷马的史诗。当时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又有人称为“黑暗时期”。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了什么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2)结果:雅典平民武装暴动(前632年),政局动荡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但是,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化解雅典的政治危机必须进行真正的社会政治改革。

(三)“工商业的发展”(改革的经济背景)

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2.表现:经济作物发展、手工业和造船业取得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3.影响:

(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一些经营工商业的平民日益富裕;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

各自的主张及主张不同的根本原因原因: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

“山地派”和“海岸派”的共同目标:反对贵族专权,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教师指出,政治现状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所有这一切成为梭伦执政和改革的历史宏观背景。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思考: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四)首席执政官梭伦(改革的主观条件)

1、疯诗人事件:

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当局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当局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真相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思考:疯诗人事件的实质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影响?

实质是梭伦在贵族专制时代宣传爱国思想的手段。

梭伦的诗句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也因此得到大家的拥护,为后来的上台执政奠定了基础。

2、萨拉米斯岛问题

思考:

(1)萨拉米斯岛的地理位置如何?(雅典的出海门)

(2)雅典丧失萨拉米斯岛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了雅典。)

(3)丧失萨拉米斯岛对雅典将产生什么影响? (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外贸易)

(4)围绕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疯诗人事件 梭伦指挥雅典军队收回萨拉米斯)

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契机──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当局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当局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3、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1)原因:①梭伦指挥收回萨拉米斯岛,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从此走上政治舞台。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

(2)当选: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全权负责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3)影响:一场自上而下、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开始了,雅典城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合作探究】梭伦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有哪些?从梭伦的成功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客观条件: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使改革成为唯一的出路。

主观条件: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等等

启示: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课后总结】

在结束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教材引言中提到的《研究的主要问题》为题,细化解析(参见本课《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部分),投影打出,要求学生做书面回答,作为笔记小结。

三、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答案提示: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本课测评

1、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

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历史ppt课件篇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学范式PPT课件

一、现代化范式

【理论阐释】

(1)基本概念

(2)主要线索

(3)现代化模式的类型

(4)准确理解现代化

【应用方法】

一、从宏观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进程。

二、从微观角度运用其基本观点分析重大历史事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的能力。把材料内容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是解题关键。第⑴题回答中国式的道路要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活动相联系,1958年前的成就要归类回答。第⑵题从1958年及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中来找答案。第⑶题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来分析。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

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信息可知,机器工业影响中国的区域由南向北在逐渐减小;而从王公大臣的态度可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中国并非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以为非者亦半”。 第(2)题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带‘洋’字的词语”在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始于新中国的成立,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即可得分。但经济方面原因应答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影响。

历史ppt课件篇三:历史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思路

历史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思路

多年以前,我就一直梦想如果能用电影给学生上历史课该有多好,那必将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随着信息化浪潮和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现在终于有条件能够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了。

在设计和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制作出精彩的课件,制作过程应该遵循怎样的思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认为历史课件的设计思路应该是: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线索,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搜集和展示相关的多媒体材料,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活动来解决问题,体验历史。把问题、多媒体材料和学生的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

根据这一思路,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一、把问题的探究和多媒体结合起来。视频、音乐和图片等材料一定要和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观看多媒体的同时去探究。给学生提供多媒体材料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多媒体材料的提供就失去了意义。问题可以展现在视频的同一画面上,例如下方或者一侧,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多媒体材料,达到边看边思考的效果。

例如我在制作《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一课的多媒体课件时,就其中的第一目“戈壁升起蘑菇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看影片想一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爆炸成功的? 2、看影片想一想:原子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刚刚建

立新中国的时候经济又非常困难,研制出来的原子弹后来又从来没有用过,你认为我们国家当时有没有必要研制原子弹?

3、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核武器?(通过幻灯打出字幕)。

4、看影片想一想:假如当时你是研究原子弹的一位工作人员,你可能会遇到

哪些困难?

5、你知道哪些科学家为研制原子弹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看几位科学家照片)

6、“两弹元勋”和“诺贝尔奖”,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

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7、围绕核问题,国际纷争不断,你知道有哪些?

8、站在伊朗、美国、中国等不同国家的立场上,你怎样看待许多国家的核问

题?

这些问题可以以两种方式和多媒体情境结合起来,一种形式是学生先看影片提供的丰富翔实的材料,一边看一边思考,然后通过思考或活动来解决问题。另一种形式通过多媒体打印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最后以多媒体形式来展示答案,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以问题为抓手,结合多媒体情境,形成知识、能力、情感递进的有层次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究。

把问题和多媒体材料尤其是影视材料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学生一堂课下来只看热闹,缺少思考的缺陷。问题对学生起了引导的作用,多媒体材料又在很短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情感面,视觉强有力的冲击带给学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经久难忘。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既能看又能听,这种多途径的获取知识比教师单一的讲解强得多,问题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随时的看着问题进行思考,避免学生听不清或者对问题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现象。

二、把对活动的体验和多媒体结合起来。视频、音乐和图片等材料同时也可以和学生的活动相配套,通过学生进一步的体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升华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活动要和多媒体材料紧密结合。在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多媒体材料,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材料之后进行活动。学生的活动一定要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选取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关键点安排学生的活动,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产生最佳效果的活动。这是一堂课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另外,学生的活动要多样化,如果一堂课或

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运用少数几种活动形式,教师的招数太少,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同样列举我在制作《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一课多媒体课件时,设计的多种多样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在活动中感悟历史:

1、猜谜:请学生猜三个迷语:戈壁升起蘑菇云,“东方红”遨游太空,倚

天神剑显国威中的“蘑菇云”、“东方红”、“倚天神剑”分别指什么,

引出本课知识结构

2、辩论:

(1)中国需不需要研制原子弹?(学生看完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和中国研究原子弹背景的视频后辩论)

正方:中国需要研制原子弹 反方:中国不需要研制原子弹

(2)“两弹元勋”和“诺贝尔奖”,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在看完邓稼先和杨振宁的视频

后辩论)

3、角色表演:

(1)如果当时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言人,请你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下面的声明: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2)站在伊朗、美国、中国等不同国家的立场上,你怎样看待许多国家的核问题?

(3)表演海军司令借船的故事,由三位同学分别表演海军司令,船老大、警卫员。(以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在海边借船为背景图片,将故事

文字内容投影在背景上)

4、听音乐,写感想:

听《东方红》,想象当时中国人民的心情,写出你对两弹一星发射成

功的感想,然后请多位学生高声朗读自己写的感想。

5、看图片,起名字:

师:中国的海军、空军装备了先进的导弹,加上地面导弹部队,现在

请大家分别给这几支部队起个响亮的名字。

生:起出各种各样动听的名字,如:长空导弹部队、雄鹰导弹部队、

海豹导弹部队等等。

6、写信:

收集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的资料,联系美国侵略伊拉克的理由,

写一篇“避免核战争,让人类永远和平”的文章给联合国秘书长。附:

联合国秘书长的电子邮箱、(annan@un.org安南个人信箱)

传统的历史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般教师的活动占上课时间的60%——7 0%,甚至达到90%以上,使学生经常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这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及智能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在北师大版新编历史教材中,每个单元专门设置了活动课,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把学生的活动贯穿到每一课每一目,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充分的活动,变传统教学中的以讲为主、以练为主、以问为主为多媒体教学下的以动为主。通过学生的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材料选取最佳的活动方式,通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历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说,一堂课的效果好不好,主要取决于教师选取的活动形式是不是最佳的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对同一内容设计多种方案,然后从中选取最佳的方案。

因此,上好一堂多媒体课,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备课:首先根据课标和教材设计问题链,其次根据课标和教材搜集视频、音乐和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第三根据问题链和多媒体材料设计最优化的学生活动。最后才是将三者整合成完整的课件。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另外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以视频为主,图片为辅,动态的视频具有形象生动,容量大等特点,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最大化的信息量,视频提供的信息量比图片提供的信息量要大的多。

2、视频和图片一定要选择与新课标及课本密切相关的内容、能突出教材重难点的内容,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只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全可以突破教材,根据现实和热点来设置问题、来采集多媒体材料。

3、视频要短小,如果视频时间过长,会冲淡教学效果,变成了电影课,而不是历史课,因此有必要运用专业的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

4、视频、图片以及音乐的采集,需要教师能熟练的运用网络技术,通过百度、一搜等搜索引擎搜索相关内容,选择其中最能表现课文内容的材料。也可以通过学校的资料室查找教材的配套资料,如《百年百事》,《世纪中国》以及相关人物事件的VCD,还可以把许多历史题材的影片平时保存下来,并根据课文编号排列。

当然,如果新教材编写组能给教师提供每一课的多媒体资料库,特别是视频的素材库,或者提供非常专业化的课件,并且允许教师以提供的课件为基础,对课件的素材进行添加和改动,将极大的节省教学成本,使广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不具备条件学校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让教师站在一个全新的多媒体的平台上来实现新课标。我相信,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我们的历史教学必将产生更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