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效果】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20世纪90年代,巴西确立了坚持以实现初级财政盈余、浮动汇率和抑制通胀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改革,于1995―2004年实现了经济的有限恢复性增长。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尤其是中同加入WTO后,带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巴西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力出口大宗商品和资源产品,获得这轮资源价格疯涨的巨大收益,从而推动了巴西经济的快速增长,从2005年到2008年实现了近5%的经济高增长率。但美国次贷危机始料未及地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对巴西造成较大影响,打乱了巴西先前快速增长的步伐。
  
  金融危机对巴西的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巴西政府自信地认为次贷危机不会冲击巴西经济。随着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资源价格快速回落,建立在依赖于资源型产品出口的基础上所推动的巴西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到危机的冲击。具体产生的影响如下:
  第一,巴西宏观经济出现全面下滑。2008年第四季度,巴西GDP环比下降了3.3%,其中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产值分别下降了7.4%,0.5%和0.4%,是1996年以来经济下滑幅度最大的季度。2009年第一季度环比下降了1.5%,同比下降2.13%;第二季度环比增长1.46%,同比下降1 63%;第三季度环比增长2.17%,同比下降了1.22%。2009年全年巴西经济缩水了0.24%。从经济结构来看,工业增加值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分别下降2.1%和9.3%。特别是2009年一季度,制造业产量同比降幅自1996年以来达到12.6%的最大值。其中,汽车生产、设备制造、制衣等领域的收缩幅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08年第四季度大幅收缩至3.8%(2008年第二、三季度分别为16.6%和19.7%),2009年一季度大幅下降14.8%,可以说是造成GDP连续两个季度出现收缩的主要原因。
  第二,由于外部需求的急剧下降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必然造成对外贸易额和外国直接投资出现较大幅度的收缩。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商品和服务出口额同比增加幅度为7.0%和-15.2%,商品和服务进口额同比增加幅度为7.6%和16%。2009年全年对外贸易出现萎缩:2009年出口总额1522.5亿美元,同比减少了22.2%(2008年的出口总额达1979.4亿美元)。2009年进口额同样显著下降,南2008年的1729.8亿美元减少到1276.3亿美元,减幅达25.3%。巴西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急剧减少,2009年巴西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比上年减少了42%。本轮巴西经济增长周期就是建立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行的基础上,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必然导致国际资源商品价格的逆转,严重影响巴西的进出口。外国直接资本流入的萎缩进一步遏制了巴西经济的增长趋势。
  第三,汇率升值预期显现。巴西雷亚尔在2008年9月份后大幅下跌,对美元比价曾在2008年12月份时一度下跌至2.39雷亚尔兑一美元。2009年第一季度,受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巴西对外贸易顺差扩大和美元贬值预期上升的影响,以及巴西国内借贷利差较大的吸引,市场对巴西雷亚尔需求开始恢复,截至2009年10月的巴西雷亚尔汇率为1.74雷亚尔兑1美元。由于短期波动较大,巴西中央银行干预汇率市场,从2009年10月20日起巴西对外国资本征收2%的金融流通税,防止外资流入冲击雷亚尔汇率、影响巴西出口。汇率升值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巴西出口的增长,而出口是这轮经济周期增长中推动巴西经济重要因素,因此必然影响巴西经济增长的趋势。
  第四,巴西失业率显著上升。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过程中,巴西经济在工业领域收缩最为显著,因此制造业,采掘业及冶金等行业减产裁员较多,同时外贸部门由于外需的减少,也造成大幅度裁员,使得失业率2009年快速上升。2008年12月份巴西失业率不到7%,到2009年3月份失业率就快速攀升到9%,2009年全年失业率维持在8.1%。失业率的增加意味着居民收入减少,以及整个社会消费需求的减少,这些都会使得巴西经济基本面出现恶化趋势,导致经济增长趋势下滑。
  
  巴西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这场金融危机使得巴西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停止,为了加快经济复苏,巴西政府采取了一揽子以反周期为特征的政策措施:
  第一,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5次降低基准利率,加快市场流动性。巴西央行2009年1月将基准利率从13.75%下调到12 75%,3月又调低至11.25%,4月、6月和7月又再次分别下调至10.25%、9.25%和8.25%。同时巴西中央银行还积极干预外汇市场防止美元过快升值,从而防止国内通胀率上升和企业外债负担过重。巴西中央银行还与美联储签订了3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并进一步延期到2010年2月,减轻巴西企业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压力:此外,巴西还与中国启用本币(非美元)来进行双边的贸易结算。
  第二.实行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财税制度。巴西政府扩大预算支出规模,推出大规模减免税收计划,2008年12月出台总额达100亿雷亚尔的减税计划。在工业方面,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税收减免措施,如延长汽车业享有的税收减免政策,对建筑材料等行业实行减税。这些措施的减免税额大约为15亿雷亚尔左右。延长摩托车、小麦、面粉、法式面包等产品社会安全费和社会一体化计划费减免;下调玛瑙斯开发区及环保企业的所得税等。在减税的同时,为了弥补税收亏空,巴西还增加对烟草业征税.以支持对汽车建筑等行业的支持。
  第三,对关键行业和基础产业给予特别支持。巴西通过对汽车等关键行业进行扶持,对交通,建筑等基础产业给予特别支持,实现整体的经济稳定。汽车是巴西民众贷款消费的主要商品之一。为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巴西政府通过巴西银行发放总额为40亿雷亚尔购车专项贷款,来刺激汽车业的发展。此外,巴西政府还增加645亿美元用于交通,水电站等基本设施建设,兴建100万套住宅振兴建筑业。
  第四,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拉动内需。巴西通过扶持贫困群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标准、改善福利保障等措施拉动内需。巴西政府从2009年2月1日起将最低月工资标准从415雷亚尔提高到465雷亚尔。2009年1月底又宣布扩大家庭补助金的发放范围,使享受补助金的家庭从1100万户增加到1290万户。
  此外,加强对外交往也是巴西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巴西将中国视为重要合作伙伴。2009年中国从巴西采购各类商品达199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57亿美元,成为巴西最大出口目的地国。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巴西对美出口急剧萎缩,但是对华出口则呈稳定增长态势。巴西总统卢拉曾经表示巴中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 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富有建设性的合作。
  
  政策效果
   通过一揽子积极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巴西经济基本面恶化的趋势得到改善,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放缓,各项宏观指标呈现积极改善的迹象,具体表现在:
  第一,巴西经济在2009年第二季度触底反转,经济快速复苏。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同比接近9%,环比增长2.7%,这是上轮经济增长周期开始的2004年第一季度(2.8%)以来最好季度增速,具体来说,工业生产指数2008年12月到达低谷,2009年开始持续上行,环比持续增加,从2009年1月份144.61%上涨到2010年5月份的176.79%。同时汽车生产快速回复,2009年1月,巴西汽车产量达到18,61万辆,比前一个月增长92.7%。2010年6月汽车产量为30.64万辆,接近危机前的高点水平。工业生产恢复增长表明巴西政府推出的减税、增加信贷、保证就业、提高最低工资和鼓励消费措施已经取得积极成果。同时,失业率从2009年3月份高点9.0%,降到了2010年6月份的7%。通货膨胀率持续回落,巴西广义零售物价指数(IPCA)从2008年9月份6.25%下滑到2010年6月份0%。
  第二,在消费市场方面,零售消费指数持续恢复。2008年12月份消费信心指数跌入低谷后,2009年1月份信心指数就开始持续恢复。到2009年12月份零售信心指数到达危机前的高峰,之后2010年年初有所回调,但截至2010年5月份依旧处在危机前的状态。巴西政府2008年12月开始实行汽车及家用电器减免税措施,保证了民众的消费需求没有因金融危机而减弱。由于经销商返利、减免税及贷款利率下调,同样款式的汽车售价比金融危机前降低7.4%左右。虽然针对汽车的减免税措施在2010年1月结束,但是措施对于汽车工业的刺激作用已经显现。据巴西地理与统计局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年巴西已经累计销售新车近319万辆,2010年前6个月汽车销售额达创纪录的310万辆。
  第三,巴西资本市场开始回暖,国际投资者开始回流。200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于68588点,全年累计上涨82.66%,为2003年以来年度涨幅的最高纪录;2010年3月圣保罗证券交易所指数又快速地上升到70371点。截至2010年7月16日,圣保罗证券交易所指数为62339点。巴西圣保罗交易所指数迅速攀升,纽约道琼斯指数走势则表现平稳,体现出资金对巴西新兴市场的偏爱,吸引投资者重新回到巴西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进一步恢复。巴西资本市场的好转,意味着投资者对巴西经济未来预期的好转,促使国内外资金加速回流到巴西市场,从而使得巴西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的遏制。
  
  小结
  
  此次危机起始于美国次贷危机,后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成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也同样波及巴西,使得巴西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但是不同于以往的是并没有扩散到金融体系中,造成实质性破坏并形成实体经济中“银行破产一企业倒闭”的恶性循环,体现了较强的抵御危机的能力。究其原因:
  第一,得益于巴西10年来推行的宏观经济改革,使得巴西经济基本面得到改善。20世纪90年代卡多索政府确立了坚持实行以实现初级财政盈余、浮动汇率和抑制通胀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改革,使得巴西市场运行机制健全,特别是金融体系稳固,监管严格。卢拉上台后,还以多种方式整固并深化经济改革,赋予中央银行更大自主权,提高了基本财政盈余的目标,将公共债务“去美元化”,构建一个更大的外汇储备“缓冲垫”以减缓外部的冲击。这些改革措施增强了巴西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使得巴西较快从危机中复苏。
  第二,巴西经济是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更多依赖于一个庞大而且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而不是国际市场。巴西出口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很显然当危机来临,外需萎缩时,对巴西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影响自然小,抵御能力相对自然强。同时,通过采取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及一轮放松银根的举措,国内需求被一直保持得很好。另外,由于背靠近年来积累的外汇储备这一庞大“缓冲垫”,所以,在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最为猛烈的时期,巴西中央银行有能力为那些需要再筹资的公司提供美元流动性。
  此外,卢拉政府执政以来积极推进社会改革,致力于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消除两极分化,保证社会公正,实现整个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这必然会提高一个经济体抵御外部危机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刘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