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腊八粥的记忆,总停留在小时候,每逢腊月初八奶奶都会做腊八粥,她都是提前一夜泡上糯米和红豆、准备好各种干果,葡萄干花生仁、莲子、红枣、桂圆干等等。第二天一早,我还没起来呢,奶奶便开始煮粥。熬腊八粥不能一股脑地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一起煮,有些要提前一夜泡好,第二天先要把红豆、莲子放到锅中煮二十分钟,然后加入米和花生仁煮二十分钟,再加入红枣,桂圆肉,一直煮到粥粘稠得翻滚不动为止。吃的时候,盛在青花瓷汤盅里,可以拌些松子、葡萄干和砂糖。
关于腊八的传说很多,什么纪念释迦牟尼成佛、怀念岳飞……我记忆最深刻也觉得最合理的是“朱元璋挖鼠洞”,拿杂粮煮粥的传说。在朱元璋少年时,为地主家放牧,生活困苦,吃不饱穿不暖。某年腊月初八这一天,在外放了一天羊的朱元璋到晚上还没吃上一顿饭,四处找东西吃。突然他在田边发现一只硕鼠慌慌忙忙逃进一个老鼠洞里,朱元璋走近那个洞口,用树枝掏了掏,在老鼠洞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粮食,显然,这是老鼠的冬储粮。朱元璋掏了一大把五谷杂粮,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红豆等。他将这些杂粮洗净,煮成粥,那美味叫他终身难忘。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仍惦记着那碗亲自做的“杂粮粥”,于是他让御膳堂做五谷杂粮粥,并钦定这粥为“腊八粥”。御厨在粥中另加入芡实、莲子、桂花、桃仁、小枣等,使这种粥更香甜。后来这种粥又传到民间,腊八吃粥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腊八粥又叫五味粥、七宝粥、七宝五味粥、八宝粥等。用粳米、糯米、麦米、玉米、薏仁等制作而成。我国各地都流行着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风俗,且各地方的煮粥方式也大致相同。按老北京的传统,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提前进入过年状态,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然后在半夜开始煮粥,用微火熬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据说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入锅中煮。再要吃得全点,早晨喝腊八粥得配上驴打滚、奶油炸糕、糖卷果、芸豆糕这样的传统北京小吃;中午就要搭配一些清新爽口的小菜,拌木耳、豆腐丝、酱菜等,越简单越好,这样才不会抢了粥的风头。
其实腊八粥的用料没有什么规矩,可根据各地的习惯、各人的爱好和条件而定,凡五谷杂粮均可。北方以北京为例,常用小米、红小豆、蜜枣、黄豆、米仁、桂圆、莲子、胡桃、松子煮成,熬好后,可放入糖或蜜桂花,其味香甜,可畅胃气、生津液。而在南亢人们则喜欢用白果、花生、莲子、红枣、板栗等,加上姜桂等调味品,掺在糯米中煮成咸味粥,温暖滋补。
一碗简单的腊八粥,有谁能喝出熬粥人的心思来?
准备:
粳米,糯米,麦仁,玉米,慧仁米。红小豆,莲子,白云豆。小枣,大枣,杏仁,核桃仁,栗子,花生仁,蜜桂花,红糖(白糖)。
制作方法:
将红小豆、大白云豆这类比较结实的豆子提前一天晚上浸泡;莲子用热水涨发,去绿色芯,同红小豆、白云豆先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小枣、去掉硬壳和内衣的栗子,加入足够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至粥稠豆糯枣烂时止。粥熟后加蜜桂花、红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匀即成。
特点:
黏糯滑软营养丰富。易消化。有润肠、补脾、清肺等功效。
熬粥秘诀:
如果想让粥变得更绵软,粥熬约半个小时,放些西米下去,可以使粥变成糊状,更香甜。
如果想快速熬好,可以使用高压锅。不用将豆子提前一天泡制。先把洗好的各种豆类直接放到锅里,先煮豆。等到开锅以后。把火关小。把高压锅阀盖好,闷15分钟再关火。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豆子借助锅里的压力焖一下。等到高压锅中的气散尽,再开阀,这时豆子就容易开花了。接下来再把米、大枣、栗子放进锅里一起熬,约20分钟后。粥成。使用高压锅熬腊八粥,不能放小米,因为小米容易堵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