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康逐步迈向中等发达国家是中国的历史必然,汽车拥有普及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指标。 谁能续写房地产行业长达十年的历史辉煌?11年前的一场东南亚金融危机,让人们领教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强大能量,而在2009年的今天,面对次贷危机的肆虐,哪个行业才能够带领中国最终走出危机的阴影?
面对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调控部门聪明地选择了房地产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房改让“论资排辈”的计划分房体制变为市场定价的商品房体制,由此中国人被压抑许久的购房热情迅即爆发出来。体制改革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房地产改革不仅让中国经济在很快就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更以长达十年的产业繁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只是今日,廉颇老矣。十年房地产牛市,最终让畸形高房价成为了众矢之的,也透支了行业发展的全部潜力。此时的房地产市场如果继续繁荣,房价延续高涨,不仅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反而会加剧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压力。但不巧的是,当房地产“发动机”面临熄火的时候,美国的次贷危机又不期而遇。复制历史、克服危机成为大家的共同期望,但问题是续写繁荣的又能够是谁呢?
十大产业宛若成为备选,在4万亿元总体投资框架下,涉及到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近期陆续出炉。在十大产业中,谁将会是“长大成了树的芥菜种子”,最终让“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其实看透这道题目也并不困难,在笔者看来,汽车行业已经注定成为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的看点。
1月14日,汽车和钢铁两大产业振兴规划率先推出。与其他九大产业属性并不相同,汽车产业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横跨消费市场与工业制造业两头。前者是当下调控政策最为看重的内需动力,而后者则易于为产业政策所扶持,能够迅速优化经济指标。更为重要的是,以汽车产业振兴来带动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不乏成功案例。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陷入一片废墟之中,显然此时振兴经济不可能再通过军事工业,经济发展就只能寄托于民用工业。而要想在自然资源贫乏、国土狭小的日本养活1亿多国民,只有依靠高技术和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才能实现。最终日本政府把赌注放到了汽车产业上,并且应对危机的产业刺激动作之快令人咋舌。1945年8月28日,距日本宣布投降仅仅13天,日本通产省官员就召集了丰田、日产等当时日本汽车公司的首脑,商讨日本的工业再建问题。通产省的官员向各家汽车公司表明了政府准备以汽车产业为今后工业发展龙头的计划。由此,汽车产业被放到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主导位置上。历史的发展证明,这样的产业发展选择是正确的。
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十年来可谓是功不可没,但是产业发展的弊病也非常明显: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造性,随着房子越盖越多,市内的土地只会越来越稀少。由于房地产的使用期限往往在几十年以上,由此导致房价在大的趋势上只会越来越高。而一旦房价达到市场所能够承受的顶点,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就会在瞬间崩溃。房地产大厦的崩溃正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导火索。
与之相比,汽车产业则大不相同。尽管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了停车难、交通拥堵的问题,但是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与后续需求仍然会不断地提升。与房地产市场繁荣带来的价格畸形暴涨不同,汽车行业繁荣带来的是“价格更低、性能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市场效率在经济繁荣中被不断提升而不是被透支。
从小康逐步迈向中等发达国家是中国的历史必然,汽车拥有普及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指标。消费拉动需求才是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房地产退出历史舞台中央已经在所难免。汲取日本经验,透过更加积极的产业鼓励政策,让中国人也最终成为“车轮上的主人”,这不仅是当下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