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曾有10万犹太人】伊朗犹太人

  以色列前总统卡察夫、前国防部长莫法兹等,都是来自伊朗的移民。      今天的以色列和伊朗,已经成了水火不融的一对敌人,双方势不两立,不共戴天,仿佛早在祖宗八代就结下了深仇大恨。然而,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两者在历史上曾经很友好,伊朗还向流离失所的犹太人伸出宝贵的援助之手。
  
  2700多年的历史
  
  在伊朗的犹太人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据《旧约圣经》的“列王记”记载,伊朗和犹太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22年,当时,亚述王攻占了撒玛利亚以后,将那里的犹太人“掳到亚述,安置在哈腊与歌散的哈博河边,并玛代人城邑。”据考证,“玛代”就是指伊朗雅利安人在伊朗高原上建立的国家,被史书称为“米底王国”,也就是说,犹太人被带到了伊朗高原。
  
  本来,“掳到亚述”、“并玛代人城邑”的犹太人的身份是俘虏,然而,等待他们的并不是那些可怕的“寄人篱下”的悲惨遭遇,他们得到了良好的待遇,以至于最后被当地伊朗人同化了。许多犹太史学家编篡的历史著作,在称谓这些犹太人时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失踪了的以色列十支派”。当然,他们的犹太属性和宗教身份也遭到不少学者的质疑,甚至不被承认和接纳。
  公元前597年和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两次攻陷耶路撒冷,将数万犹太人掳到巴比伦做奴隶,这就是以色列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它是犹太民族的一次浩劫,犹太民族濒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帮助犹太人从这一边缘起死回生的,恰恰又是伊朗人,即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居鲁士大帝。
  居鲁士一生战功赫赫,公元前538年征服巴比伦后,他把历代巴比伦国王掳掠来做奴隶的人都释放了,让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并颁旨允许犹太人重建圣殿和耶路撒冷城墙。史料记载,犹太人“感激之至”,圣殿奠基时,他们更是“喜极而泣,欢呼雀跃”。《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一书中这样评价居鲁士:“如果没有居鲁士,犹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可能消亡了。……居鲁士的作用不仅在于他赢得了一系列战争,征服了一大片疆域,更在于他创建的帝国彻底改变了古代世界的政治格局。”这一古代世界格局的改变中,自然也包括犹太人得以重建他们的家园。
  
  伊朗也有《辛德勒名单》
  
  公元70年,罗马帝国攻占耶路撒冷,犹太人四处流散,不少人迁徙到由波斯帝国统治下的巴比伦等地寻求庇护。到了伊朗萨珊王朝时期,巴比伦成了流亡犹太人的聚居地和举足轻重的文化中心,学者们在那里完成了堪称犹太智慧大全的《巴比伦塔木德》(在希伯来语中,“塔木德”意为“伟大的研究”)。
  《巴比伦塔木德》与《巴勒斯坦塔木德》统称《塔木德》,形成了塔木德文化。不过,前者的水平、深度和权威性等都要高于后者,如果人们有歧议和争执,则以《巴比伦塔木德》为准。历史学家说,如果没有安静的环境,是不可能完成如此煌煌巨著和权威典籍的编撰工作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伊朗也在不知不觉之间为发展犹太文化事业起到了作用,起码是在客观上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2007年夏天,伊朗国家电视一台播出过一部名叫《零度转变》的22集电视连续剧。这是一部伊朗人自己拍的戏,据说它的制作投入是伊朗历史上最高的。连续剧的主要内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名叫帕尔萨的伊朗驻法国外交官,爱上了巴黎一位犹太姑娘萨拉,萨拉和另外一些犹太人被纳粹追捕,面临被集体屠杀的危险。在此殊死关头,帕尔萨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颁发护照,向德国纳粹谎称萨拉等是伊朗人,然后成功地帮助他们逃离法国,从而摆脱了纳粹的魔掌,但不幸真情暴露,帕尔萨本人遭德军逮捕,并被投入深牢大狱。
  虽然《零度转变》是影视作品,但它并非纯粹虚构。确切地说,它是根据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和真实故事改编的。据记载,二战期间,即20世纪40年代,伊朗驻法国使馆的外交官曾向大约500名犹太人颁发了护照,协助他们从纳粹集中营逃离。所以,《零度转变》被普遍认为是伊朗版的《辛德勒名单》。
  《零度转变》编剧兼导演法特希称:“伊朗人民一直客观地将普通犹太人和以色列政权区分开来。”据报道,这也基本上反应了伊朗领导人的立场,在他们看来,伊朗反对的是以色列,而不是犹太人。
  
  心态渐渐复杂
  
  世代繁衍,在伊朗的犹太人最多的时候达到10多万人,形成一个不算小的民族群体。由于政治和历史变迁等原因,他们的数量不断减少,现在大约只有不到3万人了。
  1948年,伊朗境内的不少犹太人纷纷离开伊朗,前往刚宣布成立的以色列国。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又有一大批犹太人移居到以色列和美国等地。以色列前总统卡察夫、前国防部长莫法兹等,都是来自伊朗的移民。
  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即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和以色列关系密切,但霍梅尼上台后,伊朗认为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义在中东的工具和“走狗”,根本不承认以色列这个“毒瘤”的合法性,两国关系彻底跌入“冰河”期。
  实际上,即使目前仅有的3万犹太人,也使伊朗成为中东地区除以色列以外最大的犹太人居住国,同时,伊朗还是目前世界上犹太人数量最多的伊斯兰国家。作为中东地区仅次于以色列的第二大犹太定居团体,伊朗的犹太人主要分布在首都德黑兰和设拉子、伊斯法罕等地,其中德黑兰的犹太人有1.5万左右。这些犹太人主要从事商业、教育和宗教文化等职业,属于当地的精英人群。不过,他们多数人已经不懂希伯来语了,只会讲波斯语或英语。
  现在在伊朗境内约有11座犹太教堂,位于德黑兰的约瑟夫•阿巴达教堂是最大和最著名的一座,教堂的大门和外墙上都有希伯来文的标识,教堂内的座位及两边的书架上,也摆放着透出历史沧桑的希伯来语《圣经》和其他希伯来语书籍,不过,教堂院子里布告栏上面的通知和告示等,却全是用波斯语写的。此外,伊朗的犹太人还开办有他们自己的学校、医院、养老院、图书馆文化中心等机构和设施。
  至少从理论上讲,伊朗犹太人的政治待遇还是不错的,伊朗法律规定宗教平等,犹太人享有宗教活动的自由,并可以组建宗教社团等。在伊朗议会中,犹太人还拥有一个永久性的固定席位,犹太妇女可以不戴头巾上街等。同时,伊朗政府曾多次表示,以色列与犹太人是两个概念,不会因为以色列而伤害本国犹太人。不过,中东一些媒体认为,如果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或者美国向伊朗开战,伊朗会不会将本国的犹太人扣押为人质,还是无法得出确切判断的事情。
  实际上,伊朗国内的犹太人心态很复杂,生活在矛盾中。一方面,他们对同民族的以色列人有宗教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另一方面,他们也舍不得自己世代居住于斯的家园,不少人甚至认为自己已经是伊朗的一部分。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有人愿意向以色列移民,有人则拒绝去以色列。
  去年12月,42名伊朗境内的犹太人通过秘密渠道,辗转来到以色列定居,这是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以色列行动。据统计,去年全年共有大约200名犹太人从伊朗移居以色列,是2006年人数的三倍。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犹太人则拒不移民到以色列,哪怕得到财政援助,也宁愿呆在伊朗。
  具体的例子是:去年7月中旬,由外籍犹太富商设立的专项基金会,提出给每一位愿意移居以色列的伊朗犹太人提供10000美元,对那些全家都决定到以色列定居者,再额外支付数千美元,即一家之主可得到2000美元,母亲和每个孩子得到1500美元。如此丰厚的资助不可谓没有诱惑力,然而,“伊朗犹太人社会”发表声明说:“多少钱都不能买走伊朗犹太人的身份和尊严。”这种“现金激励移民机制的做法是拙劣的政治诱惑”。强调“伊朗犹太人是最早的伊朗人,伊朗犹太人热爱他们的伊朗身份和他们特有的文化习俗。这种拙劣和幼稚的政治诱惑并不能达到他们试图剔除伊朗犹太人身份的目的”。
  当时有媒体分析说,发表这一立场坚定和对伊朗忠心不二的声明,可能是迫于国内的政治压力而不得不为之,难免“言不由衷”,“虚与应对”。不过,谁又能说它没有表达一部分伊朗犹太人的心声?事实上,至今仍留在伊朗的犹太人,大多是支持伊朗政府的,否则他们恐怕也难以支撑下去,而且他们对以色列向巴勒斯坦大打出手的行为表示反对和愤慨,甚至还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巴勒斯坦,抗议以色列的行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