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鹏(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普京曾经说过:“政治的艺术就是在必要与可能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自从9月份俄罗斯进入新选举周期以来,普京就又在政治黄金分割点上从容地走步,转身问潇洒地留给世人一个个惊叹号解散弗拉德科夫政府、任命祖布科夫出任总理、领导“统一俄罗斯”党参加国家杜马竞选、支持梅德韦杰夫为总统候选人、对于梅德韦杰夫请求自己在总统大选后出任总理的提议暂不表态,等等。
不仅如此,纵观普京执政八年,他还采取了一系列广为国内反对派和西方国家诟病的政治举措:以立法与行政分权的原则改组了联邦委员会的组成,建立了设立总统代表的联邦区制度,通过了总统直接任命或撤换地方行政长官的法律,启动了联邦主体的合并,建立和扶植了强大的政权党。
普京用足了宪法和宪法性联邦法律赋予总统的权力,将总统权力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至。不违背宪法,却游走于法律规范边缘,这让国内反对派咆哮不止,让西方同家出离愤怒,也一次次地敲打着世人的神经:俄罗斯还是一个宪政国家吗?
先不忙下结论,可以先琢磨一下政治效果。普京有效地改善了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关系,既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提高了立法效率。普京在建立国家的统一的法律空间、打击寡头、重建车臣秩序、控制媒体、改革行政体制、加强反腐败斗争等领域取得的成效,实现了社会动荡到政局稳定的国家治理,给俄罗斯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让民众生活大为改善。
良好的政治效果为普京带来极高的民意。而且,仔细研究一下这些政治举措可以发现,叶利钦时代形成的俄罗斯宪政制度的基础并没有变,变的只是普京时代宪政制度框架下的国家治理模式。也就是说,叶利钦时代完成了从议行合一苏维埃制度到三权分立宪政制度的转变,普京时代则完成了新权威主义原则指导下对宪政制度的完善和巩固,这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的重大变化。
俄罗斯还是宪政国家,只不过宪政制度框架下俄罗斯的发展道路越来越俄罗斯化,越来越走上俄罗斯熟悉的发展轨迹而已。在这条轨迹上,有东正教带给执政者的使命感,有专制文化传统带来的强人政治心理,有人民性带来的政权效应。
普京时代俄罗斯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建立和完善新权威主义下的宪政民主政体。这条道路符合俄罗斯的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基本制度没有发生变化,但国家大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恰恰是这种变化带给老百姓实惠,带来国富民强。架子还是那个架子,但支撑架子的材质变得更加符合俄罗斯的国情与传统。
在普京心里,他觉得俄罗斯在现阶段实现了宪政制度与俄罗斯特色的完美结合,他觉得自己为俄罗斯找到了一条可以在15年内只用“手动挡”就可以实现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发展道路。而在俄罗斯老百姓心里,他们也觉得普京道路切实可行,也觉得俄罗斯当前的战略性任务就是继承这条发展道路,舍此无他。于是,普京拥有了高民意,这种高民意的效应又叠加给了政权党以及普京的总统继承人。
然而,就是这种俄罗斯特色,让西方有些受不了。他们难以理解:西方宪政民主制度的范式怎么在俄罗斯就走了样呢?怎么还能得到曾经在集权体制下生活了大半个世纪的俄罗斯民众的支持呢?于是,西方开始在反导问题上,在独联体的“颜色革命”问题上,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在选举公正性问题上,在一切俄罗斯国内政治改革中不符合所谓民主要求的问题上,向普京频频发难。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南头,都是表象,都不是俄罗斯与西方矛盾关系的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就在于西方难以忍受普京走在一条越来越具备俄罗斯特色的发展道路上。根子在这,这才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结构性矛盾所在。
理解俄罗斯,认识俄罗斯的发展道路,这是看待俄罗斯问题的前提。当然,这不等于说我们作为局外人就认可这条发展道路。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评价是两个问题。即便是理解,这种理解也可以称之为“同情之理解”。因为俄罗斯越走上她熟悉的发展轨迹,就越有可能再次出现俄罗斯历史上的钟摆式发展的兴衰规律。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深刻地指出:“间断性是俄罗斯历史的特点。”
俄罗斯政治稳定度越高,自由度越少;经济发展越追求高速度,经济质量反而越来越低。15年后,真的会如普京所愿,结束“手动挡”,进入“自动挡”吗?有点悬,会不会半路就抛锚了?只追求政权效应,不考虑所有权效应,会不会让这条发展道路的潜力越来越小呢?
普京也好像意识到这一点,他选择了梅德韦杰夫。当人们刚刚猜想这是普京为了应对俄罗斯今后发展面临的真正难题时,梅德韦杰夫又邀请普京明年出任总理,不禁让人们感慨世界变化太快。
我们可以理解俄罗斯的大节,却难以猜透俄罗斯的细节。不论从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关于坚持强势总统制的理念看,还是从俄罗斯宪法及政府法等一系列联邦性法律的规定看,普京出任总理都有违正常的政治逻辑。那样不仅违背了他本人的政治理念,而且会导致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化,这带来的震荡恐怕会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显然也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不愿意看到的。但俄罗斯的问题非常复杂,尤其细节问题很难用理智来分析,未来俄罗斯政治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