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过年】 羌族什么时候过年

  策划|本刊编辑部   统筹|陈涛   执行|张立洁 冯欢 陈涛      这已经是第三次走访地震灾区了。第一次,五月中下旬,所见所闻主基调是喧闹,外地牌照车辆疾驶在城区,缓行在山沟里,随处可见操各式方言的志愿者活跃在与赈灾相关的任何角落;第二次,六月上旬,此时主基调已经转化为沉寂,受上游堰塞湖影响,那时绵阳市区主干道几乎很少能遇见行人,安置在帐篷里的人们选择听广播、睡觉来打发混淆了昼夜的时光;七个多月的人来人往中,曾经的十数万名志愿者如今仅剩下寥寥可数的一些“钉子户”。春节将至,那些曾经在废墟上悲怆呼喊的人们,又接连遭遇泥石流和大雪封山,他们这年该怎么过?大雪封山,棉衣棉被够用吗?远去了外界喧嚣的震区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灾区人民的日子也才真正开始。
  崩裂、坍塌、尘埃;泣血、呼救、等待……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前,人类作为特殊物种所持有的优越感、以及生命的尊严,全都被彻底粉碎。人的生命真是如此无助、无力与无奈么?
  作家张抗抗在汶川地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不可胜天,但人可战胜自我。地壳板块撞击所释放的巨大能量,在毁坏生命的同时,却让灵魂得到提升。”君不见,沿途灰尘漫天飞扬,到处是砖头和砂石、修建房屋和道路的工地,热火朝天。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最大最繁忙的工地,修补着地震掀倒的房屋和人们伤痕累累的心;没有洞房花烛,没有高朋满座,甚至没有像样的婚纱照,一个月前,北川一对新人以56块钱的微薄代价,完成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结合”礼。
  
  
  尽管重建的路还很长,尽管心灵上的创痛更是难以轻易愈合,但是,从灾区零星土地上密密种植的蔬菜上,从北川县城外遥寄情思的“望乡台”上,从一处处全家上阵的建房工地上,都让我们看到生命的顽强和尊严,国人的坚忍和信念。
  就这样,他们走过了夏天,又送走了秋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当我们即将阖家团聚,欢度一年一度的春节时,不妨也把目光投向灾区同胞,为他们担忧,为他们祈福。或许我们的关切,能让他们的节日多几分煦暖。(文|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