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外务省的顾问小组9月向外相町村信孝递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政府尽快设立一个新的情报机构,专门负责海外谍报工作。该小组希望日本政府可以按照英国主管海外谍报工作的秘密情报处――军情六处的架构来设立新的情报组织。该小组还特别建议,日本应大力将经过特殊教育和训练的特工以外交人员的身份派往目标国家,尤其是目前与日本关系紧张而又微妙的韩国、中国以及俄罗斯等国。
谍报是日本的古老传统
说起日本间谍,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在长期的侵华过程中罗织起来的庞大情报网、罪行累累的特务机构和臭名昭著的间谍头子土肥原贤二之辈。早在16世纪以前,日本的谍报活动就相当频繁。日本在世界各地开展大规模的谍报活动,则是明治维新以后的事。为了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1878年,组织健全的陆军情报部问世。三年后,宪兵部队成立,之后逐步发展成集反间谍机构、特种警察部队和国内安全部三位一体的组织。1884年,日本撤销了海军省军务局,另立军事部,而军事部下属的第五课就是谍报课。这标志着日本海军也有了专职情报机构。
侵华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为此派往中国的间谍持续不断。“立洋社”大约是最早在中国进行谍报活动的秘密组织。其“实绩”之一,就是在上海昆山路建起的东洋学馆。
1886年,陆军中尉荒尾精受日本参谋本部的派遣秘密潜入中国,在汉口开设情报机构――“乐善堂”,后在宗方小太郎、大山岩、中西正村等人的协助下,在北京、天津、重庆、福州等地设分店。他们易服装,蓄发辫,口操汉语深入中国内地进行调查。1890年,他们在上海开设“日清贸易研究所”。次年,日本参谋本部又从国内选拔150名学生送上海受训。三年后这里便培养出90名毕业生,甲午战争中这些毕业生大多被送上战场。这一时期,日本的谍报工作十分活跃,为日军获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1894年7月日本大本营命令宗方小太郎侦察威海卫北洋舰队动向。当时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基地,封闭甚严,被日本谍报机关称之为“死地”,威海卫到芝罘间交通线亦被严密封锁,日本谍报机关称之为“死线”。宗方来到芝罘后,数次冒充中国人穿越“死线”进入“死地”,终于探明“镇远”号等14艘军舰开赴朝鲜的具体日期。日本海军获悉后集中联合舰队,在黄海拦截并击溃北洋舰队,夺得制海权,并最终赢得这次战争。宗方小太郎因此受到日本天皇的接见。
1906年3月,日本在我国东北设立情报机关――满铁调查部。满铁调查部从调查满蒙地区的经济、民俗、民间司法等情况入手,逐步发展到产业、商业和交通各部门。据初步统计,1907年至1912年间,该部搜集编印有关中国东北的法令及涉外条约共54册,经济资料(包括“满蒙全书”)142册,并定期刊发有关满铁业务和中国贸易的统计。此外,满铁还设立了三个与调查部有关的重要机构,即东亚经济调查局、满洲史地调查部和地质调查部。这些机构搜集提供了大量情报资料。此后,满铁调查部的机构逐步扩大加强,为日本全面侵华进行准备。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更是派出大量间谍在中国进行情报收集工作。1931年6月间,日本军部派遣中村震太郎等四人,到中国兴安岭、索伦山等地进行间谍活动,被中国驻军逮捕后秘密处死。
在细数日本在我国的谍报活动时,我们尤其要提到的是,有“东方劳伦斯”之称的土肥原贤二。一战结束后不久,土肥原就在日驻华使馆当助理武官。他利用语言之便,一方面网罗汉奸提供情报,一方面在沈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开设妓院,设立情报据点。经过多年苦心营造,他在东北编织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特务网,其哈尔滨特务机关的正式名称就是关东军情报部,它与关东军宪兵司令部一起共同构成了遍及全东北和察哈尔、内蒙的日本关东军间谍特务网。
妓女间谍:“最崇高的爱国者”
在日俄战争与一战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间谍搜集俄军情报。其中,日本妓女充当了重要角色。日本妓女从19世纪80年代来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以后,因其“温柔、诚实和善良”而“到处受人欢迎”。到20世纪初,她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成的情报网,遍及俄国和远东地区”。1903年,日本妓女安藤芳来到哈尔滨,专门诱骗俄国军官,不久被一名俄国将军接纳为妾。很快,安藤芳偷出一份军用地图,连夜逃往北京送给日本公使馆。这是一张俄军在东北地区的兵力分布详图,记载着俄军在东北地区的驻军地点、防御工事、物资储备等重要情报。由于掌握了俄军的大量情报,因此日俄战争一开始,俄军就处处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鉴于日本妓女间谍特殊作用,日本人将她们比作日本飘零到大陆的樱花花瓣和与日月同辉的明星,将这些妓女溢美为“最崇高的爱国者”。后来,这些“妓女间谍”被捕获之后不是被俄军处死,就是被关入西伯利亚的冰雪荒原监狱里活活冻死。
“日本间谍重创了美国舰队”
二战时期,日本谍报活动空前活跃,其驻外使馆就是日本在各驻在国的情报中心,日本参谋本部多次指挥外交人员搜集驻在国对战争的态度和备战动向。1941年11月28日,日本驻檀香山副领事吉川猛夫向国内提交了一份包括珍珠港内停泊舰只详情的报告书,九天后,日本海军舰载机突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重创。军事史学家此后在评论珍珠港事件时都不得不承认:是日本的间谍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
战争期间,日军还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建立了针对拉美和美国的间谍网。这个间谍网由工藤田出在日本驻阿根廷大使馆坐镇指挥。华盛顿反谍报机构截获和破译的日本密电显示,为间谍网效劳的阿根廷人当中有该国总统的儿子小卡斯蒂略和驻秘鲁大使的儿子科隆布雷斯。东京在1942年为这个间谍网拨活动经费12.24万比索,其中包括宣传、购买报刊和礼品、收买军事文件等费用。日本外务省多次表扬布宜诺斯艾利斯情报站,认为该站提供的情报为“我们采取行动作出重大贡献”,并要求继续加强工作,刺探关于美国国内情况及其生产能力和商船队运输力量的情报。据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1944年签发的一份报告说,这个间谍网进行了几次破坏活动,他们把装有化学物质的圣女塑像作为礼品送给前往美国和英国的海员,这些塑像使几艘船只爆炸起火。另外,在收集盟国船只运输、美国政治和南美政局等情报方面,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进行了合作。
广延民间机构,谍报技术惊人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被剥夺了独立的军事能力,其所谓的情报机构也完全依附于美国。美军占领当局取缔了日本全部谍报机构,其一部分人员被美国占领军的谍报机关控制利用,直到1952年美国结束对日占领时,日本才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扶持下重新成立了自己的谍报机构――“内阁总理大臣官房调查室”,后改名为“内阁调查室”,负责集中协调日本的谍报活动,直属总理府。内阁调查室作为最高情报机构,有“日本中央情报局”之称,下设的警察系统、外务省系统和日本防卫厅的情报机构都必须将获得的情报汇总到内阁调查室,由调查室汇总供内阁决策参考。
但日本是二战战败国,国际社会是不允许它拥有太大的谍报机构,因此重视利用商社等民间机构搜集情报就成了日本的谍报选择。美国报刊甚至认为“日本民间企业搜集情报的能力在美国中央情报局之上”。 二战后,日本有一万多人被派到美国学习新工艺和管理技术,并陆续学成回国。美国人后来得出惊人结论:这些日本人仅仅花了25亿美元,就把西方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搞到了手,而这笔花费仅占美国每年研究经费的十分之一!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有心人”根据王进喜的一句话及其他蛛丝马迹,就分析出了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随后又根据中国报纸上一张有关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推算出大庆炼油厂的规模和能力。之后,安徽宣纸的造纸技艺被日本人巧妙地“偷走”,令炎黄子孙叹息不已。目前,日本政府对外情况调查的主要窗口是日本贸易振兴会。该会有近百个驻世界各地的事务所,日本政府对外贷款、对外援助的意见书,基本上都由振兴会提出。该会同时搜集各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情报。此外,日本的丸红、三菱等一流大商社也都设有调查部。
日本掌握着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汉语密码破译技术,约有1000人参与电波的窃听与破译工作。他们较为出色的成就是较早得知1971年9月13日北京发生的林彪事件。林彪出逃后中国大陆全国范围处于一级战备状态,禁止一切军用与民用飞机飞行,军队取消一切休假,空中电波量激增。日本方面于9月22日,即林彪事件九天后,通过《朝日新闻》记者断言“在中国发生了异常事件”。而北京公布林彪事件已是第二年的7月了。
战后日本情报机构最为成功的例子,是1983年9月1日一架大韩航空公司客机被苏联战机击落后,日本军方公布苏联战机驾驶员与地面控制人员的通话录音,迫使克里姆林宫承认自己击落韩国客机,令256人丧生。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当时宣称,是自卫队的监听站监听到了苏联空军驾驶员的对话。
走向情报大国
冷战结束后,日本在加速进行防卫战略调整的同时,愈加重视军事情报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日本情报部门不断派出一批批“少壮派”军官,通过各种方式亲历如两伊战争、海湾战争、联合国检查伊拉克核生化武器等国际军事现场。在美法等国的帮助下,日本防卫厅“综合情报本部”还建立了庞大的电子影像资料库,收入大量东亚及周边地区的精密军事地图和卫星图片。日本逐渐走向情报大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健全中央机构,强化情报职能
1997年3月30日,日本政府确立了设置“内阁情报局”的基本方针,其设想是:合并和改组内阁情报调查室、公安调查厅、海上保安厅、外务省国际情报局等部分机构,组建统一的“情报局”,并力图使其在业务上与自卫队的情报本部联系起来,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情报保障。近来,日本政府对内阁情报调查室进行了重新分工,对外情报分国际一部及国际二部。国际一部负责谍报、电子和人物的情报。国际二部是负责公开的情报搜集,如新闻资料、公开发言等,24小时运作,向首相及官房长官提供消息。
1997年1月20日,日本防卫厅新的情报机构――情报本部正式宣告成立。它由陆海空三军自卫队的情报机构合并而成,实现了情报机构的中央一元化,并根据新的需要,组建了总务部、计划部、图像部、电波部和分析部五个部门。它在机构设置上隶属参谋长联席会议,接受由防卫厅事务次官、防卫局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陆海空三军自卫队参谋长组成的“防卫情报委员会”的领导。富有对华情报工作经验的原陆上自卫队第10师师长国见昌宏被任命为情报本部首任本部长。日本防卫厅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来的情报将汇总到防卫厅情报本部,为政府首脑决策提供依据。
不久前,有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防卫厅准备在陆上自卫队的两大情报机构――“中央地理队”和“中央资料队”的基础上组建一支约600人的“中央情报队”。为了该情报队建成后将对陆上自卫队搜集来的种类情报进行综合处理,以提高情报的可靠性和共享水平。更重要的是,“中央情报队”还将部队成员派往海外,收集现场情报。这将是自卫队第一支在海外收集情报的专门部队。
增购先进装备,提高情报搜集能力
日本情报系统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不断建设,已拥有世界上较为先进的装备:能够与美军设在澳大利亚的太平洋情报分析中心并网的大区域电波和图像搜集系统、海上自卫队的P-3C反潜巡逻机和MH-53E海上预警机、航空自卫队的美制E-2C预警机。日本已不满足于已有的先进装备,正以高科技化、大型化和远程化为目标,加快研制和订购更为先进的情报搜集工具。一是装备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E-767远程预警机,将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战略目标纳入其侦探范围之内。二是开始进行取代P-3C反潜巡逻机的项目研究。三是加紧部署超视距雷达。日本已成功研制3000公里的超视距雷达,并进入部署阶段。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乃至中原等广大地区重要战略设施和战略行动都将在其监测之下。另外,日本防卫厅决定在冲绳县的宫古岛建造一处捕捉和处理中国军舰和飞机进行通信联络电子信号的据点,并将于2008年正式启用。四是购进远程侦察机。2000年8月,日本海岸警卫队以担心东南亚海域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为由,要求购买两架远程侦察机。新的远程喷气机可能使日本自己队拥有更强的情报收集能力。例如,从岩国空军基地起飞的飞机可以轻而易举地监视中国沿海地区。新飞机凭借一系列的传感器,可以在不进入别国领空的情况下执行空中照相侦察、截收电子信息和收集其他情报的任务。新型的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包括被动探测系统和脉冲―多普勒雷达,它可以看到小的隐形目标。在较大程度上采用机载侦察手段有助于解决令日本人恼火的一个问题――依赖美国的情报,并从而弥补日本情报收集工作中的一个空白。五是研制并发射侦察卫星。
开展军事外交,拓宽情报收集渠道
1997年8月,日本防卫厅确定了重点搜集亚洲地区军事情报的基本方针。为此,日本一方面极力谋求同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与安全保障对话,企图通过正常的军事交流获取军事情报;另一方面又向驻亚洲各国使馆增派武官,使其成为日本获取军事情报的重要来源。苏-27战斗机基本性能的数据资料、朝鲜“劳动1号”中程导弹情报等,都是通过军事外交获取的。
发射卫星,加强航天侦察监视
2001年4月,日本又成立了侦察卫星办公室,以推进日本的侦察卫星计划。2003年,日本发射了两颗雷达侦察卫星和两颗光学侦察卫星。其中,前两颗(包括一颗光学侦察卫星和一颗雷达侦察卫星)于当年3月发射成功,后两颗从当年9月延迟到10月,10月又延迟到11月,最后还是因发射失败而坠毁。其中光学侦察卫星的分辨率为1米,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直径为3米,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侦察和一定的识别伪装能力。这两颗日本间谍卫星升空后将在距地面400至592公里的高空工作,能够全天候清晰地拍摄地面上直径为一码(0.914米)的物体。不管天气如何变化,它们都可以在24小时内拍摄到地球上任何特定地点。日本两颗间谍卫星成功发射,致使日本情报系统的当家人、情报本部部长国见昌宏得意地对媒体称:“这是日本从由美国完全控制情报向建立独立情报系统迈出的第一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