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半年,由美国主导的北约和美国盟友欧盟完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大,分别吸纳了中东欧7国和10国,此举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政治安全格局,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与此同时,美继续向俄的“后院”独联体渗透,与俄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行公开对决;继续向中亚地区渗透,对吉尔吉斯斯坦今年新一届议会,总统选举施加影响;在外高地区在巩固消化格鲁吉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其他国家渗透。美已基本形成了对俄的战略包围。在此情况下,俄被迫改变“9?11”事件后在欧亚地区对美迁就、忍让的做法,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大对该地区的投入,全力与美展开博弈。
一、乌克兰总统选举和白俄罗斯全民公决举引发俄美空前激烈的新争斗。2004年10月,亲俄的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和亲美的前总理尤先科角逐总统之位。乌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从地缘战略来看对俄美双方来说十分重要意义,乌选举结果不仅将影响其内外政策的走向,而且也事关“欧洲版图的划分”。俄美双方均对此选举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进行公开较量。俄认定“此次乌选举的结果对其生死攸关”。美公开称,乌选举是“2004年欧洲发生的所有事件中对美国利益影响最大的事件”。最终,尤先科当上乌总统。俄在这场较量中处于下风。但尤先科上任后首访国家即是俄罗斯,普京并于今年3月到访乌克兰,磋商合作事宜。
白俄罗斯是俄罗斯重要盟友,乌克兰是独联体第二大国,也是欧洲版图上举足轻重的国家,白乌两国一直为俄美争夺的对象,2004年则达到白热化程度。白于9月就卢卡申科总统能否第三次参加总统竞选举行了全民公决。公决前,美就大肆介入,以严厉制裁相威胁,并大力培植反对派。公决以79.2%的赞成票获得通过后,美对此迅速做出强烈反应,指责公决“根本不符合民主标准”,就此通过了关于白俄罗斯民主状况的法案,决定对白进行“全面制裁”,还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停止对白的所有援助计划。俄一贯支持其重要盟友卢卡申科总统,强烈谴责美干预白内政,坚决反对美制裁白,称“只有联合国才有权决定是否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制裁”,并宣布将加强俄白军事合作,以捍卫白的主权。
二、在中亚地区,美力图扩大 “9?11”事件后“进入”该地区的成果,俄则开始“反守为攻”。2004年,美继续加紧向中亚地区渗透。政治上,美将在该地区推行政治“民主化”列为首要任务,除向中亚各国当权者施压外,还大力扶持亲美势力,培植反对派。美将吉尔吉斯斯坦列入搞“玫瑰革命”的重点国家,并采取了相应措施:美要求吉当局采取措施确保今年议会和总统选举公正、自由和透明;美诱迫吉现任总统阿卡耶夫公开声明“不参加”下届总统选举,为实现政权更迭“扫清”道路;去年3月,邀请吉三个主要反对派领导人访美,就共同推举总统候选人人选初步达成一致;促压吉反对派结盟自强。吉今年2、3月的议会选举亲阿卡耶夫力量获胜,与美国有联系的反对派以选举作弊为由,举行示威活动,要阿卡耶夫总统辞职,示威从南部扩大到首都比什凯克。反对派于3月24日占领政府办公大楼。阿卡耶夫已撤往境外,反对派宣布掌握了政权。美俄均表示与其保持 关系。经济上,美鼓励这些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加大对该地区国家的援助力度,预计全年给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经援将达6亿美元,并投巨资参与油气等战略资源的开发。军事上,美将中亚国家列入北约扩大的重点对象,继续扩大军事存在,已取得哈萨克斯坦3个机场的使用权,帮助哈在里海建设海军基地,准备在吉建永久性空军基地,还拟在该地区建立导弹防御体系。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中亚诸国,以加强军事合作。此外,在中亚国家资助成立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开办各类学校,开设非政府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站,举办各类报告、展览和音乐会,进行文化渗透,宣传西方民主、人权理念,力图改造人们的价值观。
俄改变过去对美让步的做法,加大了对中亚地区的投入,与美展开针锋相对的争夺。首先,增加高层往来,提高经援,扩大经贸能源合作,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普京总统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德拉科夫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等国,中亚诸国领导人则应邀访俄,以拉近彼此关系。俄还减免了塔吉克斯坦3.3亿美元的债务,并承诺在今后5年内提供20亿美元的巨额经援。俄向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提供为数不等的援助,与哈、乌、土、吉签署了长期能源合作协议。其次,积极融入区域合作,增加粘合剂。俄改变原对中亚合作组织的消极态度为积极支持,5月提出申请,10月成为该组织正式成员。俄积极推动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发展进程,力促早日实现统一关税同盟。第三,强化军事存在,扩大军事合作,以消弭美军事影响。俄扩建了驻吉尔吉斯斯坦空军基地,并在塔吉克斯坦建立了俄境外最大的永久性军事基地。由俄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联合参谋部已经运作,该组织元首会议还决定赋予该组织“在中亚军事政治局势出现危机时动用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维持稳定”的新职能,并着手在中亚实行联合军事部署,组建维和部队和统一防空体系。俄积极开展与中亚各国家的军事交流,并与部分国家举行联合军演,进一步深化军事合作。
三、俄美在外高地区的角逐进一步加剧。美2003年在格鲁吉亚一手导演了“玫瑰革命”,2004年又向格提供了1.1亿美元的经援和6500万美元的军援,为格制定军事改革计划,派多批军事专家团培训其军队,帮助格军队修建基础设施,从而更加牢固地控制了格,并以格为桥头堡向该地区其他国家全面渗透。美向阿塞拜疆提供2500多万美元的军援,派驻数百名军事人员,在里海举行了保卫海上石油平台的联合军演,并欲将从德国撤出的部分军队部署在阿。美还加大了对俄的传统盟友亚美尼亚的渗透力度,向亚提供上亿美元的援助。美也积极插手纳卡、阿布哈兹等热点问题。在美授意下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于2004年10月遍访外高三国,并决定在格设立外高中亚代表处,以深化合作。
俄采取有力应对措施竭力保住“传统势力范围”。首先,俄将在外高地区的驻军合法化。俄国家杜马于2004年6月批准修改《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协议,该协议规定俄有权保留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独联体国家的驻军。同时,扩充驻格两个军事基地的力量,为其配备先进的军事装备;与阿签署新的军事协定,强化“战略同盟”。其次,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在俄积极斡旋下,2004年初的阿扎尔危机得以和平解决,但在此后爆发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危机中,俄坚定地支持南奥塞梯地方政权和阿布哈兹当局,对亲美的格中央毫不相让,甚至威胁武力干预阿布哈兹危机。俄此举意在敲山震虎,显示实力,向美发出明确的信号:“外高是俄的传统势力范围,俄在该地区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力”。第三,发展双边关系,拢络人心。格总统和议长先后访俄;阿塞拜疆总统二度访俄,并在俄的劝说下,阿通过了《国家安全法》,该法禁止在阿境内建外国军事基地,以期阻止美在阿建军事基地;俄与亚美尼亚的关系也有新发展。
四、在中东欧地区,俄在与美的角力中虽大势已去,但仍作“绝地反击”。北约和欧盟东扩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政治安全格局,打通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纵向防线,俄西北飞地加里宁格勒州被波兰和立陶宛紧紧夹住,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则从南部黑海方向将俄包围,北约的防务范围直逼俄边境。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当天,北约战机就开始在该地区上空巡逻,并开始部署先进的军事装备。美准备将从西欧撤出的部分军队迁往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美还计划在波兰、捷克、匈牙利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北约和欧盟正对巴尔干尚未加盟入约的国家进行整合,促其加快内外政策调整步伐,有意将尽早纳入由西方主导的安全体系。
为将“双东扩”对已不利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俄加大了做该地区国家工作的力度。(一)打能源牌。中东欧国家的石油、天然气绝大多数来自俄罗斯,并且中东欧国家大多数石油天然气公司已被俄公司所控制。俄以此增加中东欧国家对其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并将这种依赖转变为对这些国家政府的长期影响。(二)向各国示好,增加亲和力。普京总统在多种场合表示愿与中东欧国家发展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在中东欧7国入盟后,俄国家杜马及时通过关于《俄罗斯与欧盟合作关系协定》适用于欧盟新成员国的决议,给它们实惠。普京总统在出席法国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期间,主动与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会晤,并邀克访俄。2004年9月,普京在与到访的波总统克会谈时表示,尽管波已加入欧盟,但俄仍将波视为“战略伙伴”,愿加强在各领域的合作,并表示将于近期访波。10月,普京总统在会见到访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总理科什图尼察时表示,支持塞黑政府解决科问题的计划,并提供经济援助;俄总理弗拉德科夫访问保加利亚,成为俄独立以来首位访保的总理,双方同意将加强在经贸、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在反恐斗争中采取“联合行动”。12月初,俄外长拉夫罗夫访问西巴尔干四国,这在近年来俄对外交往中罕见,意在促进同这些国家的传统合作关系。
总的看,俄美全球战略利益相左,美谋求建立“单极”世界,不会改变“遏俄、弱俄、化俄”既定方针,而俄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并要成为其中强大而独立的一极;在欧亚地区的利益也不同。这决定了双方今后在欧亚地区的博弈将继续。但也应看到,俄美双方在政治、外交和经济上仍互有需求;俄美双方均不希望因其争斗使本地区失控而陷入动荡;俄美两国实力相差悬殊,俄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也无力与美国抗衡;而欧亚地区各国奉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谋求在俄美两国中左右逢源,以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俄美的角逐不至于演化为全面对抗甚至冲突,将维持“斗而不破”的态势。
(本文责任编辑:季仰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