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一个晴朗的日子,胶州湾里碧波荡漾,当我乘坐的游艇在位于李村河附近的入海口划了一个漂亮的弧线后,从沧口航道桥下,穿越了海湾大桥。仰望着一根根挺拔的桥柱,那一刻,心中涌起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
一座城市的成长,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升级。一座城市的壮大,与区域格局的变革紧密相关。对于青岛来说,海湾大桥已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交通设施,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承载着800万青岛市民的希望,她将成为青岛的城市新地标,成为青岛的旅游新亮点和青岛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东西岸货运的黄金通道
熟悉青岛历史的人都知道,港口是这座城市的最重要的支柱之一。青岛的建置也源于港口。当时,清政府出于军事战略需要,在青岛动议建设港口,1891年11月,在青岛设防,建总兵衙门,为青岛建置之始。1892年,青岛湾内建成前海栈桥码头和衙门桥码头,这正是青岛正式建港的标志。之后,青岛的港口业开始了发展。
到了2001年,“港口西移”,位于胶州湾西海岸的前湾新港区启动。目前,已经形成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青岛港拥有可停靠1.5万标准箱船舶的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可停靠30万吨级超级巨轮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和10万吨级的煤炭码头。
在此之前,青岛新港和老港区的陆域连接的主要途径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当年建设时的设计标准为2.5万标准车/日,而如今,实际车流量远远高于设计通行能力,标准路段交通量最高峰已达4万辆。其中,来往于港区之间的运输车辆成为来往于这条路上的主要货车。海湾大桥建成之后,将成为连接东西海岸的主要货运通道。海湾大桥通车后,将使青岛老港、油港、前湾港连为一个整体,货运车辆有了一个更加便捷的通道。
青岛城市的崭新地标
如同美国的金门大桥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景点一样,即将建成的青岛海湾大桥也将呈现同样的景象。
在青岛海湾大桥的官方网站上,这样的一条消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问,来自北京的一批客人,除了要在海上游览前海一线的风光外,还特别提出想去海湾大桥看一看。
不光外地人想看看大桥的模样,青岛市民也对海湾大桥充满了期待,国庆节期问,途经环湾大道的761路公交车每天爆满,前来乘车的市民基本上都是“看光景”的,除了环湾大道,他们最想看的也是海湾大桥。每当公交车经过李村河附近时,车上的乘客都会激动地指点着海面上那条蜿蜒的巨龙。
“以前青岛的海上旅游基本局限于团岛至浮山湾,而海湾大桥的建设,将拉长青岛海上旅游的线路,将来,环湾行可能会成为海上观光的主线路。”目前,已经有一家海上旅游公司将海湾大桥纳入了海上游线路中。一位旅游业的人士说,可以预见的是,海湾大桥未来将成为青岛的新地标,与上海的金茂大夏、台北的101大楼一样,成戈是来青海游客必看的景点之一。
青岛市旅游局局长王建功在一次网谈中介绍说,青岛市旅游局正在编制《环胶州湾旅游专项规划》,对李村河下游、海湾大桥等进行规划和研究,规划了滨海公园、桥头公园、沿河景观带和旅游区、山林旅游区、铁路新客站RBD等重要内容。
青岛海湾大桥还设有红岛连接线和胶州连接线,因此,除了大桥本身对旅游的影响之外,大桥通车后,还将带动凤凰岛、胶南、胶州和红岛等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景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同时加速推进这些区域旅游的升级换代。
海湾大桥还成了一些影视剧组的青睐之地,今年夏天,电影《硬汉2》剧组来青岛海湾大桥拍摄,这部影片汇集了金马影帝刘烨、世界小姐张梓琳、“韩国舞王”刘承俊、“超级散打王”柳海龙、“台湾硬汉”焦恩俊等影星,跟随成龙多年的特技专业指导“成家班”也到场献技。
青红黄三岛将成一体
百余年来,“青黄不接”让青岛的腹地难以扩充。有关人士认为,建设青岛海湾大桥将解决胶州湾东西两岸的跨海交通问题。大桥建成后,青岛、黄岛和红岛这三个呈“品”字型分布的区域将连成一体。
目前青岛和黄岛的交通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为轮渡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过海轮渡受运输能力、气候条件制约较大,每天仅能有千余辆客货车通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车流量大,已不堪重负。
海湾大桥提供一个更快捷的选择。资料显示,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长约70公里,驾驶轿车以110公里的时速跑完现在的胶州湾高速公路,全程需要45分钟左右。海湾大桥将青、红、黄三岛便捷地联系在一起,使青岛至黄岛陆路距离缩短近30公里。如果以每小时80公里的时速计算,走大桥将比走高速路节省22分钟,因此可大大降低运输成本,促进青岛经济发展重心西移黄岛,同时兼顾红岛的建设和开发。大桥建成后,半岛城市群各中心城市之间将形成“四小时经济圈”,青岛与本地各区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交通方便了,人流、物流、财流也更将顺畅地连接。海湾大桥将“青一红一黄”三岛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加快西部新区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环湾区域的活力线
翻开2008年以前的地图,世界三大强潮湾之一的杭州湾从来是天堑,将宁波、上海分割成隔海相望的南北两翼;而在2008年后的地图上,“V”形的杭州湾将变成“A”形。形成这一改变的,是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
一条大桥助推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有成功先例,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的长三角地区,由数座跨海大桥连接起来的东方明珠――香港,无不例证了“大桥经济”下,经济、生活圈的巨大改善。
在青岛,这样的巨变也在发生着。根据施工计划,明年上半年,横亘于胶州湾上的青岛海湾大桥将实现竣工通车,此后,这里将成为环湾区域最具活力的一条运输线。
在城市的管理者和规划者们看来,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大举措。青岛百年来的发展史,就是一条围绕胶州湾不断推进开发建设的历史脉络。近三十年来,青岛先后进行了城市东扩、区划调整、经济重心战略西移等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每一次城市空间布局的拓展和优化,都为青岛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战略承载着800万青岛人民的期望,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将来把300多平方公里的胶州湾纳入城市的怀抱,成为青岛的城市“内湖”,使青岛独特的滨海城市风格和人文特色沿胶州湾延续和放大。到那时,青岛必将成为全世界最漂亮的城市。海湾大桥作为环湾区域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为这一区域带来无穷的活力。
(作者为《青岛早报》资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