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年7-8月
地点:M省N县
采访人:姚监复(Y)
被采访者:A(县委书记),B(乡长),C(局长),D(农民),
一、农民获得技术与市场信息的管道
1、县委书记说农民自己找
Y:请问县委如何满足农民的技术与市场信息需要?
A:农民主要自己去找。县委不管,政府有农业局管技术推广。
Y:曾庆红在四川调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出“支部加农会”。
A:我们县没有几个协会。
2、农民说从电视上学,看邻居怎么干。
D:我们咋学技术?看电视、看报纸,还有看村里人、邻居怎么干。比咱强的话,第二年咱也跟着干。
Y:有没有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帮助你们?
D:以前有过,现在没有了。
Y:良种怎么选?
D:咱就在市场上买,人家说是良种,咱就买。
二、为什么官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力度不够?
C:以我们农口的一个局为例,全局30个人,一年的事业费,包括工资只有15000元,每人平均500元。维持生活都不行,那有财力向农民推广技术?
Y:是不是“有钱养兵,无钱打仗”?
C:养兵也不够,一个月每人才42元,不够生活!
Y:那用什么办法维持生活?
C:要项目费。上面喊“新农村建设”,我们就报新农村建设的项目;
上面提出“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我们就报“坡地改梯田”、“保护性耕作”专案。
Y:每年都能要多少项目费?
C:一年中,连省、市的,还有个别中央的项目费有几十万元。
Y:这钱会不会全发了工资?
C:不能这么说!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从省城到县里的高速公路两边,搞了一些坡地改梯田的项目。
Y:高速公路两边有一些人工梯田、人工林。但是,昨天我去深山区,那边40-50度陡坡还有很多“大字报田”。
C:上面来的人,那有几个人,往深山老林的穷山沟沟里跑。我们带检查团看看高速公路边的几个典型,他们照了相,问问数字就可以回县里吃饭。晚上桑拿、卡拉OK,回去也能交卷就行了。
三、项目经费会不会变成北京的房地产?
B、C问Y:你住北京什么地方?我们下周到北京看你。
Y:你们不是没钱到省里开会,怎么去北京开会吗?
C:在北京我有个家。我这辈子当乡长,最后混进县城,当一个农口的穷局长,到此为止,完了。我得让我儿子到北京去,当北京正式户口的居民,上北京的大学,当北京的官。
Y:你这套房子花了多少钱?
B、C:二环以内太贵,买不起,我们买的是房山、昌平、通州远郊区的,100万元就够了。
Y:你们这100万元怎么积累的?
B、C:我们俩一个有自己买的推土机,一个乡长申请坡改梯项目,这样就有了劳务收入了。
Y:(想)这样做,用项目费,买拖拉机、推土机,为这位乡长所在的土地修梯田,用项目费开支,几个转手,立项是为农民技术推广、新农村建设的中央、地方拨款就有一部分合法地转化成为局长、乡长的私人收入,再巧妙地一步步转化变成投入北京房地产的私人住房。然后,把妻子、儿女的户口迁入北京,将来退休后,告老回京城。利用中央地方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费为北京市房地产添砖加瓦,不断为北京城房地产热升温。而农民的技术推广经费就化为一阵清风,飘然而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