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分类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基于因材施教与可接受原则,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教学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点与面之间的关系。因此,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各种教学尝试。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分类教学简述
长期以来,高考压力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效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语数外等学科学习中,没有充分的锻炼时间,课程教学被挤占,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新课改作用下,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受到关注,而寻找更科学合理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了也成为当前体育教育者的重要任务。有数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充满参与兴趣,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业压力重,传统教学模式枯燥、单一,这些因素都使学生体育课程积极陛下降,体育课堂效率难以得到提升。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分类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以学生兴趣为核心,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创新精神得到激发,有效改善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刻板与枯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融人到体育教学中来。分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与辅助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实践,自主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掌握体育知识,获得身体与素质的有效提高。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分类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基于全面具体与区别对待原则,根据学生接受程度与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进行各种体育教学设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总目标进行若干个分目标设计,在分目标设计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关注创新性目标设计,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设计基本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高中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目标的设定应当是低起点、多层次,并通过一系列试探性练习进行目标过渡,合理安排教学梯度,使不同层次学生得能得到有效的体育学习。
(二)细化教学内容
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是分类教学的显著特征,也是推动分类教学更好开展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节奏快,学习负担重,体育课程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的良好途径,应当基于高中学生的学习现状,明确要讲什么,哪些是重点,进行教学内容优化与细化,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与放松空间。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在不同知识点、技能点上的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发析,并做好相应措施,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操作。此外,分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加大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平行与递进的方式,选择一些符合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进行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得到身心的放松,使其再次投入学习后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丰富项目种类与组织形式
在体育课程教学项目选择上,教师可以基于地域文化特点开展一些具有地域特征的体育活动,也可以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选择一些当下流行的体育项目,通过多样性的体育教学项目,使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如除了必修的跑步、跳跃等基础项目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健美操、拉丁舞、滑板等比较时尚的项目,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在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同时,也使体育教学效率得到保障。
(四)开展分类考核与评价
传统体育教学通常是根据一些研究规定进行测试开展教学评价,新课改指导下的分类体育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科学进行考核项目设计。如规定一些基本的考核项目,每位学生都要进行考核,还可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考核,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在考核时间安排上,可以通过自定模式,允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基础项目与自选项目考核即为标达,有效减轻学生压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评价过程要基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对学生分类学习效益进行全面把握。在分类评价中,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促使学生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高中学生所处阶段特征,高中体育教学要正确协调学生学业与身心发展二者的关系,转变教学模式,采取分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形式多样的分类教学设计。对高中学生体育积极性进行提高,培养学生良好身心,为实现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