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导入的策略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指出,“把《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具有进步意义的,因为对于一个合格的公民来讲,主要在于培养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遵纪守法是作为合格公民的基础。整个教学内容应该围绕着提高他们发品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入手,改变以前的说教、灌输,从学生的成长出发,让他们有道德责任感和法律责任感。改革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为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导入既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起着先声夺人、一锤定音的作用,它的好坏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实践中,导入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它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上进行整体布局。基于导入的重要作用,结合平时工作中的教学经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导入进行了探索。导入策略方面,着重从方法上说明每种导入方法的特点以及采取这些导入方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入;导入策略
一、时政热点导入法
时政热点通常是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其敏感性和关注度,涉及生活,贴近社会。我们知道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涉及面比较广。另一重要特点是时代性比较强,同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也紧密联系。通过时政热点导入引导学生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及国际视野都有其重要意义,正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在运用导入时将时政热点,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时政热点导入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选用的时政热点材料要有典型性。典型性就是要有说服力,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选用的材料不在于多,要有深度,能做到一材多用,要在同一时政材料中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设置问题,不要一材料一问,就拿选用的导入材料来说,不仅仅是导入可用,也要在后面知识内容中贯穿使用,选用的材料不仅服务于导入,也要服务整个教学目标,这样导入的材料才有可能彰显出更大的价值。第二,时政材料的选择要有趣味性。并不是所有的时政材料都适合学生的口味,当选用的时政材料再重大,不合学生的口味,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因此选用时政材料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特点。第三,时政材料的呈现方式要有多样性。教师在展示材料时,不能单单的只是文字材料,可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呈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关注,起到吸睛作用。第四,时政材料的选择应是师生双边活动。在选择导入时政热点材料时,不要把它当成只是政治教师一个人的活动,要发动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他们选择的材料中使用有价值的材料作为教学导入内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影像导入法
影像导入法是指教师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播放相关的影像片段,通过声、形、光、色形式融合,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以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种方法。初中生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基于这一特征,利用影像媒体手段的优势,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可视的情境画面,为课堂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它在短时间内传递的信息较多,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看学习内容相关的影像片段,使原来枯燥的知识或抽象的内容得以形象化,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感、新颖感,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也会打开他们想象力的窗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影像导入注意的问题:第一,影像资料选择、剪辑要有针对性。在众多的影像资料中选择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较高的,不是单单提供观赏的,要让影像导入切中要害。第二,影像播放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在关键时段设疑,抓住有利时机顺势导入。第三,影像导入要精当,配以必要的文字引导。影像导入毕竟只是辅助作用,量大就会变成所谓欣赏影像片,适得其反。
三、小品表演导入法
小品表演导入法是指通过剧本角色扮演(生生合作扮演、师生合作扮演等)方式,以亲身体验来感悟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一种方法。表演导入法直观性强,给学生较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通过表演获得成就感,提高参与的热情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小品表演导入注意的问题:第一:小品表演肢体言语要到位。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要协调一致,不仅仅是为了滑稽可笑,而是要通过表演来透露出教学的主题。第二,小品表演一般在课前排练好。如果课堂上仓促地进行,学生事先没准备,可能会造成混乱,既达不到小品表演导入的良好实效,又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小品表演剧本不能仅局限于教师提供。教师可以事先告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依据目标进行编排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景剧,这样学生的热情会更高涨,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
四、讨论导入法
讨论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伊始,事先设计好材料,由材料中引申出讨论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分组方式展开交流,达成共识后引出课题的一种导入方法。 运用讨论导入可以增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促进合作的意识,教师在运用讨论导入时,对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引导他们讨论不断深入,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认识也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用讨论导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不要重形式,轻内容。讨论导入是为学生深层次思考服务的,是深化学习内容的需要,不是简单的七嘴八舌、你说我说的热闹场面,讨论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第二,讨论问题的设置不能随意性,要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透过讨论看到问题的实质,而不是表面现象。 第三,设置讨论导入问题难度要适中,既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又要学提高学生的论辩能力。第四,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围绕讨论给学生指点,防止讨论不着边际引导他们回归正题。第五,时间要安排得当。不要让导入讨论耗费大量时间,需要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简洁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做到适可而止,为后面环节留空间。第六,要及时点评。教师在导入讨论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要能正确评价,让他们看到肯定之处和不足之处。
五、日常生活经验导入法
日常生活经验导入法是指教师运用学生亲身体验或经历过的事件或实例与所授课题建立联系,使学生进入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当学生所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联系时,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事件作为教学导入的资源,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运用生活经验导入注意的问题:第一:选用的事件或实例应紧贴学生生活经验。不同时代的人,经历的背景不同,体验也不同,当今的中学生生活在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他们的经历、经验和成年人经历的中学时代是不同的,不能用他們没有经历、没有体验过的事件拿来导入,那样会使学生不知所云,有种恍恍惚惚的感觉。第二,道德与法治教师平时要注重观察积累学生生活事件,运用生活经验导入离不开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所授班级学生的平时观察,要尽可能地利用课内课外机会观察所授学生间的关系,班级新闻,以及他们关注的方向和思想行为动态, 并将观察的信息运用到教学中,让教学素材真正来源于学生生活,真正扎根于学生实践中。第三,要创设一个学生经历过的真实生活情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的关注,感受到自己是真正的学习主人。第四,要注意对生活事件的反思。运用生活经验导入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其反思,学会分析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生生活事件时时都有发生,这要源于道德与法治教师平时细心观察、善于捕捉。
参考文献:
[1]董晨.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陶永华.新课程思想政治怎么教[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