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16日,纳斯达克(NASDAQ)宣布:将于2002年10月15日终止与大阪证券交易所的商业合作协议,退出日本市场。接下来的打击便是,德国证券交易所也宣布,将于2003年年底关闭以吸纳科技股及新经济股为主的德国股票交易二板市场新市场。这些事件充分说明,纳斯达克的全球战略遇到了重大挑战。纳斯达克全球战略遇到的挫折除与新经济的下滑密切相关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非常引人瞩目。
美梦难以成真
纳斯达克的全球扩张与新经济有密切联系。几年前,在互联网经济如火如荼之时,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成为众多高科技公司竞相追逐的对象。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公司由此产生了一个宏伟计划:建立真正的全球交易市场,投资者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任何货币购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任何股票。纳斯达克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在欧洲、亚洲的合作与并购,使其取代纽约证交所,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股票交易市场,而且是全方位电子化和全天候的交易体。
随着近几年全球新经济的大幅下滑,纳斯达克公司的全球扩张战略遭遇挫折。纳斯达克自1999年进入日本到关张,累计亏损达53亿日元。在欧洲,纳斯达克也遭遇到类似的命运。纳斯达克欧洲市场现在仅有55家上市公司,其最后一支IPO(首次发行上市)的公司还是在两年前完成的。创立于1997年3月,由德国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主板市场以外的二板市场,一度被看成是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欧洲翻版。在新市场推出后,共有343家公司成功上市。但目前新市场综合指数已从两年半前网络泡沫最严重时期创下的8559点历史最高纪录暴跌到数百点,市值缩水了95%左右,已难以继续经营,将被迫于2003年底前关闭。纳斯达克全球战略受挫的主要原因有:
1.新经济下滑,全球股市整体下挫。
美国以IT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衰退,带着全球IT产业步入了“产业的冬天”。作为推动新经济发展动力的风险投资和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严重受挫。据美国全国风险投资协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02年第三季度,美国风险投资额仅为45亿美元,比前一季度的60亿美元下降了25%,不仅已是连续第八个季度回落,而且是自1998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降至50亿美元以下。至此,美国2002年前三个季度的风险投资总额仅为169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的310亿美元下降了45%,比2000年同期创纪录的828亿美元更剧减了近80%。
另据美国汤姆森风险经济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第三季度仅有一家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从而实现了股本的转移,但筹资额也只有3000万美元。2002年前三个季度,只有16家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首次发行股票,筹资16亿美元,低于2001年同期的34家和28亿美元,与2000年同期的214家和200亿美元更是相差甚远。
纳斯达克是风险投资的重要出口,风险投资的发展动向必然影响其实力。全球股市已连跌三年,进行IPO的新公司数量大幅度减少。自从2000年经历“尖峰时刻”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已缩水2/3,交易量也急速下滑。统计显示,2000年底,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共有4730家,但到2002年3月份,已减至3990家。日本市场开张两年多,日经指数比当初的水平低41%。长期大熊市使得日本企业不敢在该市场上市,也使得日本和海外投资者不敢买卖这一市场上市企业的股票。同期纳指大跌67%,纳斯达克自身难保,无法出资扶持损失惨重的日本子公司,只得关门大吉。
2.全球化战略与相关国家利益构成冲突,形成了扩张的障碍。
如果纳斯达克实现了全球24小时覆盖,消除了证券交易在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那么,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建立和行将设立的二板市场,就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了,并影响其他类型证券市场的发展。纳斯达克进入日本时,日本证券市场有八个区域性的证券市场和一家场外交易市场,排外心理严重;更加上企业和财团之间交叉持股,股票的流动性也不强。纳斯达克日本市场受到日本证券界的对抗,最根本的还是利益之争。如果纳斯达克(日本)真正成为了纳斯达克全球链条上的一环,日本的其他证券交易市场就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纳斯达克公司试图组建一个全球化的跨国公司,这一宏伟蓝图的确与其他国家的证券交易所产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甚至与有关国家证券市场的相对独立性要求相对立,从而产生了众多的冲突与矛盾,纳斯达克在日本、德国的情况正是这种冲突的反映。
3.纳斯达克的扩张策略存在不足。
纳斯达克的扩张策略很像房地产行业的做法,通过“跑马圈地”,在各大洲建立交易所的分支机构,来培养海外市场。这种做法存在不足,因为无论是日本还是欧洲,这些地区都已经有很多股票交易所,投资者并不缺少交易品种。在电子交易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最能体现交易所竞争力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和上市公司的质量,而不应该是交易市场的地域分布。此外,其市场策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估了日本公司和民众对证券市场的依赖度。日本是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拥有股票的人仅占15%左右,个人金融资产当中股市的投资率只有6.7%,银行存款则高达53.8%。
扩张脚步不会停歇
尽管纳斯达克的全球扩张遇到挫折,但不会因此而停止其全球化战略推进的步伐。
1.虽然美国经济衰退和股市泡沫破裂,但纳斯达克公司本身仍保持正常。从纳斯达克公司的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1年,公司的收入较为稳定,每年都超过了8.3亿美元。而从2002年第一、二季度的情况来看,总收入也都在2.05亿美元以上。收入主要来源于纳斯达克的交易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和公司客户的集团服务。
2.纳斯达克仍然是美国最佳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
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收支平衡表来看,2001年其,净收入仅为0.318亿美元,低于2000年0.729亿美元的净收入,也低于纳斯达克2001年0.4亿美元的净收入。不但如此,纳斯达克市场IPO公司的数量也要比纽约证券交易所多。从1999年~2002年每年6月的情况来看,纳斯达克市场IP0公司的数量分别为31、35、8和8家,而同期纽约证券所IPO公司的数量分别仅为2、7、9和2家。而且,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资产负债情况亦不如纳斯达克。
3.纳斯达克仍在积极寻求全球的合作与扩张,并拥有众多的海外上市公司。
由于欧洲和加拿大资本市场具有比日本资本市场更高的开放性,民众的投资意识也较日本高,纳斯达克撤出的可能性不大。并且在纳斯达克(日本)黯然宣布撤退的时候,纳斯达克中国代表处在上海悄然成立,在印度的邦加罗尔也开设了办公室。另外,据2001年年底的统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非美国公司共有447家。其中,欧洲有138家,占比31%;北美有109家,占比24%;中东有79家,占比18%;亚洲有62家,占比14%;加勒比海国家有41家,占比9%。纳斯达克毕竟给海外企业带来了全球融资的机遇,其吸引力仍然是巨大的。
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以及硅谷目前较差的发展形势来看,纳斯达克市场确实难以很快走出困境,其全球化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一些时间。但也应该看到,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将在3.0%左右,并且伴随美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低利率政策等逐步发挥作用,2003年美国经济状况可望保持低速增长,作为新经济标志的IT产业也将走出谷底。比如,2002年全球风险投资总额虽在下降,但预计全年总额仍会超过220亿美元。这将增强纳斯达克的实力,并为其扩张创造必要的条件。随着投资者信心的恢复,美国证券市场、特别是纳斯达克市场对全球科技企业仍具特殊吸引力,纳斯达克将继续寻求扩张。
创立于1971年的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前身是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纳斯达克与一般证券交易所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实际的交易场所和席位。传统的交易方式采用“做市商”制,买家和卖家无法直接交易。电子股票交易网络系统则是让卖家和买家直接撮合交易,不必再经过中间商,这很符合以技术股为主的交易特点。其次,纳斯达克不仅是一个交易平台,自身也是一个挂牌上市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