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牡丹江地区学前双语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模式
【摘 要】双语教学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对人才的需求,学前教育阶段所做的创新改革的重要尝试,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在的牡丹江地区学前教师和家长却对如何正确引导幼儿进行双语学习活动非常困惑。本文通过对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学前双语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牡丹江地区学前双语教育;课程开发;教学模式
一、学前双语学习的重要性
牡丹江地区注重在幼儿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活动。要想搞清楚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就一定要弄清楚英语当今中国社会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中国几十年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开放,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英语作为同世界沟通的交流工具,也越发显得重要。互联网的普及化更使我们站在了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同一起跑线。理性地分析,学习英语的必要性源自现实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不断深化,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语言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才有可能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为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对话的平台。当然,也许有人会问,我们需要学习的为什么是英语, 而不是俄语、法语或是其他?这是因为,历史发展到这一阶段,英语国家在主导着世界经济,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我们需要尊重现实、顺应时代潮流。诚然,这种状况可能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发生流变。
二、牡丹江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
牡丹江地区现任的幼儿园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由于前些年未开设英语课程, 因而大部分教师的英语水平只相当于初中毕业生程度。顺应时代要求,近年来学校及时为幼教专业学生增设了英语课程,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选用的教材难度偏低, 所以近几年的幼师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仍然不高。受英语口语能力的局限,绝大多数在职教师感到难以胜任幼儿园双语教学工作。
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服务。通过语言了解双方的认知特点是双语教学真正的关键。有了这个基础,就更容易理解双语教学的实质。文化之间的互动、借鉴和吸收是双语教学的实质,当两个民族间存在交流的需要时,就必然去学习对方的语言,也就必然在学校开展双语教学。学习外民族语言,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引进、吸收和消化外民族文化的有用成分。
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了何时是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古罗马时代的雄辩家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認为儿童应从小学外语;中世纪时的寺院学校在儿童7至 10 岁间开始教授拉丁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Erasmus 则认为,儿童五岁开始学外语最适宜。的确,儿童在五岁前,母语已基本发展成熟,这时开始习得第二语言, 对掌握母语产生的影响较小。儿童可以从这一时期开始习得第二语言,但不宜在五岁之前过早开始外语学习。
三、牡丹江地区学前双语教师缺乏双语教育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由于在牡丹江地区幼师、普师、高师设置“学前英语教育”或“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及课程起步较晚,师范生在学校没有获得充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广大学前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事三年以上学前教学的幼儿教师为数极少,导致当前双语师资队伍的尴尬局面。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以牡丹江市地区为例,大多数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感到工作吃力,78%的教师自认为不能很好地胜任教学任务,其中 67%的教师感到自身最匮乏的是熟练的英语口语能力,希望参加这方面的培训。本课题组成员调查实习的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培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多年的院校,对于一个普通的大专三年级学生来说,虽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幼儿教育理论,也有一定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但离我们确立的学前双语教师职前培养目标还有差距。
四、牡丹江地区学前双语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园双语教材的繁杂。通过我们对市场进一步了解,更加证实了目前双语教材虽然多样化但却参差不齐的状况。每一种教材几乎都有自己的理论支撑和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例如,有的以字母顺序为依据,有的从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事物出发,有的按照单词本身的难易程度编排,有的以儿童接触的早晚和可重复的次数、可运用的机会来考虑,等等。有些教材则需教师经过系统培训后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且,每种教材也都有不同的具体适应性。面对不断上门推销和大量进行宣传的各种教材,孰优孰劣,难以选择,无所适从,因此导致目前在教材使用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跟风现象。 同时,短期的培训也很难完全把握教材的整个体系,所以即便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也不能保证教师正确和规范使用。学前双语课程实践研究的时间短,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居多, 更多的是在积累经验。实验研究较少,可说服的数据尚少,可推广的经验尚不多。
五、牡丹江地区学前双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幼儿园双语课程也是一种活动性课程,双语教育要渗透于一日各项活动中,包括集中教学,区角活动,音乐、表演、游戏活动,生活环节,家园互动等等。按照儿童习得语言的规律,最好每天都能接触双语内容。在安排上,可以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个别活动结合,预设的计划性活动与灵活的随机教育结合;可以采用全浸没式课程,也可以采用半浸没式或其他模式课程。如果教材配套成体系,既有文字说明又有音像材料,既有集中教学内容又有游戏、音乐等其他各项活动设计,既有视听教材又有幼儿动手操作的玩具。在牡丹江地区目前幼儿园自身尚未构建双语教育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时,可启发、借鉴的信息和资源多,易于操作,这种教材就极具选择和使用价值。同时,如果教材既有完整的体系,又能提供多样化的扩展空间,易生成多侧面多层次内容,这样的教材就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随着牡丹江地区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师资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一个关键,对学前英语师资的培养研究也也应该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课题编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16Q329。
参考文献:
[1]许琼华.论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
[2]余强.从第二语言敏感期的特点看学前双语教育的重点[J].早期教育,2003.
[3]吴育红.幼儿园综合课程解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6.
[4]薛菁.幼儿双语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5]余珍有.幼儿园活动指导[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