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宏观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资本市场是否能够理性繁荣,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巨大。 中国经济在2008年初即经历跌宕起伏。
2月14日,央行公布1月货币信贷数据,当月人民币贷款结束自2007年11月以来连续两个月新增贷款下降的局面,以8036亿元天量剧增: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也在去年末短暂回落后飞升至18.94%;暴雪突袭、国际商品和能源价格的持续上升共同推动1月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6.1%的增幅跃上三年顶峰:飞涨的食品价格回落到灾前水平还需时日;
雪灾后滞影响与美股走弱齐力拉低沪深股市:楼市拐点不明谜局依旧;针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赶在8月《反垄断法》实施之前正风生水起:美联储持续降息,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通胀困局伴随次贷危机蔓延更有扩散趋势……
经济话题将是2008年3月“两会”热议焦点。年初以来经济形式遭遇诸多变数,让人们更为关注“两会”对全年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基调调转。
弹性“两防”
2月19日,在准确的市场各方预期中,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CPI数据:7.1%。CPI的前一个高位为1996年9月创下的7.4%。雪灾导致物资紧缺,春节习惯性集中消费,二者并举施压,此数据刷新11年纪录之余,也正如专家指出,亦明示国内当前通货膨胀压力趋大,负利率局面更趋严重。
2007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指出,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下一阶段重点突出宏观调控、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加强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和重视改善民生六个方面。为达到两个“防止”的宏调任务,在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7年底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为2008年经济工作定调。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年初以来,国际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国内又遭遇50年不遇雪灾,央行于2月1日曾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增加信贷力度以支持救灾。然而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纷纷说明,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经济并未如愿放缓,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2月8日更发表题为“坚持从紧货币政策基调不能改变”的文章称,陆续出台的1月金融统计数据、外贸进出口数据与CPI预期等终结了之前“从紧货币政策”或将松动的猜测。
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无疑将成为中国经济和金融大发展的新契机。2008年,宏观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资本市场是否能够理性繁荣,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巨大。
2月5日,人民网开通“全国两会大型专题调查”,“物价上涨”位列最受网友关注的热点问题之首。对于解决目前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担当起重任。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将会加强配合,提高效率,共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众多分析人士认为,抑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胀,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配以紧缩的货币政策,2008年宏观调控基调几已确定。
再响保粮警钟
2007年12月30日,财政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
继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后,政府再次通过税收杠杆抑制近期增长过快的粮食出口,引导粮食向国内供给,以期平抑其价格上涨。
此举与国内2007年上半年开始的物价上涨不无关系。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自本世纪以来首次超过1万亿斤,而在国际粮价提升背景下,以粮食、猪肉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未降反涨,比较效益下降也让身处农业产业链条起点的多数农民获益不多。
2007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08年“三农”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如期出现在1月30日中央一号文件上。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1月31日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今年农村工作总体性要求。
此外,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农村的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深化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将成为改革开放而立之年的“三农”重点部署。
陈锡文还指出,国务院有关方面已经对目前整个农村在义务教育方面的债务进行了调研,并且研究制定了在中央补贴和鼓励下,加快化解农村义务教育乡村债务的具体力法。这个力法经今年两会审议后将迅速实行。
2月14日,农业部发布200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2007年农产品贸易逆差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倍。如何应对农产品贸易逆差在入世过渡期后的迅速扩大,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也必为两会关注要点。
高度关注金融生态
金融领域一直是国民经济总闸门,金融体制是国内经济改革的最后部分。
2007年4月开始,红极一时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爆出空前危机。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此后,次贷危机不断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
进入2008年,虽如专家预测。美国经济中的利好因素仍在继续走强,但次贷困境、房地产市场进一步疲软、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以及美元疲软四大因素,将使未来12个月的美国经济面临轮番考验。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2008年1月12日发表演讲时表示,次贷危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短期影响虽有限,但从长期看,次贷危机蔓延可能会增长国内企业信贷需求,对于上市公司业绩产生冲击,从而间接影响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2008年内的国际资本流动日趋频繁,对冲基金活动和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加大。进而,可能对国内资本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任何一个国家,金融体系都绝非是独立创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系统,它的运行更广泛地涉及其赖以生存之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基本环境要素。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各种体制之间的协调性比较好,而正如专家指出,国内因“体制之间的相互不协调”而更显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十七大报告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曾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对外开放与社会转型已进入关键期,国内经济社会矛盾也聚焦于金融领域。在国际金融环境日趋复杂、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仍然不强的现实下,中国金融业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国家崛起的主要风险因素,依然是中国经济安全的薄弱环节。
十七大报告已经为2008年及以后一段时间的国内金融体系谋篇布局。
报告提出形成多种所有制金融体系,实事求是地肯定了民间资本对发展经济的支持作用,民间资本将在发展民营经济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更是重要的积极发展资本市场的信号。
有专家指出,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是国内经济成功崛起的金融核心。200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与“和谐股市”成为金融领域关键词,2006年关注“股权分置改革”,2007年增加了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制度性阻碍慢慢解决之后,股票市场将在国内经济中发挥更为重大的融资和投资作用,股指期货和港股直通车的开通时日因此也颇为引人关注。
另外,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与人民币升值的矛盾:流动性过剩对房地产市场、股市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金融机构自身在体制上存在的诸多缺陷:金融运行环境对金融安全制约之处:国有银行真正从机制和文化上迈向现代金融企业的有效路径,等等,或将成为2008年3月两会期间金融话题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