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相知、相近|相近和相似的区别

     相似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中国和法国都是在所处地区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区大国。相近和相似的地位和影响,才使两国在相互的审视过程中,有了相近和相似的视角和看法。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是亚洲大国,法国是欧洲大国。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亚洲,它当时面临着如何同日本――这个近代史上的宿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而今经济上远超过自己的近邻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以确保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法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欧洲,它刚刚同德国――这个近代史上的宿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而今也在经济上远超过自己的近邻签署友好条约,以便在法德和解、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欧洲的联合,确保欧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戴高乐将军从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出发,感受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他认为在亚洲,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政治现实情况,都不会不关系到中国、涉及中国。在这个大陆上,特别不可能想象有不包括中国在内的战争与和平”。于是,法国迈出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决定性一步。
  40年过去了,中法关系中这一条奠基性的基础,不仅没有削弱或者动摇,反而更加牢靠和坚实。
  在这40年里,由于中国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中法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更加相近了。同法国一样,中国成了世界核大国之一,成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积极的稳定作用。法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一,积极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在众多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但是,不管是面对两个超级大国还是面对一个超级大国,中国和法国都只是地区大国,或者是世界二流大国,这个基本事实并没有改变。
  正因为如此,中法两国才认为,面对世界深刻而复杂的变动,双方应该进一步密切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国际事务中的霸权企图。为此,中法两国不仅要在各自地区发挥积极影响,进一步推动亚欧合作,更要承担起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特殊责任,在世界新的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早在1957年,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夫妇访华回国后,曾对当时还在野的戴高乐将军谈起过同中国建立一种“外交联系”的想法,戴高乐将军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看法”,但他随即补充道:建立这种关系的“条件是法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选这就是说,在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当法国的对外政策还在美国的阴影之下时,法国是不可能承认中国并同中国建交的。
  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政以后,为法国制定了一条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明确反对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同美国的关系明显紧张。此时,中美关系也由于美帝国主义不愿放弃敌视中国人民的顽固立场而处于对立状态。与此同时,中苏分歧已逐步公开尖锐化,那种认为中国是苏联附庸的西方偏见不攻自破。法国一方面同苏联搞缓和以牵制美国,另一方面又想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以牵制苏联。中法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对某些国际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在独立自主、反对大国霸权这个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上却有着共同语言。戴高乐将军领导下的法国,不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德国法西斯的“自由法国”,还是战后初期的法国临时政府,乃至1958年以后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始终坚持民族独立自主的特性。同样,戴高乐将军从战略高度出发,把同一贯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中国建交,看成是其对外政策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他实现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明显地表现出与美国各行其是的独立风格。1964年2月,在中法宣布建交后,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法新社记者时赞扬道:“戴高乐将军领导下的法国政府,采取了与某些西方国家不同的态度,决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就树立了一个勇于面对现实、敢于独立自主的榜样。”
  40年过去了,中法两国的领导人一代换一代,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有了很大的提高,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两国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却一直延续下来,仍然是今天中法关系密切发展的深厚基础。在当今世界上,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当中,敢于抵制强权政治,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仍然当属中国和法国。
  
  经济上相互需求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战后恢复时期的法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被称为法国经济的“黄金时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法国的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法国在其旧殖民地的影响日益收缩。法国先是失去了印度支那,撤出了亚洲,接着,非洲法属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法国的传统海外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加上在欧洲又面临美国的激烈竞争,因此,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国这个庞大市场自然有着较强的吸引力。而在法中建交之前,中国经济已渡过了建国后又一个严重困难时期,克服了在左倾思潮影响下的某些政治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同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困难,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有条不紊地开展经济建设。在面临美国继续封锁、苏联背信弃义的情况下,中国要发展经济,也有加强同其他发达国家合作的必要。戴高乐将军曾指出:“法国的技术越来越有价值,而中国又为法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园地。”
  40年过去了,中法两国这种经济上相互吸引的互补性,在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下,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了。今天,中国已经制定了新的一轮经济发展战略,要在新世纪的头20年内将现有经济再翻一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战略宏图,不仅为中法经济合作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会,也为中法之间在新世纪发展全面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