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激起千层浪 “西方的感恩节即将到来,一股寒流袭击了苏北平原。11月13日一大早,在江苏省泗洪县政府楼前上演了感人的一幕:数百名群众自发地排着整齐的队伍,抱着铜匾,撑着‘万民伞’,打着‘清官旗’,集中在泗洪县政府门前,长长的一串鞭炮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在这支队伍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人,有步履蹒跚的残疾人,有从外地匆匆赶来的打工仔,有下岗工人,有农民,有孩子,有离退休老干部,有退伍军人……每个人都在期盼着能再见见他们的恩人――王守权。
他悄悄地走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带走了泗洪百姓的敬仰,却不带走一片云彩。得知玉书记调走的消息,当地群众用一种最古老的感恩方式――万民伞和清官旗,来为弛送行。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相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老话。唯此,当我们看到王守权卸任时的场景,不禁潸然泪下。当然,这是感动的泪水、钦佩的泪水……”
这篇网友“西楚刀郎”题为《县纪委书记卸任,百姓“万民伞”相送》的博文,配之“排着整齐队伍”的自发群众送伞撑旗赠匾盛况的照片,惊起网上一片热闹,短短两天时间,大批网民跟帖,无数论坛转载,更引来多种猜测和争论。原江苏省泗洪县纪委书记王守权“一不留神”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大家的猜测与争论集中在一点,这到底是在作秀,还是真有清官?
一开始不少人赞叹这位纪委书记的高风亮节,“有一种久违的感觉”,“老百姓的要求真的很低,你为他们办事,绝不会忘记你”。有网民发出了感慨。
“当官的不过是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给我们办事,那是他们应当的,用不着感激,反之,则应该问责。”相比于感叹者,另一部分网民看来,即使王守权确实为民办了实事,“送伞”这种带有封建式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
但随后质疑声开始迅猛增加。敏感的网友首先在照片上发现了“破绽”,博主贴出的照片,无论哪张,都只有“寥寥十几人”,跟他在文章中提到的数百人相去甚远;几乎所有的锦旗都是一个模式,组织痕迹明显,而随着“西楚刀郎”被曝出泅洪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身份,更让他的博客显得“有待商榷”。
网络言论开始呈一边倒之势――这篇博客或是王守权自己的授意,或是发贴者的政治投资,或是泗洪县委宣传部自编自演的一场“拍马屁”闹剧。怀疑和指责开始铺天盖地袭来,让居于江苏西部小城里的所有当事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如果属实,那要大力宣传,如果搞操作,那就要依法严惩!”一位来自河南三门峡的网友评论道。见多了官场秀的网民,多数对博文中所介绍的内容持质疑的态度。
发帖者的感动与冲动
“西楚刀郎”何人也?经调查,系泗洪县委宣传部一位李姓科长。
“西楚刀郎”今年33岁,中文系出身,曾做过老师,几年前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先在乡政府工作,后因业绩突出,被调至县纪委,很快又被调到了县委宣传部,现在的身份是理论科科长。
“写这篇博客就是出于感动和冲动”,“西楚刀郎”首先否认了外界对自己拿这篇博客作政治投资的怀疑。他一再强调,自己与王守权不在一个单位,“而且我才30多岁,做这样的‘长线’并没有太多意义,何况网络上有太多不确定性,我也没必要冒险。”
“西楚刀郎”说,他对王书记的印象“特别好”。他介绍,王守权在泗洪县任纪委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有四五年的光景,“负责纪检和信访工作,效率非常高,他还亲自到信访局接待,为老干部、转业者等解决了很多问题”。而在他的印象里,平日在一栋楼工作的王守权亦属“平易近人,为人确实非常好”。
“当时情绪比较高涨,文章也因此带上了煽情的色彩。”只是,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篇文章会带来这样巨大的社会影响。
对网民质疑的照片问题,“西楚刀郎”解释说,照片是同事拍摄的,可能为了画面的美感,镜头的焦点并没有对准大量前来送行的老百姓,所以出现在照片上的只是稀疏的几个扛旗、抬匾、举伞的人。他还介绍说,实际上当天王守权已经去宿迁上任了,并不在办公楼里。送锦旗的群众在得知王守权调走后,曾想把锦旗送到市里,“王书记派他的子女下来做带头人的工作,这才送到了县里,纪委的工作人员只好赶紧收下来。”
“网上的热烈反响,虽然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但对我的现实生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害。”他澄清,自己并没有像一些报道所说的被停职,每天依然照常上班,“现在唯一内疚的事情,就是打乱了王书记的平静生活。”
“此举(写博客)完全是其个人行为,并非官方授意,也谈不上炒作、作秀。”该县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
而现任泗洪县纪委书记刘仰刚认为,王守权在当地的口碑的确不错,那天为其送行也的确是泗洪老百姓自发的,干部的所作所为得到认可,老百姓用这种方式以表感谢,也很合情合理,“只要实事求是,用博客的方式公开发表出来也未尝不可。”
连日来,已到宿迁市政法委履新的王守权手机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一些媒体拨通了他办公室电话采访时,王守权一连说出数个“我不想谈,也不想说这个事情”。不过,也许是长时间心里压抑,王守权并没有挂掉电话,他回忆说,自己当时已经到宿迁上班,并没有亲眼见到“百姓打旗送行”的场面。他还透露,自己曾接到泗洪有关方面的电话,“说要给我搞个有影响力的大动作。”
王守权后来才明白,所谓的“大动作”就是盛大的“百姓打旗送行”场面。对这个举动,王守权语气严厉地批评:“我只是做了干部应该做的事情,这个动作(百姓送行)不正常,说明社会有问题,值得我们思索。”
对于外界就其“作秀”以及“是否是清官”的质疑,王守权表示,允许外界自由评说,真相由老百姓来评判。王守权还补充说,尽管外界炒得沸沸扬扬,但自己并不想出来回应,因为自己已经50多岁,对升官“没有想法”,只想过些平静日子。
“万民伞”的制作过程
姬再清在照片上举着“万民伞”。
他曾经是县航运公司的工人,目前住在一个拆迁安置村里。
“我是真心感谢王书记!”满脸大胡子的姬再清说,他的房子是2001年拆迁的,由于没有足够的补偿款,也没有临时安置房,买不起房子的他和老伴,只能到处租房。为此,他开始不断上访,但很久都没有结果,直到他在信访局遇上了王守权。
不久,王守权帮他解决了临时住宿。2007年,又帮他解决了安置房,让他结束了四处漂泊的日子。姬再清说,他一直视其为恩人,2006年就萌生了给王书记送一柄“万民伞”的念头。姬再清这个隐蔽的愿望,直到听说付玉珍他们要给王书记搞一个“大动作”后,才又重新燃起。
付玉珍是一名越战伤残军人,复员 后被安排在泗洪县国家粮食储备库上班。他前几年内退后,所在单位的效益越来越差,而跟他一起复员的9名伤残战友,所在的单位同样不是倒闭就是半倒闭,大家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他们走上了集体上访之路。这个问题也是被王守权解决的。他安排民政局、信访局、劳动局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然后批示有关单位,将付玉珍这个群体的退休待遇提高,还安排有关部门给他们免费体检,甚至还四处“化缘”,安排他们去曾经战斗过的广西,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作为对这些伤残军人的补偿。
11月初,付玉珍从一些上访户口中听到了王守权要调走的消息。“当时就决定给他送锦旗,表示我们的感恩”。
泗洪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认为,王守权这个人不错,“见谁都笑眯眯的,他平时接待信访群众,无论对方年纪多大,身上多脏,总是两只手去跟对方握手”。
在博客的照片中,有一位小学生举着一面锦旗。这名学生姓李,由于父亲入狱,母亲离家出走,他只好寄居在贫困的姨妈家,无法上学。2007年初,他在别人的指引下给王守权写了一封求救信,诉说自己的情况,并表示了“离家出走”的念头。信被王守权看到后,他到孩子的住处核实了情况,并协调教育部门免除了孩子的学杂费、住宿费等,民政部门也将这位学生纳入了低保。
其实,付玉珍刚开始只打算由他们涉军群体给王守权送行,他们将自己划成“志愿军”、“伤残战士”、“军转干”3个小团体,准备用“清官旗”、“锦旗”和“金匾”来对王守权表示感谢。
但是消息很快在上访者中传开,一些工人、农民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加入这个团体。姬再清提出了给王守权加上一个“万民伞”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同意。
据付玉珍、姬再清、夏书关和朱修平4人共同证实,锦旗和清官旗是要求参加的人谁愿意做就做,金匾则由他们涉军团体集体定做,而“万民伞”是姬再清自己掏腰包制作的。
13日,由农民、工人组成的一支队伍在县体育中心门口集合,而另一支涉军团体的队伍则在县政府所在地青阳镇环卫所附近集合。早晨7点半,两支队伍在约定地点“会师”。
两挂5000响的鞭炮划破了这个小县城的平静。在县政府对面做烟酒生意的毕书林说,两队人马一队大约有20多人,另一队则有上百人,不过后来围观者越来越多,整个场面很是热闹。
付玉珍在现场负责维持秩序以及和政府接洽。经沟通,9点左右,“万民伞”、“清官旗”,由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代为接收。9点半,群众才陆续离开现场。
不过,随着万民伞事件在网络上的流传,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付玉珍他们的想象。
“这明明是一件好事,一个清官,结果被炒成这样。”泗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同闯感慨。
相比外界的热闹,泗洪县的普通百姓依然平静,他们甚至不知道,这场“万民伞”事件已经变得如此沸沸扬扬。
编辑 孟 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