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故事]关于生存故事

  有这样一种职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自己的梦想,幸福和明天打在行李卷里,离开土地、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寄居在繁华而陌生的城市里的各个角落,他们的汗水不再浇灌农田,而更多的灌溉着城市――那就是“民工”。
  
  曾看到过一位诗人在他的作品中提到民工的15个名字,它隐含着一个时代和历史,还透着多少民工的辛酸故事?
  《民工的名字》
  本名:民工
  小名:打工仔/妹
  学名:进城务工者
  别名:三无人员
  曾用名:盲流
  尊称:城市建设者
  昵称:农民兄弟
  俗称:乡巴佬
  绰号:游民
  爷名:无产阶级同盟军
  父名:人民民主专政基石之一临时户口名,社会不稳定因素
  永久宪法名:公民
  家族封号:主人
  时髦称号:弱势群体
  “民工”一词,源于何时已不可考,词典解释的“民工”,是战争时期帮助军人进行运输工作或者修建军事设施的农民,在那个年代,“民工”一词,是一个跟战士,民兵一样受人尊敬的称呼。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运动蓬勃开展,“民工”一词,又成为与工人一起参加铁路,水库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农民的称谓,劳动者光荣,这也是一个受人尊敬至少是中性的称呼。
  但是在今天,这两个字早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与现实境况下,民工,既是农民又是工人,既非农民又非工人,他们生活在城市里,但被看作农村人;他们干着最脏最累最苦最危险,城里人不愿意干的活,汗水洒遍了城市每座或豪华或典雅的大楼,但他们却一次次在“乡下人”的鄙夷声中让心跟着身体一起累;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城市,让中国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以极低廉的成本获得了极惊人的速度,但他们年老力衰时,却享受不到城市的社会保障,他们住的是搭建的简易工棚,睡的是用木板架起来的大通铺,吃的是从市民家中收购来的陈米,陈面,甚至辛辛苦苦一年干下来,连工钱都拿下到……
  
  今天的济南,北园高架桥施工重建 历山路RRT紧张施工,奥体中心日日新貌,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楼房在他们粗糙的手中不断升高,道路在他们坚实的脚下不断的延伸,白天,他们偶尔偷看一下不断蔓延,疯涨的城市,夜晚,躺在低矮的工棚,倾听着居住高楼的城里人发出的各种声音,想像着灯火闪烁下城里人的生活。他们走在城市里,破旧的衣服上沾满了尘土,眼神憧憬而迷茫。
  
  城市是如此的近,却又是如此的远。
  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尽管他们衣裳陈旧,上街时却努力穿着齐整,尽管他们普通话不标准,说话时却尽量笑得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