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雕刻艺术中芒果系圣树及其中国化分析
[摘要]犍陀罗雕刻艺术中的芒果系圣树图像具有多种组合模式和樣式,呈现出立体化、具象化、写实化的特征。随着佛教的向外传播,芒果系圣树图像突破了程式化的犍陀罗风格。通过对中国佛教遗迹中芒果系圣树图像的分析,发现该图像出现了宗教含义扩大化、表现手法抽象化、样式简单化的“中国化”特点。
[关键词]犍陀罗;芒果系圣树;中国化;释迦牟尼佛
[Abstract]Gandhara carving art has a variety of patterns and styles of mango tree images, characterized as three-dimensional, concrete and realistic. With the spread of Buddhism, the mango tree images breaks through the stylized Gandhara style. By analyzing the mango tree image in China"s Buddhist ruins, the author summarized its sinic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expanding religious meaning, abstract form and simplified style.
[Key words]Gandhara;Mango tree;Sanitization; Buddha Sakyamuni
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平中一些重要事件都发生在树木之下,如诞生、思惟、成道、说法、涅槃等。[1]180因此,许多佛传故事都与树木有密切联系,如佛陀诞生于无忧树之下,成道于菩提树之下,说法于芒果树之下,涅槃于娑罗双树之下等。这些出现在佛传故事中的树木,逐渐被神圣化,成为佛教文化中具有宗教意义的“圣树”。犍陀罗雕刻中有大量的圣树图像,芒果系圣树即是其中一类,常用来刻画“芒果园供养”的场景。与“无佛像时代”的芒果系圣树有所不同,犍陀罗芒果系圣树图像趋于抽象化和装饰化。
一、犍陀罗芒果系圣树图像的组合模式及特点
芒果树在佛经中被称为“菴罗树”或“菴摩罗树”。佛经中记载,佛陀经常在芒果树林中为大众开示,讲解佛法。①汉传佛教大名鼎鼎的《维摩诘经》就是以佛陀在芒果林中遣使探望住在城中生病的维摩大士开始的。②印度佛教史上的五大精舍,其中之一就设在芒果树林里,还以芒果树命名,它就是印度大都城——毗舍离城的庵罗园精舍。这个精舍非常出名,佛陀时常居此精舍,有多场重要法示就是在这里所讲。③玄奘在印度留学时,曾在芒果林中跟随一位一百零七岁的老婆罗门住了一个月,学习《经百论》与《广百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菴波罗果”具有“神圣”的含义,并留下了“菴波罗果,见珍于世”的记载。
(一)芒果系圣树图像的组合模式
犍陀罗雕刻艺术中的圣树图像遗存较多。芒果系圣树图像的样式多种多样,主要分布在佛陀、菩萨的头顶部,但完整的芒果树较少。按照芒果系圣树的呈现方式大致分为三种组合模式:
1.多组叶片平均分布式
(1)叶片为平面化、正向、平均分布式。叶片大小基本一致,呈现的方向基本一致,排列顺序较为整齐。作为辅助图像呈拱形分布在佛陀或者菩萨的头顶部,有明确的半圆形外轮廓。叶片清晰可见其脉络,有的是单层叶片,有的是双层叶片。(图1、2)
(2)叶片为立体化、侧面、平均分布式。叶片呈组状分布,具有多种方向指示,有多种闭合形态,对芒果树的果实也有刻画。(图3、4)
(3)叶片为立体化、背向、平均分布式。叶片分组均匀分布,叶片底部有茎支撑,茎部所占的面积和叶片所占的面积相当,叶子形态具有动感和曲线形美感。叶片组合起来的形状并没有呈现拱状或半圆形轮廓,而是均匀地分布在佛陀的头顶部,且不超过其耳垂线。(图5、6)
2.叶片与多种图像组合式
此种模式较为繁复,是在多组叶片平均分布式的基础上添加更多具体图像。芒果树和伞盖、化生等组合形成的模式具有对称性,有一化生在中心,左右簇拥着芒果树叶片。此模式的整体轮廓线较明显多样,有的呈现椭圆形外轮廓线,有的呈现半圆形拱状外轮廓线。叶片所体现出来的方向感具有指示性,形态不一、方向不一。图7和图8为芒果树叶片和化生的组合。图9为芒果树叶片与伞盖的组合,此模式较复杂,伞盖两边的叶片和人物形象依次对称排列。值得注意的是,人物的服饰和叶片融为一体,具有灵动感和秩序性。图10的化生则隐藏于叶片之中,似隐于芒果树林之中。
因此,芒果树叶片和伞盖、化生等组合,化生在芒果树叶片之中的位置较为灵活,可显可藏。整体模式呈现对称性分布,最中心的化生较大。芒果树叶片具有动态美、对称美、庄严性。
3.单株完整式
古印度人的树木崇拜传统历史悠久,他们认为芒果象征着繁荣与多产,因此芒果树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1]188在早期“无佛像时代”的佛教美术中,芒果树、菩提树、娑罗树等图像具有完整的树干结构。在犍陀罗雕刻中,芒果系圣树虽然较多,但是具有完整树干的圣树图像数量却不多。图11为婆罗门僧侣群像,在站姿的僧侣和坐姿的僧侣之间有一棵芒果树,呈修长状,叶片为多种图像组合式。图12中人物具有动感,同时芒果树也具有动感,叶片俯仰多姿,树干粗壮有力。
(二)芒果系圣树图像的特点
从题材来看,芒果系圣树图像多出现在佛传故事当中的佛说法图、舍卫城大神变和佛三尊像题材当中。《本生经》第483则《舍那婆鹿本生》的“序分”中说到,佛陀接受外道六师的挑战,答应在舍卫城城门外的芒果树下施展“双神变”。外道六师事先把舍卫城附近的芒果树全部砍伐,然而,佛陀使一颗芒果种子在刹那之间长成一棵高大的果实累累的芒果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