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寂寞”的“小众”剧场_午间寂寞剧场

  2010年,对于济南小众剧场来说,有些不平凡。先是济南本土首部商业话剧《画皮》让泉城观众体会到小剧场话剧的独特魅力。后有享誉全国的曲艺场“明湖居”重新开张,让泉城曲艺文化再添一把火……一个个小众剧场的突起,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因着其演与观,咫尺之间的距离这一精髓,小众剧场也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热捧,逐渐成为泉城济南一道靓丽的几景线。
  
  小众剧场含苞待放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小众剧场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层次的高低。济南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不像北京、上海等地,它大方中透着内敛。“小众”这种有着强烈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剧场,在红红火火的演艺市场,显得有些不温不火。置身其中却发现济南的小众剧场从不曾寂寞。
  在人们印象中提及小众剧场,脑海中立马出现的是关于话剧的种种印象,其实不然,小众剧场的演出现在不仅仅局限于话剧,在济南曲艺剧场、儿童剧场、小型音乐会也在小众剧场中占据了不可轻视的份量。小众剧场的剧目不像电影一样可以大规模上映,其精华就在于场地不大,演员不多,观众有限。在舞台上下,观众与演员们近距离的接触与互动,让观众能够听得见演员们走路的声响,闻得到他们表演的气息,甚至摸得到戏的灵魂。
  追溯济南小众剧场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创作人员在前进过程中不但要摸着石头过河,还要不断的培育观众市场。济南不同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市场培育上显得有些势单力薄。话剧《画皮》就是很好的先例,起初的面世并不被观众们看好,可创作人员克服了现实中种种的困难,利用媒体加大引导力度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们开始关注并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所以从剧目到市场都得到了观众们的高度认可,小众剧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
  在济南,小众剧场之所以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政府支持是推动市场发展的根本,有效的资源整合是持久发展的动力,话剧《画皮》的成功就印证了这一点。
  
  小众剧场仍需培育
  
  近年来,小众剧场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发展迅猛,它以其独特的现场感和渲染力
  加上演员与观众的零距离互动令不少观众沉醉其中,感受独特的舞台魅力。
  现在的小众剧场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演出空间了,而是变成了一种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与那些小众剧场相对活跃的城市来说,济南的小众剧场市场仍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培育与完善。虽然其势头呈现出越来越火的迹像,但它始终是小众艺术,与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相比,还是差远了,它的核心是在小众的范围内争取更多的大众,虽然是小众艺术,但影响力并不一定小。
  在现在这个讲求市场接受率的时代,小众剧场的演出几乎完全由市场主导,正因为如此,济南的小众剧场也是在市场中努力寻找定位。虽然规模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势,但还是比较分散。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2010年济南的演艺市场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充斥着济南这座城市。这对于小众剧场的发展,也是压力重重尤其市场的培育,这是一个长期且充满希望与压力的过程。它需要一定周期的积累,需要创作人员慢慢去培植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加大有效的宣传推广,让市场认知率提高,从而解决“演出供养能力带来的”系列连锁效应,大大减少创作中带来的诸多压力。
  济南这座城市的文艺气息有点按部就班,除了小剧场话剧外,其它小众文艺显得有些“闷骚”,要想让更多的文艺气息明目张胆的显现出来+就要有些市场专属空间。如果成立一个专属小众市场的剧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满足小众艺术群体的文艺需求,贯输文化艺术概念,电影器乐、小型独奏独唱,现代舞和小剧场话剧等统统包揽在内,结合举办艺术教育普及讲座沙龙、小型演出等,既能承载演出,又能做艺术普及,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个有些浮躁的时代,能让人感动的东西越来越少,而小众剧场能将舞台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并融入更多地本土文艺气息,表达着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困惑与苦恼,让观众们在欣赏的同时找到了契合点。小众剧场在一点点收获着票房与观众满意度的同时,也努力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把握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