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三变化及启示(等2则)_近代中美中日关系启示

  中日关系三变化及启示      近年来,中日关系在基本结构或曰基础上已经发生三方面最重大的变化:第一是“权势关系结构”的双重变更。日本政界也好,舆论界也罢,总是和着某些国家大炒“中国威胁论”,或者有意渲染和夸大中国增长的综合国力对地区尤其是对邻国的挑战。另一方面,日本也在一种特定意义上迅速崛起,它早就决心要“修改和平宪法”,向海外展示自卫队,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成为“政治大国”的愿望与日俱增,而且似乎决意无视亚洲邻国的态度单方面采取行动。本来,在两个近邻间的“双强崛起”依其本质就充满了动能,何况中国人民惨痛的历史记忆和日本方面极力掩饰的现实需要更使之难以控制。
   第二是中日两国人民政治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变化。多数日本民众正在形成或已初步形成这么一个印象,即不断崛起的对日充满敌意的社会主义中国,未来很可能压倒日本。多数中国公众对日本则正在形成或初步形成一个复杂的印象,即一个蓬勃向上、又有可能衰落的日本;一个历来可恨、未来又很可能敌对的日本。
   最后,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日本政府对华行为模式的变动。在以往约30年的时间里,凡两国发生重要的政治争端,日本政府往往不得不先采取一些实质性让步。大致从2003年起,明显的是从2004年初起,日本为了达到成为自想中的“正常”和“平等”的政治强国地位,加之对中国崛起抱有相当强烈的怀疑、敌视和种种盘算,以及日本国内民族主义和右翼势力的发展,日本政府显然决定不再继续这一对华行为模式。
   总之,中日关系前景不容乐观,在可预见的将来,中日成不了战略伙伴,但成为战略对手却有可能。这对中国不利,对日本更加危险。因此,中日两国要控制战略问题(带着控制历史问题)。中日之间应该有正常的战略关系,它应该是一种复杂的和内在制衡的关系。这其中既有战略猜疑,也有战略竞争,但同时也应注意控制紧张局面不至于升级为危机,危机不至于升级为冲突,尤其是军事冲突。两国领导人要有远见和魄力,推动中日建立起码的、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互信和协作,不使恶化的政治关系溢到其他领域。
  北京 夏子怡
  
  
  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当前中日关系显然正处在一段时期内的最恶劣的状态:东海问题、历史问题、台海问题等。它绷紧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弦,备受国人的关注,但在认识中日两国关系时,如果只注意对立的一面却忽视了统一的方面,就不可能对事态作出正确的评价,也就不能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中日两国利益的统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两国均在双边贸易中获益;两国在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两国的磨擦均会对两国人民造成伤害,不利于国家发展。
  所以,“有理、有利、有节”应该作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指导方针。
  有理。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挑衅,不理智的冲动只会使矛盾进一步激化,使日本有了无理取闹的理由。反之,如果我们事先向对方理论,即使不能使右翼分子善罢干休,也会得到世界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声援,到那时,右翼势力就成了“千夫所指”。
  有利。外交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利益,不论形势如何变化,都要为国家、人民争取最大利益。中日的分歧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尊严,关系到中国的国际战略定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大局,这就决定了中国可以与日合作但却没有向日本右翼势力妥协的余地。
  有节。有节是斗争的暂时性要求,针对对方的攻击,采取适当措施,或和平政策或斗争方略,在取得成功后都要及时审时度势进行调整,即“见好就收”,从而使局势向好的方向发展,更要为下一轮斗争做好准备。
  山东 亓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