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56年评书,影响几代中国人。 单田芳,每天1亿人听他讲故事……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说了56年的评书,有录音记录的就有100多部,在全国5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单田芳独特的嗓音陪伴了从“30后”到“90后”的几代中国人,他的语言魅力打通了地域、文化、年龄的界限,据说现在每天还有1亿多人在听他讲故事。2011年虽然已经77岁高龄,单田芳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对过往的经历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口述小历史的大历史
采访单田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平常说话也像讲评书一样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半个多世纪的说书生涯让评书已经和他融为一体。
单田芳的自传体新书《言归正传》近日出版发行,同时录制的百回评书也从元旦起在北京文艺广播电台独家首播。为什么说了一辈子评书,最后开始说自己?单田芳说这就叫“言归正传”。“我说了这么多的书,不管是武侠的还是历史的,说过的人物有上千个,说的都是别人,现在我要说说我自己。”《言归正传》的副题就是“单田芳说单田芳”。
单田芳出自传的想法由来已久。“1978年,我被落实政策回到曲艺团工作以后就想写自传了,但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整理成文。”直到1996年,62岁的单田芳把家安到北京,邻居是作家奚清汶。聊天过程中,奚清汶对单田芳的经历很有兴趣,想要整理成书。于是,由单田芳口述,奚清汶录音整理,到1997年自传初步完成,题目是《单田芳说单田芳》,但是几经修改,单田芳自己都不太满意,最终也没有公开发行。
这事情一放,就一直放到了2010年。“只有我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写出的东西才最真实。我已经76岁了,再不写恐怕就没有机会了,所以又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口述,这才完成了这本自传。我相信,个人口述的小历史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中国的大历史。”
采访时,《言归正传》的评书正录到特殊年代单田芳带着女儿“负罪逃走”的段落。“说自己和说别人特别不一样。你看我说别人夸大一点儿,无所谓的。反过来,说自己,不能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有很多碍口的事情,没法说。我只能实事求是,留给别人去评价。说到一些伤心的地方,虽然过去这么多年,有时候也录不下去,有点哽咽,辛酸啊!”
很多人喜欢我,这就叫幸福
单田芳的人生经历充满坎坷。1934年,他出生在一个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最早闯关东的那批民间艺人,母亲唱大鼓,父亲是弦师。但单田芳年轻时并没有想过去说评书。“虽然我出生于曲艺世家,亲戚都做这个,但我却喜欢学工科和医学。”说评书的人在那个时代是闯荡江湖,走到哪儿说到哪儿,登不得大雅之堂。
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考上了东北工学院。开学刚一个星期,却生了场大病,再加上家庭遭遇变故,他不得不退学,1955年进鞍山曲艺团,开始说起了评书。
那时已是解放后,说书人的地位提高了。“领导讲话说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能起到教化人类灵魂的作用,提的位置非常高。”新中国成立之初,是评书的一个繁荣时期。但从1964年开始,传统评书一律不许说了,这也砸了一批老说书艺人的饭碗。“他们说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是老东西,不让说了怎么办?”只有很少一部分,像单田芳这样有文化的艺人能够说新书。《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当时流行的小说单田芳都跑到书店买来,看完背会就开始说,那段时间他说了33部新书。
改革开放后,是评书的第二个复兴期。1978年,单田芳录制了他最为脍炙人口的长篇评书《隋唐演义》。“国家、国家,国在前,家在后,国家的政策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这是一点儿都不假的。”单田芳说。
退休以后,他从鞍山到北京,做起了“北漂”。“我想我要是能在北京得到认可,那是非常光荣的事情。”1993年,单田芳应北京电视台之邀录了80回《七杰小五义》,播出以后反响很好。1994年,他又录了《百年风云》,此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请他录了400集《薛家将》,在全国播出后产生很大影响。“我是两条腿走路,电台、电视一起上,一直就忙到了今天。”退休以后的单田芳比退休前忙多了。“我很喜欢这种生活,很刺激。我有一技之长,很多人喜欢我,这就叫幸福。尽管累一点,但这个累里是带着甜的。”
多年来,单田芳保持着这样的作息习惯:早上4点多起床,10点左右录完两三段书。下午,再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书。
评书,一个人的战斗
单田芳家里经常宾客盈门,其中不少是来拜师学艺的。2009年,单田芳被定为“评书”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2010年,他举行了两次拜师会,一共收了27个弟子。“既然我是这个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那我就得责无旁贷地把这门艺术传下去。但光靠我哪行啊,再不收几个弟子,传承下去,就没有时间了。”单田芳说。
然而,这么多徒弟,教授的方式不可能再是传统的口传心授了。“这门艺术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必须根据亲身体会一点点传授,学生再去实践、摸索,很复杂的一个过程。从表演形式上来看,评书就是一个人,没有灯光、布景、道具,只靠一张嘴去说,很难把千千万万人给说住。说不出两下子,笼不住人,等于白干。”
单田芳的子女都没有继承他的评书事业。“我的孩子们虽然喜欢这个,但是都耽误了,想要学的时候都20多岁了,有点晚。而且,你说了评书也未必能成名,保证不了生活。”
单田芳平时特别注意国内外的新闻。“了解最新的时事,对我说书也有帮助,随时都可以把一些最新的东西加进去。这样,我虽然说的是老书,但是老瓶装的是新酒。观众听着不觉得陈旧,就有生命力。”
说到评书艺术的未来,单田芳认为:“评书市场虽小,关键是我们行内人应该不甘落后,让广大听众了解、爱惜评书,这就要靠我们的钻研,如何跟上时代,挖掘更多老百姓喜欢的东西。我相信评书还会有更繁荣的时候。”
如今,除了录制《言归正传》,单田芳还在为下一部新书查资料、做准备。他的下一部作品是为了迎接建党90周年,以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真实故事为题材的《血色特工》。“自从《潜伏》播出以后,很多谍战剧都跟上了,我也想做一部,已经完成80%了。你看表面上,说书人好像很容易,谈笑风生。其实我们准备的时候是煞费苦心,说书要求有强记的能力,必须得记住,不能照本宣科,拿着书念。这种记忆力都是多年习惯,忘不了。”
评书讲的是伦理道德,是故事也是人生的经验。几十年来,单田芳把他的经历也都融入到每一段书里去了。“人的一生是非常难的。所以,我就总结了一句话:人生在世难难难,苦辣酸甜麻涩咸,起早贪黑为张嘴,争名夺利不停闲。”话音落处,仿佛又听到那一句熟悉的“要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来源:《环球人物》)
听他们讲故事――“说鬼三绝”
张震
主要作品:《张震讲鬼故事》
或许你对《张震讲故事》还不太熟悉,或许张震还没有太大的名气,但是你只要看到《张震讲故事》的盗版专辑,你就会知道,一个恐怖有声读物之所以会得到盗版家们这么大的恩宠,那它的内容必定是相当有悬念而恐怖的。再加上,张震经常“被吓死”的传闻,更让人们对他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青雪
主要作品:《招魂》,《夜行人》,《夜声》,《药引子》
青雪模仿能力极强,能够令听众从其语速、声调、重音中更加透彻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及意图。在播放一些历史小说过程中能够即兴加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喻,显得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艾宝良
主要作品:《盗墓笔记》、《鬼吹灯》
要是说起他,只要是有听过北京文艺广播的节目或是有在网络上下载过有声小说的人,对艾宝良这个名字一点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就是那位能把小说讲得活灵活现,让你感觉自己不像是在听故事,而是在看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