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塑料瓶底数字密码 毒塑料

  几天前,北京昌平区龙泽园小区的张阿姨在小区遛弯儿时突然晕倒,人们手忙脚乱把她送到医院。医生问她晕倒前有什么不适感觉,张阿姨说有轻微头疼、恶心。张阿姨称她平时很注意饮食,也无其他不良嗜好。说话之间,张阿姨拿出随身携带的水瓶喝水。医生注意到张阿姨手中的塑料瓶矿泉水瓶有些变形。医生问:“平时都用塑料矿泉水瓶喝水?”“家里有不少这样的空瓶子,不舍得扔掉,出门盛热水很方便,就一直带着用。”张阿姨回答道。医生对张阿姨的身体进行了检测,结果出人意料:“水中毒”。元凶正是她手中经常使用的塑料矿泉水瓶。
  小小矿泉水瓶何来如此大的“毒性”?如何才能正确使用塑料瓶呢?原来,奥秘藏在塑料瓶底。一般的塑料瓶底部通常会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循环标识,三角形里标识了从1到7这七个数字,分别代表着塑料的不同化学成分,也表示了这些化学成分的不同毒性。我们经常用的是标有1号、2号、4号、5号、6号字样的塑料品,这些塑料基本没有毒性。而标有3号、7号字样的塑料瓶,却含有有害物质。
  张阿姨用来盛热水的塑料矿泉水瓶,是我们日常最普遍使用的一种塑料材质――PET(聚酯),为1号塑料品。一般情况下10个月后,会释放出致癌物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号塑料品的耐热程度最高为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如果用来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并溶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在日用品领域,我们也使用大量的塑料产品。如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底部一般为“2”号,并标有HDPE(高密度聚乙烯)字样,这种塑料可耐110℃高温。
  塑料制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没有厚度薄至0.254mm的保鲜膜和塑料膜,我们怎么能在寒冷的冬天吃上新鲜的蔬菜?这就是4号塑料品的贡献。4号塑料制品是一种低密度聚乙烯“LDPE”,它的耐热性不强,合格的PE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就会热熔,形成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也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
  这里要特别提醒每天早晨匆匆赶去上班的白领们,你可能不喜欢公司的盒饭,试图在家做好香喷喷的饭菜拿到公司吃,那么要小心你的微波饭盒质量是否合格。看看底部三角符号是不是5的标识。微波餐盒采用这种材质制成,英文字样PP,即聚丙烯,最高耐130℃高温。在饮食业,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也是我们常见的塑料制品,这类塑料制品,英文字样PS,聚苯乙烯,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并且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这会使其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
  有媒体报道留学生因常吃桶装泡面,使胃壁上附着了一层蜡膜。人们在使用一次性6号塑料制品餐饮器具装热食和热开水过程中,只要温度超过摄氏65度,它所含有的双酚类等有毒物质就会析出,浸入食物。而人们在泡方便面时一般都用开水,温度远远超过65度。所以,为了健康,还是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我们还时常遇到标明3号和7号字样,毒性比较大的塑料制品。标明数字“3”,俗称 PVC,即聚氯乙烯。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很较少用于食品包装了。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都是此类化学物质合成,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只能耐81℃高温。当看到瓶底有3标识的瓶子中的液体万万不可食用。标明数字“7”的塑料制品材质在高温下很容易释放出有毒物质双酚A,所以很多人喝热水时会尝到塑料的味道,这时也是有毒物质释放的时候。
  目前,有关部门对塑料瓶底的数字标识监管不是很规范,在大型超市随便调查一下就可以发现,部分饮品瓶的底部并没有数字标识,有些标识模糊不清,加上老百姓对塑料的基本常识缺乏,因此塑料制品使用中的潜在风险不少。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保护自己的最佳办法就是做到心里有数,尽量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或者不重复使用塑料瓶、塑料袋等等,绝不用塑料制品包装过热的食物或饮料。如果为了节约一个小小的塑料瓶,而使健康受到危害,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