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书

汉朝历史书篇一:汉朝历史知识

汉朝历代帝王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

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建都长安。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西汉开国丞相:

(1) 汉高祖 刘邦(前256--前195年)吕皇后——吕雉

前206年---前195年在位,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2) 惠帝 刘盈(前211--前188)张皇后——张嫣

前195---188年在位,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3) 吕后 吕雉(前241--前180)

前188---前180年在位,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

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4) 文帝 刘恒(前202--前157年)窦皇后 窦漪房

前180---前157年在位,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缇萦救父,文景之治,

文帝朝丞相:

(5) 景帝 刘启(前188--前141年)薄皇后 王皇后

前157---前141年在位,景帝,文帝的儿子。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时年48岁。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6) 武帝 刘彻(前157--前87年)

陈皇后[阿娇] 卫皇后[卫子夫]

前141---前87年在位,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爵位。并与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屡次大败匈奴。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武帝死于前87年,时年71岁。张骞出西域,独尊儒术,漠北之战,霍去病之死,苏武牧羊,司马迁与史记。

汉武帝刘彘(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才改名为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无论是从立嫡还是立长的原则,都轮不到他当皇帝。他当上皇帝是这五个女人角逐的结果:薄皇后(汉景帝的皇后,始终无子,命薄)、王娡(汉武帝的生母。她之前嫁给了金王孙,

而且有一个孩子。但是她母亲听信算命先生的话,认为王娡以后会大富大贵,就强行把王娡从金王孙府里夺了出来,并冒着欺君和灭族的危险,把王娡送到了当时的太子(景帝刘启)府中)、馆陶公主刘嫖(窦太后的长女,汉景帝的姐姐。贪宠、贪贵,在景帝面前诋毁栗姬,还和王美人联手促成刘彘登基。女儿:陈阿娇)、栗姬(景帝长子刘荣的母亲,人并不坏,是直肠子,不理智,缺少智慧)、窦太后(窦漪房,出身低贱,是吕后的宫女。贪婪、霸道、愚蠢。贪婪在儿子刘启已经是皇帝,她还想立自己的小儿子刘武为储君。愚蠢在她的小儿子刘武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当年,吕后把自己身边的宫女每五人分给一个诸侯王。窦漪房恰好分给了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很受宠性,生下了馆陶公主、汉景帝刘启、梁孝王刘武)

汉武帝的6个“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一个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窦太后一直希望汉景帝立她的小儿子刘武为帝(景帝是刘武的哥哥)

窦太后干政的几条措施:

汉景帝的十四个儿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董仲舒提出来的,这句话出现的比较晚,是后来班固评价汉武帝一生的时候说了一句“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后来,人们才在此基础上改了,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朝历史书篇二:七年级历史汉朝的文化

第 17 课

汉 朝 的 文 化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

如来佛祖,是哪个宗教的人物?

一、佛教的传入

1.起源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他在获得证悟之后,又被人们成为佛陀,简称佛,即觉者。

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传入

丝绸之路

白马寺

白马驮经

琵琶曲欣赏

佛教认为现实人生就是“苦”,生死病老等全都是苦,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世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

3.教义与传播

释加牟尼把佛教解释为“四谛”。“谛”的意思是真理,四谛也就是四个“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是说人的一生到处都是苦,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其实都是苦。

“集谛”指人受苦的原因。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将愿望讨诸行动,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那么在来世就要为今世的行为付出代价,即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灭谛”是说如何消灭致苦的原因,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

“道谛”是说如何消灭苦因,消灭苦因就得修道。

4.影响

佛教的传入,为我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佛教在我国形成了由中国特色的宗派,寺院遍布大江南北,信徒遍布城市乡村,对我国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及节日习俗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举例说出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

二、道教的出现

1.产生

老子——“太上老君”

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

秦汉时期的神仙艺术

方术

道家学派是谁创立的?

老子是一位思想家,并非道教创始人。道教思想与道家思想存在着重大差异。尊老子为创始人是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

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服食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丹药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内丹就是气功。

2.教义与传播

道教为什么会广泛传播呢?

说一说: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广泛影响

3.影响

比较佛教和道教,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提示:佛教、道教,两种不同的宗教可从发源地、教义、宗教场所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看出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而且对我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宗教是有益的呢?

三、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西汉时期人。于公元前104年开始编写《史记》,其间因“李陵之祸”,触怒汉武帝,遭受“腐刑”,直到他55岁时,才完成了《史记》的编写,前后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2.《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共有52万多字,130篇,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写作特点是:体例完备,史料翔实,秉笔直书,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司马迁曾到各地游历:去浙江探访传说中大禹到过的禹穴;又去汨罗江边凭吊屈原;还到了孔子的故乡曲阜,向孔子的后人请教,得到不少有关孔子的历史资料;往北,登临了万里长城;向南,考察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在游历中,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开阔了眼界。

汉朝历史书篇三:汉朝名人故事

汉朝名人故事

萧何(?-前193),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沛(今属江苏沛县)人。早

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接收了秦丞

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

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

中。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还定三秦。楚汉战争时,他

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

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陆贾

汉初思想家,政治家。楚人。早年随刘邦平定天下,口才极佳,常出使诸侯。刘邦即帝位后,

他受命出使南越,说服尉佗接受汉朝赐予的南越王印,称臣奉汉约,被任为太中大夫。刘邦

即位之初,重武力,轻诗书,以“居马上得天下”自矜,他乃建议重视儒学,“行仁义,法先

圣”,提出“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统治方略,遂受命总结秦朝灭亡及历史上国家成败的经

验教训,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高祖无不称善,故名其书为《新语》。

哲学上提出宇宙万物都是“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者”,反对神仙迷信思想,但也有

圣人“承天诛恶”和天人感应的神秘思想。后人称《新语》开启贾谊、董仲舒的思想,成为汉

代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先声。刘邦死后,吕氏称制,大封诸吕为王,他乃称病免职家居。

后劝说丞相陈平结交太尉周勃,联络汉代大臣和宗室王侯,对诛杀诸吕、迎立文帝起了很大

作用。孝文帝时,再使南越,使尉佗去帝制,归附汉朝。著有《楚汉春秋》和《新语》等。

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

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

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

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

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

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

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

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

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

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

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

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

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

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

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

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

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

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

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

(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

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

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

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东方朔

(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辞赋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

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

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

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

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东方朔原

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 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

子诗》等, 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 “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

写有《东方朔画赞》, 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 备加称颂, 唐代大书法家颜

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

李广

(?—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做过骑郎将、骁

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称为“飞将军”。 相传,汉代

右北平一带有老虎出没,时常伤人,民皆惧之。李广在此任太守时,经常出行围猎。一次,

李广率众出猎夜归,乘着朦胧月色,从一山庄外经过。这里山谷纵横,草木丛生,正是老虎

出没处。李广与随从正在丛林行走,忽见一悬崖旁草丛中卧一个庞然大物,定目视之,正是

一只大老虎。李广忙张弓搭箭,双臂使出千均之力,猛射之,只听“嗖”的一箭,正射中那老

虎。随从忙跑过去一看,中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其状如虎的巨石,横卧草丛,其状

类虎。再看那只箭,早已连同羽毛一起,没进坚石。连李广也怀疑自己竟有这般臂力,便复

归原处,又张弓搭箭,照此巨石连射三箭,然而,箭触顽石,火星迸溅,箭折羽飞,竟无一

支再入坚石。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

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在卫青建功

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

不屑于象其它的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

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即

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

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他八百骑兵。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

率领着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

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

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骑兵则全身而返。大喜过望的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

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

世了。

路温舒

西汉著名的司法官。字长君,钜鹿(今属河北)人。小时候家里很穷. 他在家里担

负着放羊的活计。放羊的路温舒很小就喜欢读书. 但是, 家里穷得连生活也维持不了, 哪里

能有钱买书呢? 有一次, 路温舒放羊时发现了一种蒲草. 这种蒲草又宽又长, 形状和竹筒

差不多. 路温舒想: 把蒲草剪下来, 在上面写上字, 不就可以做成书了吗? 这样的书, 既不

用花钱去买, 又轻便. 好携带, 放羊时也可以带出来阅读了. 从此, 路温舒每天放羊时就剪

下很多蒲草, 收拾齐整,带回家去. 晚上, 他就把借来的书抄在蒲草上, 然后把写上字的蒲

草连缀起来, 做成一册册的书.由于路温舒肯在艰苦的环境里想尽办法给自己创造学习条件,

刻苦用功, 他逐渐学到很多知识. 他先后学习过历史. 历法. 天文等知识. 他对法律学特别

感兴趣, 后来成为西汉时代有名的法学家.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和帝时,蔡伦入宫做皇帝的侍从,后来升任

“尚方令”,负责管理皇室(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汉朝历史书)工场,监造各种器械。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

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

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