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本信息,铸造高效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应该超越文本类型与阅读目的,参与到各种理解过程与相应策略之中,以形成对文本内在意义的构建。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通过多维的视角引领学生关注文本,提炼信息,历练概括与推断能力,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梳理感知。借助文本信息理解感知
  以《牛郎织女》一文为例,课文描述了牛郎与织女从相识到相知、再由相守到相望的过程,是学生形成正确爱情观的极好素材,更是引领学生感知民间故事,表达人民内心愿望的重要平台。但一开始,学生的解读认知显然无法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1.课文是依照怎样的顺序描述牛郎与织女的相知过程的?2.这篇故事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3.从牛郎织女相识相知的过程和最后的结局,你有什么发现?
  这三个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首选第一问,指向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感知故事情节;第二问,聚焦文本独特信息,把握故事的性质特征,即民间传奇;第三问,则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故事整体信息上,旨在探寻自己的认知与发现。整个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关注文本信息,读懂文本内容,为深入感知奠定基础。
  二、提取斟酌。借助文本信息归纳概括
  以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例,初读文本之际,教师即抛出这样的问题:作者选用了哪些素材来描述、印证维也纳的确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呢?学生在深入研读文本后,尝试提炼出一个小标题,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对自己的标题进行修改,最终形成自己的结论:大量的音乐名家、优美的音乐装饰、闲适的音乐生活、瑰丽的音乐建筑。学生在相互分享过程中,逐步意识到怎样依托文本的主要信息来提炼小标题,从而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的不断提升。
  学生的概括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文本信息的开发、整合与提炼,从而在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中得以落实,真正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基。
  三、拓展补充。借助文本信息推理判断
  以《一路花香》这篇课文为例,在破水罐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之前,好水罐一副得意洋洋的神色,破水罐很自卑。但在这篇课文的结尾,破水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之后便戛然而止。当好水罐与破水罐再次见面之后,又会发什么呢?作者并没有将这样的信息诉诸笔端,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之前两者的态度以及挑水工对破水罐的劝慰,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感知,并据此对好水罐、破水罐的再次见面进行推断,补充课文没有直接言明的信息。无论是好水罐的道歉,还是破水罐对自我认知的阐述,都是学生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的有效推断与补充。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紧扣呈现信息与省略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整体性思考与发现的过程中,对文本信息进行感知、提炼,直至最后的推断与补充,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整合贯通。借助文本信息阐释品析
  如在教学《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版块,不断构建属于自己的阅读感受。首先,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收获,从课题入手,理解课文中“诚实”与“信任”的内容;其次,教师引领学生从文本信息人手,感受为什么说“我”当时的行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行为?学生在深入阅读之后,从文本表达的语言入手,罗列了以下有价值的信息:“天黑、有雾”——自然条件是导致这次事故的客观原因;“小红车车头超出30厘米”——小红车的主人也存在着过失;“看不见一个人”——如果选择逃离,并没有任何人知晓……综合这些信息,再来审视“我”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准备赔偿的行为,其行为所展现的品质,也就显而易见了。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将这些散落的信息进行整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人物的行为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文本信息的感知与提炼是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读懂文本的重要标准,利用文本信息进行推断补充、整合评价,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一次质变。只有真正落实文本信息的感知、提炼、补充与整合,阅读教学的效率才能实现真正的飞跃。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