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飞驰而过的财富快车时,却发现自己手中没有上车的车票 当前,个税起征点问题仍在热烈讨论中,特别是针对3000元的个税起征,公众意见较大。相对于比较微观、就事论事的讨论,笔者认为,其实有必要透过个税问题看国民经济的分配问题,进而更好地把握改革方向。笔者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当前个税改革的争论仅仅是一场舞台剧,大背景则深深地刻着4个大字“国富民穷”以及财政支出的非公共性使用!
改革开放30年,社会物质财富急速增加,但如此庞大的物质财富却并没有进行合理地分配!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民众反而整日生活在焦灼之中,幸福感却没有提升!以个税起征点为例,当前中国个税税收的贡献主体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反而通过各种“技术”实现了所谓的合理避税!面对如此众多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3000元仿佛成了天花板,这不免让人痛心疾首!
反对提高个税起征点的理由中,有一条认为只有国家有充足的财政收入才能有效地发挥经济调控作用,进而改善民生。而提高个税起征点可能会削弱财政收入。那么让我们看看财政支出项目到底有什么?
据财政部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财政支出大项包括:教育支出12450亿元,比上年增加2012亿元,增长19.3%;医疗卫生支出4745亿元,比上年增加751亿元,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81亿元,比上年增加1475亿元,增长19.4%;住房保障支出2358亿元,比上年增加553亿元,增长30.7%;农林水事务支出8052亿元,比上年增加1331亿元,增长19.8%;交通运输支出5488亿元,比上年增加840亿元,增长18.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980亿元,比上年增加1046亿元,增长2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497亿元,比上年增加617亿元,增长21.4%;公共安全支出5486亿元,比上年增加742亿元,增长15.6%;科学技术支出3227亿元,比上年增加482亿元,增长17.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353亿元,比上年增加1191亿元,增长14.6%。
从财政支出的增长率来看,排名前三的是住房保障支出30.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2%。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财政支出大量用于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再加上投资乘数的放大作用,造成地方政府过度投资,而教育、卫生、社保等支出偏低,使得百姓面临学费高、看病难等困局!
居民从低微收入中筹集本来应该由财政负担的支出,导致中国预防性储蓄高企,严重打击了居民的即期消费水平,降低了消费预期,这是中国消费难以真正启动、投资消费严重失调的基本原因!
当前的政府机器对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标准是“GDP为纲”,地方政府通过土地的“饥饿营销”使得地价飙升,高地价推升高房价,高房价又掏空了百姓的钱包。与此同时,房地产业的繁荣又拉高了GDP,只是苦了平头百姓!
那么如何解决该问题?首先要把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从只看GDP转向“重民生”!转型就意味着阵痛,缓解阵痛就需要舆论宣传,让民众都明白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此外,“重民生”的要点是聚焦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交通、文化和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我们不需要如此泛滥的钢筋水泥,我们需要的是有学上、有工作、有医保、有房住!
当前中国经济的“野蛮生长”成就了GDP的两位数增长,却也让民众整日生活在焦灼之中,人们焦灼的原因是:当我们看到飞驰而过的财富快车时,却发现自己手中没有上车的车票!个税起征点的讨论仅仅是这一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其中反映的却是更加深层次的分配与改革的问题。如何有效平衡“国富民强”问题?如何恰当地以“GDP增长”换取更多的“社会和谐”?如何真正建构起中国的公共财政?这些已经成为政府公共政策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