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的历史历史

大连的历史历史篇一:大连的历史典故和地名的由来,以及地理地貌

大连的历史典故和地名的由来,以及地理地貌。(更新中,欢迎大家指正)

楼主

wooxooo 发表于 搜房网 - 大连业主论坛 - 格林翠庭

大连:

见于史籍最早的称呼是三山。东汉著名学者邴原从中原来辽南避难,“止于三山”(见于今《三国志·魏书·邴原传》)。这里的“三山”,即指大连湾外的三山岛,泛指今大连湾一带。唐朝初期,大连称“三山浦”。据《新唐书·高丽传》记载: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诏陕州刺史孙伏伽,莱州刺史李道欲,储粮械于三山浦、乌湖岛(现在的山东省辖属的城隍岛)”。唐朝中期,大连称:“青泥浦”。公元801年(唐德宗贞十七年),当朝著名宰相贾耽在《道里记》中曾记载:“登州东北海行……,北渡乌湖海(今城隍岛至旅顺老铁山)东至都里镇(今旅顺口)二百里,东傍海,过青泥浦。”这里的“青泥浦”,即指今大连市中心青泥洼桥一带。昔日这里是一片淤泥海滩,从海上向陆地看,呈乌色,故称“青泥浦”。明清以来,大连始称“青泥洼”。时至今日,现在的大连火车站一带仍称青泥洼。关于大连地名的由来,众说不一,但近年来,较为趋于一致的意见是由大连湾而得名。大连湾之称谓,民间称之于前,官方用之于后。明万历时就已有“大连湾”的称呼了。大连湾称呼,见之于文献的是以1860年英国人约翰·瓦特测绘的《英国海图》,即《辽东大连湾海图》,公元1897年(清光绪五年)10月28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呈光绪皇帝的奏折中曾记载:“即留镇北、镇南、镇东、镇西四船在津沽,……并令时常出洋赴东、奉交界之大连湾与沿海口岸驻泊逡巡,以壮声威。”这是较早见之于我国官方文字里的“大连湾”称呼。1899年8月,帝俄宣布大连市建设宣言,并将这个城市命名为“达里尼”市,意为“遥远的都市”。日俄战争后,1905年2月11日,日本辽东守备军司令部命令废“达里尼”,改称“大连”。

付家庄:

山东蓬莱的一个付姓渔夫在出海打鱼时遇到狂风暴雨,被打到大连的海边,回不去了,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青泥洼桥:

原先是海边,经过几千年海水退化,形成了一个洼子,后来被人们填平了。

泡崖:

以前有南泡和北泡之分。南泡:郭家街(飞机场)、北泡:泡崖(大家的最高点)最早来住的是姓金的人家、后来又来了牛家、王家。

飞机场原先是个大水坑,日本人统治时期,雇人把水坑填平,修了飞机场。

香炉礁:

也是一个海边,因一户人家做香炉(用于烧香拜佛)而得名。另有一说法 我觉得挺靠谱:

香炉礁名称

源于大连造船新厂

(现大连船舶重

工)海边一块高达

15米的礁石,其形

状像香炉而得名。

1973年,船

厂修建船坞时,高

大的“香炉礁”被炸

掉,只留下了今天

这个耐人寻味的名

字。

友谊街:

以前的“狗房子”,日苏时期用来养军犬的地方,苏联来了就改名为友谊街了。

车家村:

一个姓车的人家开了个大车铺,做打马掌的生意!

星海公园:

最早叫星个浦(是日本人给起的)

西岗区:故名思意,一个岗子。最早的大连市中心区域是在青泥洼,而西岗因为是在市中心西面的山岗(现北京街电车站南,西岗消防队一带),所以取名“西岗”

大同街:在早叫富幸里

大众电影院:大众京剧院。

南关岭

其实在大连北边,是金州人叫的。

金州南有一关,名:哈斯汗,满语意栅栏。金州人叫南关。关外大山就叫南关岭。 哈斯汗关分前关,后关。为明时防倭所设,有一段叫土城。关不在,地名还在。 此关不长,却连接俩海,东海和西海。这里是陆地最窄处

老虎滩:都说是山的形状像虎头卧海,其实在早年间大连还少有人家的时候 大连作为千山余脉的延伸 也是 荒草凄凄 野兽出没。动物种类十分丰富的,山间水泡也是一个接一个,现在明泽湖啊 老鳖湾啊 泡崖等等只是遗留。老虎滩其实真的是有老虎出没的一个所在。 寺儿沟: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

大连的历史历史

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寺儿沟地处大连最东端,东、北两边靠近黄海,西边与荣民街和春和街道为邻,南边连接转山街道,面积5.2平方公里,这就是现今的春海街道。

寺儿沟的名字始于20世纪初年,当年沙俄在大连修建港城,急需一批熟练的建筑工人,尤其是海港建筑技工。那时旅顺口有一批旅顺军港修建者,居住在水师营寺儿沟一带。俄国人把他们征调到大连,全都聚居在离港口不远的东青泥洼海边。人们问起他们是哪里的人,他们便说自己是寺儿沟的人,日久天长这样说来说去,人们便习惯把他们住的地方叫做寺儿沟。这便是大连寺儿沟的由来,其实它是水师营寺儿沟的延续。

寺儿沟是大连劳工的聚集地,这是它的一大特点。日本人福昌华工公司经理相生由太郎为了控制劳工,在这里修建红房子,专门用来收纳码头劳工,成为两万劳工的栖身之所。红房子东边有一个“穷汉岭”,在棚厦里住着上万名来自山东的穷苦农民。他们有的和红房子劳工一样,在码头当装卸工,有的做商贩、捡破烂,过着社会最低层的生活。这里是大连四大贫民窟之一。

日本殖民统治初期,这里属老虎滩会寺儿沟区。1937年12月,随着城区扩建,划归大连市东山、汐见、日出、千代田町。

解放后,大连市政府组建寺儿沟区,1950年12月划归中山区,寺儿沟划为春海街道,设23个居民委,居民4万。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东海明珠、蓝色海洋、碧海蓝天、北斗家园、环海公寓等高层建筑遍布其间,海之韵广场和东山公园已经成为大连的一个新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寺儿沟是历史的产物,提起它总是伴随着抹不掉的贫穷和苦难的阴影。作为地名寺儿沟已经淡化了,现今只有车站尚且用这个名称,其他地方都不见了,但是作为大连人不应该忘记它,大连的开建和发展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上只是一个不究根源的说法,寺儿沟本身原有一座寺庙位于两山之间的山沟中,早已荒废不知年代和供奉。寺儿沟是代之这一地区。

马栏子:据说唐代大将薛仁贵伐高丽,驻兵于此,按此推测应是唐军养马所在。 甘井子:转载

采自甘井子

区甘井子街道站前

甘园社区

昨天,曾任大

连市甘井子区地名

办主任的74岁的

王治业说,20多年

前,他先后七八次

寻找甘井子的

“井”。现在,这口

井已经成为“搬”到

甘井子公园里的一

口仿制井。他“追”

井这么多年,也追

出了有关甘井子的

美丽传说。

那口井哺育过梁、王、姜、刘四姓氏

四五十年前,这口老井被70多户居民公用,一共养活着300多口人。

王治业说,他虽然就住在甘井子,但此地是新甘井子,老甘井子指的是现在的工兴路以南。为了寻找老甘井子的这口井,王治业二十多年前就到甘井子附近查阅资料,遍访老井。

1979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开始的时候,王治业就开始寻找老井。当时,他们找到了一位叫梁学德的90多岁的老人,在梁学德的带领下一起寻找老井。王治业等工作人员查证,这口老井就在甘井子河旁,就是现在的工兴路与甘井子河交汇处的南侧,这口井的水源正来自于甘井子河。此后,王治业又趁两次地名普查等机会去探访,前后一共去了8次。

对记者说,在老甘井子码头附近,清朝时那里曾建有黄山炮台,甘井子原来叫黄山嘴子。据王治业考证:“四五十年前,甘井子的这口老井曾为梁、王、姜、刘四大姓氏家族的70多户居民公用,一共养活着300多口人。30多年前,因为该路段改造,这口井被填死了;前几年,甘井子公园又仿制出了这口井,作为一个景观供人参观。”

大连的历史历史篇二:大连旅顺历史

旅顺口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一面与大连市区相连,隔海与山东半岛相望。全区土地面积50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69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

旅顺口区距大连市中心45公里,有三条高级公路通往大连市区。旅顺是“南满铁路”的终端,旅顺火车站是1902年修建,现在仍然在使用,客货运输十分方便;旅顺

新港建于1986年,原址“羊头洼港”是个千年渔港,从旅顺新港到山东蓬莱仅66海里,是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最近点,被称为“黄金水道”,旅顺港有通往蓬莱、龙口、 秦皇岛的班轮和滚装船,大连至烟台火车轮渡选址旅顺新港为起点;旅顺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仅30公里。

旅顺口历史悠久,最早的名称叫“将军山”,将军山是老铁山的一部分。早在四五千年前,老铁山下就有人类的活动,现今铁山街道郭家村北大岭新石器时期遗址就证实了这一点。铁山街道于家头坨出土的铜器则告诉我们商朝时期人类在这里活动的情况。战国时这里属燕国的“辽东郡”。汉朝时,在今天的铁山街道于家村东边的山坡上修建了“牧羊城”(又称“木羊城”),是旅顺成为军事重镇的开端,牧羊城出土的“河阳令印”、“武库中丞”封泥充分证实了旅顺与中原地区的密切关系。在它附近出土的记事砖是迄今旅顺发现的最早的记事文字。到了魏时,旅顺被称为“沓渚”或“沓津”。“渚”在古代是“水中的小块陆地”的意思。晋名“马石津”,唐谓“都里镇”,元称“狮子口”,到了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两将军率部从山东乘船跨海镇守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特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

1880年,清政府在此兴办北洋水师,建军港、修炮台、筑船坞、扎营盘,旅顺口成为军事要塞。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都在旅顺口历史上留下了沧桑一页。使旅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露天博物馆。 旅顺口气候宜人,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每年自三月开始,迎春、 看桃、玉兰、樱花、海棠、丁香、映山红、榆叶梅……可谓百花争艳。旅顺口有“水果之乡”的美誉;海产品是真正的“生猛海鲜”,畅销海内外;植被茂密,主要有黑松林、赤松林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硅石、沙石等。

站在白玉山上,一览旅顺军港的雄姿,蛇岛、鸟岛、黄渤海分界线蔚为壮观,那雄踞于港口东西两侧的黄金山和西鸡冠山以及横在港内形如老虎尾巴的沙嘴,从新石器时期至近代的众多遗迹,展示着历史的久远。

经考证,大连的历史至少已有六干余年,据史记载,大连地区在战国时期由燕国的辽东郡所辖;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大连地区仍属辽东郡;汉初,在辽东郡所设的18个县中,沓县即今大连市的金州区及其以南的大连市区,波县即今金州区以北的大连市的普兰店市和瓦房店市。唐初,称大连为“三山浦”,得名于今大连港外的三山岛;唐代中叶,易名“青泥浦”,因其中心为青泥洼渔村。明、清时,又称“青泥洼口”。从唐至明、清,州县行署均设于今天的金州城和复州城。而“大连”之名则得于“大连湾”。大连湾由许多小海湾缀连而成,它包括现在

大连的历史历史篇三:大连的由来

褡裢是昔日我国民间长期使用的一种布口袋,通常用很结实的家机布制成,长方形,中间开口。里面放着纸、笔、墨盒、信封信笺、印章印泥、地契文书、证件帐簿……等等,都是处理文牍的用具。过去的商人或帐房先生外出时,总是将它搭在肩上,空出两手行动方便。后来各式各样的背包、提包发展起来,再也见不到褡裢了。

传说1

从前,有两个穷苦的孩子,一个叫大海,一个叫小妹,都给财主干活。两个人长大后想相爱,悄悄来到一个三面还海,一面临山的山坡住下。一天他们得到一个可以自动流出苞米粒的褡裢。老财主知道后就来争夺,结果把褡裢挣断了。大海和小妹各抓住半截褡裢飞向空中,越飞越高,褡裢也越来越大,在空中变成两座大山,轰隆一声,大山落了下来,把财主和狗腿子压在下面。褡裢两头变成了两座大山,其间连着一条狭长的陆地,中间环抱着一个大海湾,人们把这里称为褡裢,后来叫白了变成大连。

大连是因大连湾而来的名字,因大连湾地形像”褡裢”.

老虎滩有一个传说。据说,从前这山上有一只恶虎,经常下山伤害人畜。有一天,海龙王的女儿在岸边的山坡上菜花,被恶虎叼跑,有一个叫石槽的青年猎手听到救命声,挥剑追赶,迫使恶虎丢下龙女逃走。

为报答石槽的救命之恩,龙女便与她结为夫妻。婚后,龙女告诉他,这恶虎是黑虎星下凡,只有用龙宫的宝剑才能制服它。经商量,龙女决定回龙宫借剑。不想,在龙女离开当天,恶虎又下山伤害百姓。石槽等不及龙宫的宝剑,便与恶虎厮杀起来。他一剑砍飞了虎牙,落到海里变成了虎牙礁,又一把拽住老虎尾巴,用力一甩,甩到旅顺的港湾里,最后一剑砍掉了半个虎头,现在的半拉山便是半个虎头变的。老虎被杀死了,石槽也累得口吐鲜血,一头栽倒在大海里,变成面礁石。

当龙女借剑回来,看到这个情景后,痛不欲生,守候在丈夫身边日夜哭泣,最后也化作一块礁石,叫美人礁。

老镜石的传说

在开发区童牛岭南坡的半山腰上,曾经有一块锃明瓦亮的巨石,巨石朝西南方向的这面平滑可鉴,跟住家用的镜子有些相似,据说李氏家族住在这里有十几代了,如今李姓老辈人都能娓娓动人地讲出它的来历,管这块巨石叫老镜石、老经石。 传说老李家的先祖在山东,清朝早年间从海南(山东)家划着船飘洋过海出来逃荒,半路遇上了风暴,不久就迷失了方向。当时天海浑浊一片,小船东摇西晃,不得不随波逐流。一家老小躲在船舱里吓得面如土色,瑟瑟发抖,正当呼天不应,唤地不灵几近绝望的时候,就见前方隐隐约约有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当家的仿佛看到了救星,便不顾东南西北地使出浑身力气摇船,朝着发光的地方死命奔来。 好不容易船到岸,一家人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大家绝处逢生,心有余悸地下了船,风暴也渐渐稀落下来。这里的海,岸边有礁石,有沙滩,岸上有草地,有山,山上长着参天的大树,可附近却没发现有人住的痕迹。大家东瞅瞅,西看看,这地方依山傍海,不愁没吃的,没烧的,也不愁没鱼打,当家的就和老婆孩子一起动手砍了一些树,搭了个棚子住下来。

当家的心里总把那块东西惦记当回事,第二天一大早,他早早起来对老婆说:“这回能死里逃生多亏那发光的东西救了咱,我上山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说完就上山了。

路不算远,当家的寻着大概方向不一会儿工夫就找到了老镜石,他一个外来人不可能知道老镜石有什么说道,只是怀着感激的心情围着老镜石转了几圈,仔细看了看,摸了摸,又拜了几拜,可了心愿就下山了。

当天晚上,当家的做了个梦,一个白头发白眼眉的白胡子老头对他说:“你这个人行了大半辈子好,从来不会算计人,如今逃荒要饭落到这种地步不后悔吗?”当家的说:“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我生来就是个犟种,人都叫我李老牛,说我像牛一样过一辈子,当老牛也没什么不好,实在,不投机取巧,不做昧良心的事。”老头笑一笑说:“我是这山的土地神,你今个早上拜的那块石头,叫老镜石,这块老镜石下面藏着数不清的奇珍异宝,你要觉得没有钱花了,就到那取,你一辈子也享受不完,何必辛苦过穷日子呢?”李老牛听了,摇摇头说:“那不是靠咱双手出力气头挣的,咱花了也不自在,谢谢你一片好意了。”老头听了,一跺脚说:“真没见过你这种人,也罢,我土地神算没看错了你,别的能耐我没有,我就保你的子子孙孙在这片土地上有吃又喝吧。”说完一晃就不见了影,李老牛一下子醒了后觉得这梦做得很蹊跷。

李老牛早上起来,没事时总要到山嘴上溜达溜达。这天他看见在老镜石前,端坐着一个和尚,这和尚嘴唇不停地动,也不知念的什么咒,就听老石镜里发出“喀嚓、喀嚓”的响声,李老牛心中纳闷,就走上前直接发问:“你在这做里什么手脚?是不是想偷什么东西?”和尚见有人问,睁开眼看了看李老牛说:“先生错了,我乃一游方和尚,四海为家。不瞒你说,老镜石下确有稀世之宝,不过,我一点也不会要的,只是三年后,会有一个南方蛮子会到此来盗宝。此人心术不正,不过跟我佛有点缘分,那人来时,请先生你劝好好他几句,告诉他千万不可贪心,不然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李老牛听了后,瓮声瓮气地答应了,过了半天,这位实在的汉子才半信半疑地问:“那你在这干什么?”和尚说:“我已将咒法透进这块镜石里了,贪心的人,是不会得到好报的。”和尚说完一拂袖,化成一股清烟倾刻间就不见了踪影。

不知是不是因为土地神保佑,李老牛一家勤勤快快,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愁吃,不愁穿。守着海边有吃不尽的海参、蟹子、鱼;守着山根下有吃不尽的菜和粮。一家老小,安居乐业,个个体格棒棒的,整天喜气洋洋的,非常满足。 一晃三年过去了,果然应验了那个游方和尚的话,一个南方人来到这个地方。 这个南方人一天到晚有事没事老在老镜石周围转悠,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谁也不知道他在搞什么名堂。快到八月十五了,李老牛出海打鱼挣了钱,回到家,老婆对他把南方人来的事儿说了。他一听是南方人,马上想起老和尚的话。他心想:“咱不能眼睁睁的害人。再说答应和尚的话不能说了不算。”赶忙到山上找到那个南方人。把三年前和尚说的话对他说了。可南方人听完只是不怀好意嘿嘿奸笑了几声,根本没当回事儿。李老牛一急,就说:“你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不义之财给都不能要,你这么贪心,不会得好报的。”南方人不宵一顾地说:“好不好报,也轮不着你管。好好打你的鱼,种你的地算了”李老牛一看话也说到家了,人家就是不听,也是白瞪眼,只好回家了。

八月十五这一天,南方人不知从哪里找来根带藤的大地瓜。这地瓜足有十二、三斤重。南方人把地瓜放在老镜石跟前,从怀里掏出两把一尺长的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两手挥舞着桃木剑,约摸有两袋烟的工夫,就听“咔嚓”一声,老镜石

下从中间裂开个大口子,人侧身刚好能挤进去,南方人忙把那个大地瓜支撑在裂开的口子上,就钻了进去。

南方人钻进一看,这是一个很大的石洞,里面珠光宝器琳琅满目,闪闪发光,也不知先拿哪件好。正着急,他见里边堆者一大堆金元宝,他就一把一把往外扔,不一会儿就在老镜石外边堆了一大堆。可这南方人还是觉得太少了,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外扔。这当口,他听到了“吱、吱”的响声,抬头一看,支在裂开的口子上的地瓜藤已往下坠了。他知道,这根地瓜已经支撑不住了,得赶快往外走。想到这,抬腿往外迈,一脚踩着个东西。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金马,拉着一辆金车。他知道这肯定是稀世之宝,忙哈下腰用手抓起往外扔,哪知他一着急,扔高了,金马一下子碰着了瓜藤子,金马张开嘴叼住藤子一拽,就把藤子连地瓜,一块拽了出去。“轰隆”一声,老镜石下的裂口从上到下开始往一块合。

这个南方人很狡猾,他忙哈着腰往外爬,一把抓住了金车后沿,后脚也抽了出来。他刚要喘口气,哪知那金马越变越大,“嗖”地一声腾空而起。等南方人回过神来,身子早离地面四、五十丈高了,他心里一慌手一松,掉到一个刚刚露出水面的砣子上,摔得粉身碎骨,砣子很快被汹涌的海浪冲干净了。

金马驹在空中“咴咴咴”长嘶三声,钻进西南方云层,谁再也没有看到过。 南方人从老镜石里扔出的金元宝一个也没少,堆在镜石前。李老牛想:“这些金元宝,真是几代人什么也不干,也花不完,可是晚辈们从此很有可能就学坏了,干脆再埋起来算了。”想到这,李老牛就把金元宝埋在山上,对谁也没说埋在哪。 李老牛活到九十九岁,临死时,对着儿孙说:“咱住的这地方是块宝地,当年南方人贪财因为老镜石的金子丧了命,金元宝叫我给埋了,你们千万别贪财,丢了性命啊。”说完就断气了。从此老镜石有宝的传说就这样世世代代传了下来,老镜石底下有多少财宝,还是没有了,谁都难说。

附记:另一说法是,老镜石叫“老经石”,当年,这块丈多高的巨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巨石落地时,惊天动地。响声过后,屯里人都去看个究竟,当时这块巨石是一块透明体,站在巨石这边,隔着巨石能看到那边。

大约是三、四百年前,巨石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不透明了。但大和尚山的和尚却不知为何,经常到这里颂经。过了约在三十年光景。一天,一个放牛的路过这块巨石时,站在巨石边,瞅着巨石,边哭边笑,招惹很多人来看热闹。这个放牛的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谁都不认识。观其相,有些疯疯癫癫的。他对众人说,这块巨石有灵气,通身都印有经文。他笑的是他这一辈子没白活,总算有着落了,神们要请他去做伴;哭的是他这多半生放牛,打牛,功罪一半,到了那边还得遭些罪,劝大伙也静下心仔细看看。

围观的人,真有好事的,观看起巨石来;里面确实有隐隐糊糊一个和尚盘腿打坐双手合十闭目颂经,但那些经文却没有人识得。

后来,很多人家的大人孩子有点小病小灾的都到巨石下烧点香,许个原。说也怪,病就好了,时间长了,成了习惯。到如今,虽然再也看不到石上的经文和石头里的和尚,但还是有人遇到难事时,会偷偷的去烧香念佛的。

由于传说当年巨石上显现过和尚的影子和经文,所以也管这块巨石叫“老经石”的,但大多数人还是叫老镜石。

观音阁

在大连开发区北面大连大学西侧大黑山起伏的山岭里,有座可称为“辽南第一名刹”的观音阁。山路曲径通幽,庙宇巧妙地利用了半山腰的一个天然石窟,四周是葳蕤的森林,前方有一条浅浅的沟塘蜿蜒着通往山下。每年早春,当春风刚刚唤醒草木的时候,等了一冬的映山红就一簇簇一丛丛在林中盛开了。紧接着,槐树开白花,香阵重重;桑葚结红果,如火如荼。山泉丁冬,百鸟鸣啭,一派天赐仙境。而秋天,一场薄纱般的轻霜掠过之后,枫吐丹红柞染金,苍松更显祖母绿,这里的五花山更是叫人流连忘返。

最早的观音阁依山就势而建,至今可见岁月沧桑,前面是石亭和望海楼,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黄海大窑湾风光和映掩在绿树丛中的近年来开发区城区一角,望海楼后上方是观音阁正殿和禅房,正殿上面,是一堵巨大的石崖,高十余米,冷眼一瞅,有一种亲临天塌地陷现场之感,让人心存余悸。石窟下面,有一眼黑黝黝的泉井,井水不深,却十分清冽甘醇;石窟上方,有一个看似深不可测的石洞,向主峰方向通去.传说这眼泉水叫地穴,那个石洞叫天穴,是当年两个和尚斗比法力时留下的遗迹.

故事发生在明代的洪武年间,有一天,大黑山同时来了两个和尚,一个是千山来的叫陈德新,一个是闾山来的巫医叫方影山,二人都是修行多年的高僧。他们云游了辽南的各处名山大川之后,都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搭建寺院念经诵佛。这一天,天清气朗,他们分别走在复州地界,远远向南望去,但见大黑山一带云雾缭绕,紫气氤氲,显出非凡风水,就顺着风水鬼使神差不约而同地来到被称做大黑山东林子的地方。只见这里山高林密,塘浅溪幽,经过再三推敲,都觉得这是一块十分难得的风水宝地,都想在这里建庙立佛,有所造就。虽说我佛以宽大为怀,可是自古以来一庙不容二主,究竟谁留谁去,二人相持不下,最后他俩商定当众比法术,谁的本事大,谁就留在这里当主持。

听说这里要比武,好事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还请来金州的地方官吏当中证人。

比武开始了,陈和尚先施法力,只见他念了几声咒语后,对众人振振有词:“这里有风景,就缺一眼井,没井不叫景,我要挖口井”。说完挽挽衣袖挥挥拳猛地向地下砸去,只见拳到之处立即出现一个大洞,不一会儿工夫,一股泉水就咕嘟咕嘟地冒出来,捧一口尝尝,清冽甘甜,沁人心脾,就像天上的琼浆,众人一看,半山腰的石砬子上竟能打出井水来,不由得发出一片叫好声。

方和尚一看,不慌不忙,走过来对众人比比划划说:“这里山虽高,却无通天路,无路不顺畅,我修通天路。”话音刚落,只见他嘴里喷出一股烟气,一道金光闪过,整个山岭都跟着动起来,待众人睁眼看时,石窟的斜上方果然出现一穴幽幽的石洞,洞之深,不知通向何方。

一个开天,一个辟地,围观者瞬间看了两个这么大的热闹,弄得个个瞠目结舌,惊叹不已,像是在梦中。

再说两个和尚斗法惊天动地,也惊动了南海观音菩萨,她驾起五彩祥云来到大黑山上空,往下一看,见两个和尚还要推山搬海,观音心想,这样一来岂不吓坏了百姓.观音急忙降下云头。二人一见观世音到此,也就罢了手。观世音一番劝解,让他们一个出去化缘集资修庙,一个在山上*持建筑。几番寒暑,几番*劳,寺庙修成之后,两个和尚也不斗了。观音见这里清丽无比,舍不得离去,就留在这里坐禅.从此这座庙叫做观音阁了。人们把和尚砸出的两个石洞一个称地穴,一个

称地穴。

由于两个和尚比武这天是农历三月十六日,人们就把这天定为庙会日。直到今天,观音阁的那眼泉水还在,那眼洞穴也在,只是没有人探得出石洞究竟有多深。每到三月十六日,远远近近的村民都到这里赶庙会,人们带着虔诚,带着心愿,也带着祭祀用品,最盛的年景,赶庙会的人可超过十万余众,香火旺盛的程度可想而知。就是平平常常上山,也可以看到沿途两边的绿树上,挂满了鲜艳的和已经褪了色的红布条,那都是赶庙会时人们系上的,带有祈祷和求助保佑的意思,简直成了大黑山里的又一道风景线

安波温泉的传说

在普兰店安波镇安波屯有个温泉,叫安波汤. 安波汤一年四季咕热咕热的,有七十多度,都能煮熟鸡蛋,患有关节炎和各种皮肤病的人,到这里洗过几回汤子,病就好了.安波汤曾是复县八大景之一. 古人有诗写道: 天开汤谷千秋暖, 人到灵溪万滤清. 安波汤不仅于民有益,而且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

在很早以前,安波这里风调雨顺,人们过着风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 可不知打哪来了一个吃人得妖魔,要百姓给他上供, 每月得给他送去一对童男童女.人们舍不得亲生骨肉,宁死也不上供.妖魔大怒,便施法术,一连几天不下雨,大地干得裂了纹儿, 井水露出了底儿,树木,花草和庄稼苗儿都枯死了,人们死的死逃的逃.

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后,便派小白龙前去降雨.小白龙领旨后便腾云驾雾往安波而去. 当小白龙快要到安波时,忽地被那妖魔拦住了.妖魔喝道:"小白龙! 你来作甚?" 小白龙说:"我奉了玉皇大帝之命,前来降雨." 妖魔一听,狞笑着说:"这里是我的天下,不许你降雨!" 小白龙见妖魔蛮横无理,气愤地说:"畜牲!你残害生灵,作恶多端,待 我降完雨回天宫禀报玉帝,定降罪于你!"

妖魔一见气坏了,张牙舞爪地扑上前去,恨不能一口吃掉小白龙.小白龙不甘示弱,奋力应战. 战了十几个回合不分上下. 小白龙想:我不能跟他再战下去了,再战,就要耽误降雨的时辰. 想到这里,小白龙使劲往上一蹿,钻进云里,摆脱了妖魔,奔向安波.妖魔一见小白龙走了,便随后追赶. 小白龙来到安波上空往下一看:大地干得裂了一道道口子,地里的庄稼一片枯焦.人们携儿带女四处逃荒,遍地一片哭声.

小白龙不忍心看下去,忙摇头摆尾,呼风换雨,正在这夹当,那妖魔赶到了,施展法术阻止小白龙降雨. 小白龙急坏了.他想:如若再不给人间降雨,这一带生灵就难保了. 为了拯救人间的苦难,小白龙不顾一切,一头扎到地上."轰"地一声巨响, 飞沙走石,地上出现一个大坑,清凉凉的泉水咕嘟咕嘟直往外冒,不一会儿,坑里的水就满了. 有了泉水,人们又有了指望,久旱的大地很快恢复了生机.

那妖魔满以为小白龙扎到地上撞死了,没想到他给人间送去了甘泉水.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