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ek Paravicini的耳朵轻轻地右倾,音符在空气中自由而轻快地飞舞,他在专注地捕捉韵律的美,也在享受这个由自己创造的音乐世界。他的手指像蜂鸟一样轻快地在黑白的钢琴键上跳跃,曲调一忽儿如溪水般柔和凄美,一忽儿如骤雨般暴戾淋漓。台下,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在内的听众鸦雀无声。
这个30岁的英国男人苍白的脸上戴着墨镜,面无表情,不和任何人交流,不需要,也不能――他是个盲人,还是个深度自闭症患者,需要全天候看护,甚至连拉拉链和系纽扣这样的事情都需要人帮忙。他不会数数,不会读盲文,说不了几句完整的话,当然更谈不上识谱。
但有一件事已足以令他骄傲。他被称为 “人体iPod”,无论多么艰深的旋律,只要听上一遍,他就能完美地弹奏出来!现在他的头脑中记录了上千首不同的乐曲。而且,无论是哪一种音乐风格,他都能驾驭自如,甚至能超越门派之界,用全新的风格诠释任何一种旋律,“把巴赫弹出德彪西的味道”。他还能够准确无误地辨出含10个音符的和弦中每一个音符的音高,而最专业的音乐人大多也只能认出一半。上帝剥夺了他作为寻常人的快乐,却赐予了他超凡脱俗的音乐天赋。
Derek出身富贵,是英国王妃卡米拉的外甥,一生本应风调雨顺,但因为早产了14周,出生时只有680克,体质本就孱弱,还因吸氧过度导致头脑损伤。父母原以为他会一世混沌,平凡又无知地死去,直至他3岁那一年,姐姐突然发现他趴在一架玩具琴上,专注地弹了一首当天早上在教堂听过的曲子,一点不差。而且,由于没人教过他,当时他甚至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弹钢琴,而是用手肘、鼻子和手掌敲击着钢琴,奏出了完整无误的乐曲。即便如此,仍然没有专业的老师愿意收他为徒,他只能独自一人艰难地在这条路上摸索前进。5岁时,他就已经把自己的第一架钢琴弄坏了3次,导致乐器行拒绝修理。
直到在Linden Lodge盲人学校遇见了Ockelford教授,Derek才正式开始自己的音乐之路。“我从没见过有人像他一样弹钢琴。”Ockelford回忆道,当时,他正在上一堂音乐课,Derek听到他弹钢琴,不受控制地也要来上一段,“突然有人从背后把我推下钢琴凳,然后自顾自地开始用手肘、拳头和鼻子敲打琴键。开始我以为他脑子有问题,那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杂音,突然,我反应过来了――那是《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他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他不是个疯子,而是个天才。”
Ockelford开始耐心地教导Derek,花了好几个月才让Derek允许他碰触自己的钢琴。“我先把他推到房间的另一边,在他迅速回到这一头之前,弹上一小段音符,让他来模仿我。他觉得钢琴是他的领土,如果我敢在他面前碰琴,他就要推我,用头顶我,直到让我离开钢琴为止。”
只要听过一遍,Derek就可以几乎一点不错地重复大多数曲子。如果曲子实在太长,他也能记住大部分,而剩下的部分,他可以用一些记忆中的残留元素拼贴进去,往往都与原调八九不离十。在教授的指引下,他慢慢学会了运用正确的指法和技巧,开始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家。“他一直不明白怎么和别人沟通,我们的语言并不适合他。但现在他发现了,有一种语言可以为他所用,和我们交流,那就是音乐。”
9岁那年,Derek就在伦敦开了人生中第一场独奏音乐会。30年来,他在女王和两任英国首相面前都表演过,还令首相夫人为自己和声。各界名流对他的演出趋之若鹜。他也渐渐学会了简单地与人交流,别人问他一句,“你会感到紧张么?”他会像回声一样慢慢地重复,“我不会感到紧张。”
他的天赋是如此出众,令他敢于挑战任何别人都无法做到的表演。现场一名观众选歌,第二名听众选择音调,而第三名观众选择曲风,他可以立刻精准地从脑海中找到那首歌,再用指定的曲风来重新演绎。比如用莫扎特的风格,以D小调演奏高沙科夫的A小调乐曲。
“他就像是一个人体iPod,甚至比iPod还厉害。他不但能够重复所有乐曲,还能重新建构、拼贴并且演绎。”Ockelford对爱徒赞叹不已。但最令人羡慕的是,Derek无比快乐和满足,他无欲无求,只要能够弹琴就已足够。他生有残缺,或许,这恰恰是为了做好他注定要做的这件事――做到世间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