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淮北市是安徽省北部重要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的发展引人注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淮北的发展状况? 市长:淮北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1960年,为加快闸河煤田的开发而建市,原名濉溪市,1971年更名为淮北市。现辖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和濉溪县,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108公里,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总人口21578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2293人,占总人口的43.2%。
近年来,中共淮北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砥砺奋进,共克时限,全力以赴抓三保,凝心聚力促转型,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园区发展、城乡发展、文明创建、民生工程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财政收入52亿元,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0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12%。在全国首次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位居地级城市第29名,并三次蝉联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在全省首次“科学发展观指数”排名中,名列第6位。
记者:淮北的发展速度的确非常快,您认为淮北独特的发展优势是什么?
市长:一是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在相山脚下建城,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相山显通寺世代相传,香火鼎盛,清朝乾隆皇帝御题“惠我南黎”匾额。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发掘被列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临涣古城墙、汉画像石,传递着凝重、久远的文化信息;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烈士陵园,展示着革命战争年代的辉煌。蹇叔、桓谭、嵇康与刘伶等先贤圣哲,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皆生于此或长于斯,为淮北文化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一批革命家,在这块土地上演绎出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描绘了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的悲壮历史画卷。濉溪口子酒素有“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美誉,临涣茶文化源远流长。
二是自然资源富集,现代气息浓郁。淮北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在查明储量的16种矿产中,煤、铁、铜、金、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储量分别居全省第2、4、6、2、6、1位。优势矿产为煤、铁、铜、金、高岭土、水泥灰岩等,尤其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保有资源储量达42亿吨;铁矿石、铜金属资源储量均在亿吨左右,水泥灰岩2.6亿吨。硬质高岭土潜在资源量约2.9亿吨,天然焦1.5亿吨,煤层气3200亿平方米。历经50年的发展,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博物馆、体育馆、体育场。文化宫、图书馆、射击馆相继建成,现代居民小区、商贸大厦、星级酒店、城市广场与湖光山色相辉映,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特有的景色,饱含着生态文明的现代城市气息。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快捷。淮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卧淮海经济区之腹心,是安徽省东向发展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淮北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距江苏省连云港仅200公里,是安徽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6条国道、省道以及连霍、京福、正在建设的泗许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符夹、青芦、青阜铁路东接京沪、北连陇海、西通京九,淮北火车站改造建成之后,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较好的区位优势,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淮北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人流物流和广阔的空间。
四是科技支撑力强,工业基础雄厚。淮北市拥有普通高校3所,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4所;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产品50个,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1家;全市工业化率达到50%以上,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体系,煤炭、电力、煤化工、纺织服装及食品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全市拥有省属煤矿34对,地方煤矿22对,年产原煤超过4000万吨;有大唐淮北发电厂、国安电力公司等8家电力企业,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是全国重要能源基地。
五是文明开放包容,宜商宜业宜居。淮北城市框架28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8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完善,面貌靓丽。2008年末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0.13平方米,用水普及率91.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2平方米,燃气普及率86.99%。重视文化共生和相互适应,通过思想洗礼、观念重塑和思维再造,城市功能文明、形态文明、素质文明整体提升,文明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已初步形成。近年来,淮北市坚持优化发展环境不松懈,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意识最强、商务成本最低、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城市之一。2003年以来,淮北市累计利用外资超过3亿美元,利用市外资金418亿元。2个省级开发区和各类专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开发面积30多平方公里,已经成为淮北新的经济增长极。
记者: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淮北在推进城市转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长:淮北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既是我市城市转型工作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淮北被纳入国家层面的战略重点,也为淮北提供了一个加快转型、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如何更加有效地抓住并用好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转型。城市转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乃至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和革命性的转变。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城市转型,开展了以“加快科学发展,推进城市转型”为主题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城市转型的共识,凝聚了推动城市转型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城市转型的组织领导。成立了资源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转型办,强化各县区、有关部门、有关企业的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并把转型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促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变与可持续发展政策,修改完善《淮北市资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并争取尽快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结合国家政策支持方向编制《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好与省开发行签订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贷款协议》,争取更多的贷款支持。四是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煤电产业是我市的优势所在,也是稳定增长的基础支撑,在“强”字上做文章,继续扩大煤电产量和销量。煤化工产业是潜力所在,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在“长”字上做文章,加快粗苯加氢精制和煤焦油加工项目建设。纺织服装、矿山机械制造、陶瓷建材等产业,在“大”字上 做文章,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化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全市第二大主导产业,在“高”字上做文章,积极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确保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在做大做强六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能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方面,依托新兴实业、雷鸣科化等企业,生产氨基酸等精细化工产品,加大对甲醇、煤焦油等煤化工下游产品技术研发力度。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力争建成全国氨基酸系列产品和生化原料基地。生物化工产业方面,依托科宝生物公司,重点培育医药中间体。淮北科宝生物公司主要从动物脏器中提取系列生化产品,是以生物原料的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物化工企业。目前,该公司正在与中科院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发展潜力很大。医药产业方面,依托华润“三九”中药产业园、辉克药业,加大生物医药行业投入,延长产业链,优先发展华蟾素等知名产品,打造具有淮北特色的医药品牌。新材料产业方面,依托高岭土、石灰石、植物秸秆等资源,开发环保造纸等新型材料,重点支持碳酸钙造纸和清洁秸秆造浆项目建设,确保龙盟造纸项目上半年投产。生物能源方面,依托中润生物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壮大生物能源产业,重点支持中瑞生物公司工业化生产。
记者:2009年5月,淮北成功举办了国际生态城市论坛。请介绍一下淮北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情况?
市长:建市50年来,淮北累计生产原煤8亿吨,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锐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严重挑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城市转型方面做了一些前瞻性研究和实践探索。去年5月,2009(中国淮北)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在我市成功举办,为淮北城市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政策解读、理论指导和发展路径。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三者协调发展,物质、能量和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根据这一理念,我市初步明确了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的目标与措施。
我们的总体设想是用5--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城市转型目标,构建现代化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新格局,把淮北建设成皖北乃至黄淮海地区最宜人居的山水生态城市,形成“两山环绕、六湖珠连、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城市格局。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立足资源优势,科学编制规划。立足于城市定位,突出以人为本和生态建市的理念,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完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城区加快东进南扩步伐,构建“双山伴湖”的山水城市框架。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构建高端产业结构,加快建立支撑生态城市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煤化工、食品工业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三是加快生态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建设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城乡安全饮用水工程、城乡新能源建设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和清洁家园建设工程,让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安全的水、用上清洁的能源、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节能降耗,大力推进循环型经济发展。四是实施“五化”工程,打造优美环境。坚持以城市植树造林为重点,对城市进行大规模、高标准绿化,不断扩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实施东部荒山绿化工程,三年投资7000万元,绿化荒山3.6万亩,加强城市垃圾集中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全面提升市容环境。五是注重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完善投资促进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积极主动引进外资,争取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生态城市建设基金的资助,以及国际、国内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项目。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并积极出台新的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清洁能源、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六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建共享,坚持统筹发展,完善协调互动机制,实现城乡在经济和生态上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省级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劳动保障,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记者:淮北发展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淮北今后的发展思路,
市长:放眼未来,淮北既面临严峻的挑战,更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生态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今后我们将重点实施四大发展战略:
战略之一:实施“空间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城市空间结构转型”。优化以中心城区和重点镇为主的生活空间,打造山水生态城市名片。调整煤电产业在中心城区布局,强化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功能,提升两大经济开发区地位,推动临涣、南坪煤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产业空间。改善生态与环境,增强塌陷区复垦、绿地、公共设施等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功能,营造城市生态空间,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战略之二:实施“接续产业发展战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实施以优势产业带动,控制煤炭采掘规模,积极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和新型工业化,培育和壮大接续产业,增强经济活力,延长煤炭资源开采时间,为接续产业壮大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努力把淮北建设成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循环经济示范性基地、一个具有究善城市服务业的现代化城市。
战略之三:实施“民生战略”,实现“社会转型”。秘极探索社会转型的综合管理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公共服务部门和单位为骨干,用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加快建设城乡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牛、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社会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城市文明加快向广大农村的辐射延伸,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促进劳动就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规划和管理,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街道社区、乡村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发,完善面向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重点做好被征地农民、城乡新增劳动力以及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社会救助等各项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接轨。
战略之四:实施“宜居城市建设战略”。实现“生态环境转型”。加大环境和生态整治力度,修复和建设城镇生态建设区、煤矿生态修复区、生态农田区、自然山体生态保育区等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廊道建设,形成城乡生态安全格局,营造健康生态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建设高水准生活设施、高品质城市生态绿心、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系统、完善旧城改造的宜居新城区,转变人们过去对淮北工矿城市形象的感知,深入挖掘山水资源。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工矿能源城市向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形象转变,以优美宜人的宜居生态本底、和谐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系统为核心,建设宜居城市。
(责任编辑:刘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