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舆论认为,金砖国家之间对于该组织的国际定位和发展方向仍缺乏共识,处理不好可能使其合作机制变成“临时俱乐部”。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峰会在中国三亚成功举行。这是南非加入机制扩容后的首次峰会,会后发表的《三亚宣言》和三大行动计划,阐明了金砖国家未来合作的主要方向。一些西方媒体甚至认为,金砖国家机制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G5,其未来发展可能对西方构成威胁。然而,金砖国家机制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不大可能成为挑战西方的新平台。
金砖国家机制反映了发展中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和国际分量不断上升的事实。在金融危机和西方实力相对下降的大背景下,金砖国家机制为发展中大国争取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从“金砖国家”于2009年7月首次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脑峰会,到此次三亚峰会,金砖国家成员从4个扩展到5个,随着南非的加入,金砖国家机制更具地域代表性,也显示了各方对非洲作为国际多边场合重要力量及潜在大市场的看重。
金砖国家机制的战略影响,重在抱团谋发展,绝非要形成与西方相对抗的议事平台。
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至今,金砖国家逆势而上,在世界经济产值中的比重由12% 快速上升至17%,2010年全球GDP增长的50%来自“金砖国家”。随着发展中大国重要性的上升,理应改革过去由西方国家占主导的世界经济和金融体制,推动有别于西方机制的新机制产生。
事实上,金砖国家已成为在20国集团内部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变革的主导力量。不过,金砖国家是全球化和多极化的主要受益国,改革诉求并非要颠覆现有的西方机制,而是谋求有利于五国进一步发展的公平、合理的国际机制。
金砖国家机制的建立和扩大,是新兴国家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重要标志。今后这一机制将进一步促进金砖国家彼此间的互利合作,在国际重大问题上协调彼此立场,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这点将毫无疑问。不过,新兴大国崛起并不意味着西方优势的丧失,金砖国家机制发展也不意味着对现有国际政治经济体制的抛弃,新兴大国将长期处于学习西方和与西方和平共处的新阶段。
在看到金砖国家的影响日益增大的同时,也应该理性看到,金砖国家实力远未发展到能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地步,金砖国家机制重在务虚,即寻求和积累发展共识。过去的两次峰会,金砖国家都提到“建立多极世界和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目标,但真正的实质性举措并未多少。一些西方舆论也认为,各成员国之间对于该组织的国际定位和发展方向仍缺乏共识,处理不好可能使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变成“临时俱乐部 ”。
金砖国家机制并不能代表所有发展中国家利益,也不能取代现有的发展中国家合作机制,因而谈不上掀起与发达国家对抗的可能性。即使是在中、俄、印、巴、南五国之间,除了现有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外,还有中俄印论坛和IBSA论坛(印、巴、南非三国对话论坛)等数个多边机制,金砖国家机制也没有要整合五国家合作机制的意图。今后,很大可能是多种合作机制并存,各自发挥独特作用。
此外,金砖国家也面临夯实合作基础和强化凝聚力的任务。
中印两国边界问题悬而未决,在非洲经贸竞争激烈,政治安全互信亟待提升,双方都会尽力避免使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为新兴国家挑战美国全球利益的国际联盟。具体到一些安全问题,恐怕五国还会以各自的国家利益考量为重,虽然相互有所协调,但政策态度则会视具体问题而定。例如,在3月对“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案的投票中,南非就未能与其他四国保持同一立场而投了赞成票。
可以预料,金砖国家机制将进一步增大发展中地区大国和新兴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发言权,推动世界变革,但决不会成为挑战西方的工具,也不会成为重新划分国际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的议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