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世界,感恩是必要的,因为感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
感恩是保证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的深层底蕴。首先,有感恩就有尊重。感恩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别人财产的尊重。而有尊重就会有敬畏,因为尊重本身也是一种敬畏的表现。而敬畏是产生秩序有效的基本条件,因为敬畏使秩序有了内在约束,从而使秩序有了实在意义。所以,感恩精神深层次也体现了一种秩序精神。而秩序是保证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基本要件。其次,感恩体现了一种公平境界。感恩实质是依据个人内心公平法则对别人付出所进行的一种回报,所以,感恩实质体现的也是一种公平人格。由于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所以有了个人的公平,才能有社会的公平。而公平对社会而言,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有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因为社会有了公平,由个人心态构成的社会心态就能基本保持平衡和稳定,从而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基本保证。同时,从深层次看,公平与效率是内在统一的,二者并不排斥。因为社会有了公平,劳动者的付出与回报就能有效对应,从而将有效促进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劳动投入,提高劳动效率。若劳动者的付出与回报得不到公平对待,其对劳动效率的影响只能是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再次,感恩是爱的表现。慈善是爱,感恩也是爱,慈善与感恩,共同构成了一个爱的循环圈,并且二者互相促生,良性循环。而爱是人性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爱,就没有人性,人类就与动物无异,也就不会有健康的社会。
秩序、公平、爱三者构成了社会健康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秩序提供社会发展的约束,公平提供社会发展的稳定和效率,爱提供社会发展的人道性。而感恩与这三个要素在本质上都是有关联的,所以,一个国家公民感恩的程度是反映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尺度。
感恩是必要的,但感恩不能强求和形式化,不能成为面子工程,因为感恩是主动的和内在的,否则会产生较大副作用。
首先,这种强求和面子化的感恩不符合人性的基本要求,有损一个人的自尊心,且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大部分人都有一种自尊和自强的心态。除非一些特殊情况,一般人总是不喜欢将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暴露出去。同时,更多的人是希望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不希望麻烦别人,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也是迫不得已。所以,一般情况是一个人在接受别人帮助时总会产生一种歉疚和不安的心理,这种情况对一个人的自尊心是有一定影响的。再假如帮助者又将感恩强求化和面子化,这对受助者的伤害会更大,其结果往往是有可能不但没有起到好作用,反而带来很大副作用,对双方都会产生一些伤害。本来是双赢的事,结果有可能是双亏。其次,真正的感恩应当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是灵魂深层的触动,而不是面子式的作秀。慈善是良心的催生,感恩也是良心的催生。而良心的演绎是内在的。内在的良心只能以内在的方式去呈现;
否则,就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再次,强求和面子化的感恩实质是感恩的异化。既然爱,何必恨。既然付出,就不要希望有索取。将奉献进行到底,给了物质,也给他精神,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这才是真正的慈善。只有真正的慈善,才会诱发真正的感恩;
而功利的慈善,只会导致功利的感恩,这对催生真正的感恩是十分不利的,最终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第四,对仍是社会的弱者而言,强求感恩既不公平,也不人道。因为弱者本身仍是社会救助的对象,而且弱者也有自尊。第五,慈善本质是一种自主行为,感恩本质也是一种自主行为。慈善和感恩不同于市场交换,不遵守等价交换原则,也没有什么硬约束。有恩必报是一会事,有恩不报是另一会事。慈善和感恩都遵从的是自主法则。离开自主性,慈善就不成为慈善,感恩也就不成为感恩。而自主的过程也是一个内心发现的过程,所以,体现自主性也才能有利于提升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从而既有利于慈善境界的提升,也有利于感恩境界的提升。第六,感恩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有耐心。感恩对社会健康发展而言是必须和必要的,但感恩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而文化的演变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同时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