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扬州几度成为南方戏曲中心,扬州四大徽班进京,对京剧的诞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扬州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工作起步早,走在了全省前列。扬州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曾是扬州的骄傲。虽然开端良好,但从总体来看,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政府出资培养传承人,让很多民间艺术的守望者们,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挖掘出扬州戏曲等“非遗”这块金字招牌的潜在价值,走出困境。
【关键词】地方戏曲;后继无人;潜在价值;走出困境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扬州在历史上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戏曲艺术传统、发达的交通和繁荣的经济,使扬州几度成为南方戏曲中心。汉代的百戏、隋代的歌舞、唐代的参军戏和木偶戏,均曾在扬州流行。元代的扬州,是杂剧南移和兴盛的重要基地。到了明代,余姚腔和昆腔相继传入了扬州剧坛。清代的扬州,因为经济繁盛、城市繁华、康乾二帝多次南巡,形成了戏曲艺术的空前繁荣,昆腔、秦腔、京腔、弋阳腔、梆子腔、徽剧等全国各大剧种都荟萃于此,相互借鉴交融,使扬州与北京并列成为全国两大戏曲中心。扬州四大徽班进京,对京剧的诞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扬州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曾是扬州的骄傲
扬州市政协委员对扬州戏曲等非遗保护传承进行调研时发现,工作起步较早的扬州,由于相关法规建设滞后,资金缺乏,后继乏人等因素的制约,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扬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扬州不少地方戏曲逐渐或部分地失去了生存和繁荣的土壤,如清曲、弹词等正濒临消亡危险,急待抢救。与其它城市相比,扬州拥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早在多年前,扬州的一批热心人士便开始对扬州的一些地方戏曲资源,进行调研、挖掘和保护,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从而使扬州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工作起步早,走在了全省前列。 国家和省级23项非遗项目进入“国家级”和“省级” 扬州列全国全省第二位,充分证明了“文化扬州”的城市特色。早在2004年底,扬州市政府就下发了《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建立了市保护工程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保护工程中心等机构,并开始了扬州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工作。这些已列入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精彩纷呈的戏剧曲艺都是成为了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赖以名扬四海的重要因素,它们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扬州历史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文化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这些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审美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境况。
二、扬州戏曲等“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众多困境
虽然扬州的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扬州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在调研中也发现,扬州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困境。虽然开端良好,但从总体来看,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除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外,还面临着法规建设滞后,缺少资金支持、非遗项目后继无人等众多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无米之炊。业内人士介绍,扬州清曲能延续至今并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其成功应该归功于十几名文化人的民间行为。扬州清曲虽然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但保护却因资金缺少而面临困境,已经整理出的70多盘磁带,因缺乏万元左右的经费而资金也无法制成碟片,难以长期保存。委员们还建议,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非遗项目”面向群众,走上舞台、走上荧屏、走上网络,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鼓励“非遗”保护责任单位和民间艺人、民间艺术表演队伍,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让扬州的民族民间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和“4•18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更应成为本土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
三、让很多民间艺术的守望者们,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为培养扬州清曲的新一代传入,把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保留下来,2006年扬州文化艺术学校联合广陵区文化局成立了“扬州清曲传习所”,从中我们看到了清曲振兴之路前方微弱但醒目的亮光。2007年10月9日,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一个由政府出资,学校、剧团参与的合建模式终于浮出水面。71名精心挑选的戏曲苗子进入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接受扬剧、曲艺等系统学习,从中可以看到扬州戏曲打开了一条振兴之路。
四、挖掘出扬州戏曲等“非遗”这块金字招牌的潜在价值,走出困境
扬州戏曲要发扬光大,不仅要抓住“非遗”这块金字招牌,还应该更多更好地培养出自己的名家,拥有自己的名作,打响自己的名牌“商标”。名演员是戏曲的“商标”。如果没有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这四大名旦,很难想象京剧能有现在这样的地位。名演员的知名度就是一个剧种的“商标”,没有名演员就不会有各种流派,而没有风格各异的流派,一个剧种也必定会走上末路。扬州戏曲有“非遗”这块金字招牌,如果能加以妥善运作,地方剧种也能走向世界。出国弘扬传统艺术,是戏曲自我发展的一条很好的新路子。地方剧种要培养观众,地缘和人缘是地方剧种的天然优势,扬州的扬剧和评剧在培养自己的本地观众这一点上做得较好。
多年来,扬州地方戏曲在保护和传承中取得了可喜成绩,文艺界和社会各界也为其发展付出了艰苦努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人们可选择的文化娱乐方式丰富多彩,传统戏曲普遍面临着票房危机、发展危机和生存危机。扬州地方戏曲这个受地域限制,生存空间狭小的艺术品种,不知何时走出困境。
(责任编辑:崔少梅)
(收稿日期:201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