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中国人所说的“心静自然凉”,瑜伽静心冥思、修心养性,对抵御酷暑湿热是绝对有益的。 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印度小城镇瑞诗凯诗有“瑜伽一条街”,据说,全球60%的有资质的瑜伽教练,都曾到这座小城修行过。每年,成千上万的瑜伽爱好者不辞辛苦地赶到这里,为了得到当地瑜伽大师的指点。
在印度人心中,喜马拉雅山是大神湿婆居住和修炼的地方。几千年来,期望通过修炼而摆脱生死轮回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冥想世间哲理并反思对生活的态度。传说在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有人修成圣人,亦有人成为修行者,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求者,因而沿传至令。
最初,瑜伽修持者只是少数人,一般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她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门徒。随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
千年智慧演变
早在5000年前的古印度,瑜伽就出现了。古印度人修炼瑜伽术的目的是追求“天人合一”的修行最高境界。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古典瑜伽时期,出现了瑜伽史上最重要的两部最经典著作:《薄伽梵歌》和帕坦伽利的《瑜伽经》c《瑜伽经》是第一本系统性阐述瑜伽的专著,帕坦伽利因此被尊称为瑜伽之父,他主张通过精神上的净化获得身心平衡和谐的状态,认为控制心念的波动是瑜伽的精髓。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瑜伽学说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哲学流派,名为“瑜伽派”,并且成为印度婆罗门教六大正统哲学流派之一。
现在人们使用的“瑜伽”一词,源自梵文词根“Yui”,意思是汇合、融△、共有、实现等等。从字面上来讲,瑜伽代表“方法上的训练”,但更深层的追求应是灵性的修炼。
帕坦伽利指出了修习瑜伽的八大法门(也被称为八大分支瑜伽),包括:戒绝、遵从、体位、呼吸控制、感官克制、专注、冥想(静坐)、三摩地。瑜伽修习者最熟悉的“体位”,即瑜伽训练中的坐位、姿势、位置和动作,是为在修炼瑜伽的过程中,使身体保持静止、警醒。呼吸控制是瑜伽修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伟大成就在于唤醒在脊根中心呈休眠状态的昆达里尼能量,并使之完全运转。这时人的头脑会自动快速专注,从而达到意识净化、头脑净化、经络净化,获得专心一志的平和状态。
瑜伽是漫长的修炼过程,“三摩地”是它的巅峰。即瑜伽的全盛状态。当冥想静坐者完全不再想到自己,不再感知外在的任何事物时,便逐渐进入“三摩地”状态。心智成为真正思想的形式。这便是“完美的幸福”。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瑜伽衍生出众多形式。今天最受西方世界欢迎的瑜伽流派是哈达瑜伽,也是中国最普及的一种瑜伽形式。
哈达瑜伽探讨身体的控制和活动。它最早以促进健康和改变外表为重点出现在我们的文化中,目的在于使身体尽量完美,可以作为修炼更高形式瑜伽的工具。印度近代著名的圣人基帕尔?辛格认为,哈达瑜伽的练习能够让人在身体上做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但也可能让人产生炫耀的想法,对灵胜的进展有害。
除了哈达瑜伽,传统瑜伽还包括真言瑜伽、拉耶瑜伽、胜王瑜伽等形式。真言瑜伽是有韵律地诵念神圣、秘密的咒语。拉耶瑜伽是吸收、融入瑜伽,最高形式是冥想。胜王瑜伽,目标在于“三摩地”,是瑜伽训练的更高阶段。
在传统瑜伽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三种“大众化瑜伽”,即知识瑜伽、虔诚瑜伽和行动瑜伽,分别代表头、心、手。知识瑜伽适合有很好领悟力、敏锐洞察力,能够深入事件缘由始末,抵达真理核心的人。虔诚瑜伽适合心灵上较具情感倾向的入。行动(业力)瑜伽者则彻底从寻常的自我中抽离,完全为他人而活。
除此之外,还有静坐瑜伽、灵性体验瑜伽、神秘主义瑜伽等等。
身心合一的修炼
为什么在印度会产生瑜伽?
有人分析,这和印度的自然环境有关。在印度高温炎热的气候下,人们在森林里通过瑜伽静心冥思、修心养性,对抵御酷暑湿热是绝对有益的。正如中国人所说的“心静自然凉”,瑜伽深受印度古人喜爱是不难理解的。
而现代瑜伽在西方的流行,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经过三次工业革命,西方社会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但在生活极大丰富的背后,人们的精神生活却仍然存在着各种的烦恼和痛苦。特别是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使人的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的状态,引发了人在精神上的诸多疾病;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对物质和金钱的极端追求,也使人丧失了理智和道德,从而造成社会的病态和畸形。在这种条件下,人们不得不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处或避难所。
瑜伽不仅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训练,通过认真、孤寂地静坐,结合身体的运动和体位的训练,控制头脑和生命能量,使其以特定的方式行事,帮助驯服感官。因此,修炼瑜伽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得到心灵的平和安宁。当人们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经常感到焦虑、紧张、身心疲惫的时候,瑜伽使得人们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精神得到彻底的放松。
但瑜伽最重要的是练瑜伽心,使人们在方方面面始终在“沟通”的状态里面。这种体验也是重新关照自我,实现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当你双手合十,内心会产生一种凝聚力,这时会关注到自身,关注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